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克里斯托弗·诺兰这样拥有这么多惊艳作品的导演,肯定会有一两部电影被人所忽略。对于这位可以说从未拍过烂片的多产导演来说,他最容易被人遗忘的电影应该就是2002年的《失眠症》。这部继1998年的《追随》和2000年的突破性作品《记忆碎片》之后,诺兰的第三部电影,开启了他与华纳兄弟的长期合作关系,直到近期他与华纳兄弟分道扬镳,与环球影业合作制作了《奥本海默》。
尽管《失眠症》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也获得了好评,但当影迷们提到他们最喜欢的导演作品时,往往会忽略这一部。老实说,这是一颗被忽视的遗珠,也是他迄今为止最被低估的作品。
《失眠症》实际上翻拍自1997年斯特兰·斯卡斯加德主演的同名挪威电影。诺兰的版本由希拉里·塞茨编剧,基本上遵循了原版的故事情节,不过地点发生了变化。在2002年的翻拍版中,阿尔·帕西诺饰演洛杉矶凶杀案侦探威尔·多默尔,和搭档哈普·埃克哈特(马丁·多诺万饰)一起调查阿拉斯加奈特缪特一名少女的谋杀案。很明显,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很紧张。
与此同时,洛杉矶警方内务部正在调查多默尔过去的一起案件,埃克哈特透露,他将作证指证多默尔,以换取豁免权。多默尔此前根据可疑的证据定罪了许多罪犯,如果这些案件重新审理,他们可能会被释放。
在引诱杀害少女的凶手现身的过程中,凶手却目击到多默尔意外枪杀了埃克哈特,于是这很快变成了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他们都围绕着对方制定了一个避免自己被起诉的计划。对多默尔来说,更头疼的是,他因为杀死埃克哈特的罪恶感而失眠,而阿拉斯加的极昼更加剧了这种症状。
《失眠症》是好莱坞不再制作的那种电影——一部中等预算,以慢慢酝酿的紧张氛围为主要看点的R级惊悚片。对诺兰来说,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电影,它在吸引眼球的独立作品和最终开始定义其职业生涯的商业大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他得到了由三位奥斯卡奖得主领衔的优秀演员阵容的鼎力支持。帕西诺饰演多默尔一如既往全力以赴,罗宾·威廉姆斯饰演沃尔特·芬奇相对而言则有点颠覆性,对于这位以逗笑我们而著称的演员来说,这是一个更为黑暗的角色。
威廉姆斯在2002年迷上了一些题材黑暗的电影,在那年晚些时候他还出演了《一小时快相》,饰演了另一个展示其无限演绎实力的角色。希拉里·斯万克饰演当地理想主义的年轻侦探艾莉·伯尔,她是多默尔的崇拜者。斯万克凭借1999年的《男孩不哭》赢得了她的第一个奥斯卡奖,看到她与帕西诺和威廉姆斯一起同台飚戏很令人期待。
当看这部电影时,你真的在见证诺兰成为一个导演。他的许多风格技巧都在这部电影里有所展示,你可以看出,如果给他更多的钱去发挥,他能够扩大他的领域,就像他在《失眠症》之后拍的电影那样。
《失眠症》中有一些非常华丽的场景,例如电影开始时,飞机从冰川上空一直飞到森林地带,令人眼前一亮的开场。导演充分利用了阿拉斯加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取景地,这两个地方都很美丽,但都充当着多默尔随着失眠加剧而精神崩溃的背景。
鉴于此后诺兰电影的大阵仗,《失眠症》的克制让人耳目一新。有些人现在可能会说这部电影节奏缓慢,但这正适用于本片的故事。没必要上演大规模的汽车追逐或大型动作戏。真正的张力来自于人物如何处理自己所处的复杂局面。
帕西诺和威廉姆斯的表演风格显然截然不同,但诺兰明智地让这两位表演大师相碰撞,挖掘他们俩在对手戏中相映成趣的亮点。帕西诺的火爆性格与威廉姆斯对芬奇内敛而令人不寒而栗的刻画形成了奇妙的对比。
威廉姆斯扮演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虐待狂连环杀手。芬奇最让人不安的地方也许是,当他向多默尔解释少女谋杀案可能是一场意外时,你几乎相信了他的说法。事实上,因为目睹了多默尔的意外杀人事件,他认为多默尔和他有共同之处。他觉得他们两个一样。
这造就了一种有趣的同盟关系,英雄和反派合作,试图隐藏他们的罪行。作为一名侦探,多默尔是所谓的好人,但他的复杂性和隐藏真相的意愿让观众开始质疑他是否和他所追捕的罪犯一样坏。
如今,《失眠症》似乎成了一部被遗忘的诺兰电影,这简直不可思议。部分问题可能在于,这部电影确实缺乏诺兰的个人风格,这是他在翻拍的限制下完成的电影。即使是他在《黑暗骑士》三部曲中的作品,尽管出自一个熟悉的漫画人物,也比《失眠症》更有诺兰的味道,但这正是这部惊悚片的吸引力所在。与他的作品中的任何一部都不一样,使得这部电影脱颖而出。这也提醒我们,诺兰可以制作更小规格、更以角色为导向的电影。
尽管《失眠症》并不是什么大片,但一经上映便大受欢迎。这部电影于2002年暑期上映,全球票房收入1.137亿美元,而预算仅为4600万美元。对于一部与暑期大片竞争的成人惊悚片来说,这样的表现还不错。影评也很不错,在烂番茄上的新鲜度达到92%,更让人觉得诺兰是一位正在崛起的导演。
在此之后,诺兰接拍了《蝙蝠侠:侠影之谜》,他的视野越来越大,再未回头制作这种中低成本的电影。《失眠症》达到了将诺兰引入好莱坞制片厂的目的,为他制作更大规格的作品铺平了道路。话虽如此,尽管《失眠症》是诺兰作为导演的最后一次牛刀小试,但所谋甚大,足以跻身他的最佳作品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