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境的迷离世界中,我们穿梭于奇异的情节和熟悉的陌生人之间。梦,被古人视作隐秘的预兆,是人心在夜幕中的一种自由释放。

究其原理,梦乃生理活动的一环。随着沉入梦乡,脑细胞休憩片刻,却也随时准备好迎接微弱的刺激,展开梦境的奇妙旅程。《周公解梦》曾将梦境分为七类,千百年来,人们常以此书破译梦的谜底,或许准确,又或许无关痛痒。为何我们会陷入梦的国度?

梦中的一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皆源自记忆的殿堂。入眠时,意志暂且放下掌控,微小的刺激将引发梦的起航。弗洛伊德提出的释梦原理则主张梦乃欲望的释放,无法在醒时满足的渴望,在梦中得以表达。梦,成了心灵的最后一片净土。

荣格与弗洛伊德看待梦的眼光截然不同。荣格认为梦乃集体潜意识的映射,是隐藏于个体内的集体遗传痕迹,一种身体超前于心智的反应。梦,旨在使个体更加完整。

亦有一说,梦预示着未来。梦境中的情节与处理方式,或许在现实中能够找到呼应。梦见孩子被猫狗叼走,或许是新生儿妈妈内心对经验匮乏的担忧。梦,是感官和内在情绪的交汇,如早晨的闹钟在梦中成了上课的钟声,晚上的喝水让人在梦里寻找厕所。

有时,我们在梦境中保持清醒,能控制肢体语言,洞悉梦的节奏。这便是清醒梦,而也有时我们明知自己做梦了,却无法回忆梦中的内容,这是深度睡眠下海马体的休眠。

梦与现实相互交织。我们或许会陷入某个梦的循环,或在梦中遇见千奇百怪的人和事,情感在梦境中跌宕起伏。然而,即便梦里的场景千变万化,却在现实中找到了属于它的蛛丝马迹。梦中的人物,大多数在现实中已经相遇过,却未在表层意识中得以储存。

这也许解释了一些错觉:时空交错、名字不对号、素未谋面的熟悉感,以及预知未来的情节。经常梦到某个人或事,是否真的意味着他们在想念我们?或许更应该倾听内心,探寻梦境中人事的情感共鸣。

潜意识,是心灵的一片庞大海洋。它承载着原始本能、环境刻痕、心理印记、观念与冲动,是人类漫长进化历程中的必需品。梦,乃潜意识的一种独特抒发,日思夜梦成了一种天然的积累与释放。

梦,是潜意识的一次再编排。每日我们承受着繁杂信息的洗礼,表层意识会记录下整体轮廓,而潜意识却积攒了许许多多微小细节,是绿植的树影、桌椅的位置、朋友的声音和节奏。潜意识的储存量庞大,占据了脑海总容量的绝大部分,却不会干扰表层意识,两者相安无事。潜意识,如同隐藏文件,只有被点开才会展现记录的信息。

梦里的人物千姿百态,或许是最近的熟人,或许是未来将会相识的友人,又或许是已经遥远的陌生旧面孔。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梦境,将所思所忆交织成奇异的情节。

所以,梦中的人不一定在想念我们,也许是我们在梦境中寻觅内心深处的牵挂。如果你时常梦见某个人,也许,那是你内心的一声呼唤——给TA一个电话吧。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举报/反馈

晓风南歌

1.1万获赞 515粉丝
热点时事我们一起交流分享。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