当地时间9月10日,埃塞俄比亚政府宣布,正在尼罗河上游修建的“复兴大坝”已经完成了第四阶段、也就是最后阶段的蓄水工作。但此举却引起了埃及和苏丹的不满。
“复兴大坝”位于尼罗河两大源流之一的青尼罗河上,靠近埃塞俄比亚与苏丹边界。
埃塞俄比亚政府2011年为“复兴大坝”奠基,并分别于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大坝蓄水工作。最终完工时,将建成非洲最大的水电站,其装机容量将超过5000兆瓦。
埃塞方面将“复兴大坝”工程视作其争取成为非洲最大电力出口国的核心项目。
路透社报道截图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朱伟东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推动“复兴大坝”的建设,埃塞俄比亚既有政治考量,也有经济考量。
从政治方面来讲,埃塞俄比亚把“复兴大坝”的建设作为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多次表示,“复兴大坝”的建设关系到埃塞俄比亚的主权和团结。从经济角度来看,埃塞俄比亚有1.5亿的人口,近年来正在大力推动工业化,而电力却面临着紧缺的状况。通过“复兴大坝”的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埃塞俄比亚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位于下游的埃及和苏丹一直对“复兴大坝”的修建表示关切。三国为此进行了十余年的谈判。
尼罗河全长6670公里,流经非洲10个国家。近年来,随着尼罗河流域国家的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各国对水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目前分配尼罗河水的依据仍然是几十年前的协议。
2015年,三国签署原则宣言,保证相互尊重他国在水资源上的利益,特别是任何国家所拥有的尼罗河水份额都不应受到影响。三国同意在此基础上继续就其他细节进行谈判,以达成关于大坝问题的全面协议。
今年8月,三国围绕“复兴大坝”问题在埃及首都开罗启动新一轮谈判,旨在就“复兴大坝”的蓄水和运营规则达成协议,然而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
英国“中东眼”新闻网报道截图
朱伟东分析指出,围绕大坝建设的问题,三方存在分歧,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原因。
“复兴大坝”的建设实际上涉及到英国殖民时期,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以及苏丹达成的一些条约,这些条约对尼罗河水的用水权分配做了规定:埃及可以使用66%的河水,苏丹可以使用22%的河水。埃塞俄比亚认为这些条约是不平等的,要求修改条约。此外,条约还规定,在尼罗河上游修建大坝必须取得埃及的同意。但埃塞俄比亚独立之后,认为自己有权修建大坝。关于“复兴大坝”蓄水也存在分歧。埃及和苏丹认为,根据2015年关于“复兴大坝”的原则宣言,埃塞俄比亚、埃及和苏丹必须就大坝运营原则和其他规定达成协议之后才能蓄水。但埃塞俄比亚认为,埃塞俄比亚作为主权国家,可以在达成一致协议之前就进行首次蓄水。 在埃塞俄比亚政府宣布“复兴大坝”最后阶段蓄水工作完成之后,埃及外交部发表声明,批评埃塞俄比亚的“单方面行为”违反了三方协议。
朱伟东分析认为,未来各方有可能通过谈判、斡旋等方式寻求解决争议。
有关“复兴大坝”的争议已经存在很长时间,非盟和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过斡旋和调解,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成功,短期内弥合分歧的可能性不大。尼罗河是国际河流,其使用权的分配有斡旋、调停、仲裁、国际法院诉讼等解决方式。今年,苏丹在“复兴大坝”问题上有所松动,不那么强烈反对埃塞俄比亚进行大坝蓄水。现在的主要分歧集中在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之间,我觉得相关争议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不会在短期内达成一致意见。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