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医生这一群体最重传承。有祖孙三代甚至四代共守“医”心,有师生三辈接力奉献,更有既是亲人又是师生的动人故事。杏林赓续不绝,守护民众健康。值此2023年教师节之际,澎湃新闻推出《杏林传承录》特别报道,以记录这一群体的辛劳与坚守。
在江西省中医院国医堂三楼19号诊室,每周一、三、五上午,都会见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中医按时坐诊。
出身贫苦的他,高中时被查出高血压,从此走上学医的道路。求学期间,他对中医知识如饥似渴,经常飞奔前往老师出诊的地方,只为获得一次学习的机会。收获盛名后,他不忘服务患者,83岁仍坚守初心。
简单、有效,是他的治病理念和人生哲学。他淡泊名利,拒绝提高自己的诊疗费,却又在几克的用药上反复斟酌,只为减轻患者的看病负担。他是父亲,是外公,更是老师,在他的熏陶影响下,儿子、外孙均成为中医。他说,中医值得传承好,也需要传承好。为此,他打破囿于家传、师承的传统,成立传承工作室,致力于培养更多中医药骨干人才。
他,就是“国医大师”伍炳彩。
因患病立志学医
“你今天化妆了吗?气色看起来还可以。”
“喉咙痛吗?关节痛不痛?”
“每天喝水多不多?平时容易感冒吗?”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工作压力大不大?”
9月6日上午,江西省中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三楼19号诊室,满头银发的“国医大师”伍炳彩神情专注。从症状表现、工作情况到运动饮食等生活细节,他一边给患者把脉,一边耐心细致地询问了10余分钟。
该名患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她今年44岁,一年前被诊断为干燥综合征,到处求医一直深受病症困扰,当天一早就来到伍炳彩处排队等候。“我是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慕名来找伍老看病。那位朋友十多年前也曾患病到处治疗无果,后来找到伍老,只开了一副药就见效并最终治愈。”谈及就诊体验,她表示,“伍老看病非常仔细,让人感觉很贴心。”
伍炳彩正在给患者看舌象。澎湃新闻记者 罗振宇 图
伍炳彩1940年出生在江西吉安农村,母亲双目失明,八岁时幼年丧父。高中毕业体检时,伍炳彩被查出高血压,能报考的大学专业也因此受限,加上母亲的患病遭遇,于是他选择了报考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前身)。“学习中医,为救己,也为救人;既是我个人的志向,也是母亲的期盼。”伍炳彩如是说道。
进入大学后,伍炳彩师从著名伤寒大家、江西中医泰斗姚荷生教授。由于老师教学严苛,往往只教一遍,为了有更多机会学习,伍炳彩经常奔波于老师出诊的地点,有时提前一小时才得知老师出诊,他也会抛下手头的事情,借来自行车飞速赶去。
为了增进自己的脉术,老师切过的脉,伍炳彩都会再切一遍,并对照老师对脉象的描述默默体会。后来,伍炳彩能够凭借“起手知表里、定手判虚实”的诊脉功夫,赢得“三指禅”的外号,也是得益于早早打下的扎实基础。
“虽然老师已经逝世20多年,但他对我的耳提面命,言犹在耳。”伍炳彩说,老师给自己最大的教诲,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买书、读书、临床、思考”。伍炳彩记得,老师难得的一次表扬,是有一天到伍炳彩家里做客,进门就先打开了他的书柜,并高兴地问他有什么藏书、最近读了哪些专著。
2017年,伍炳彩被评为第三届“国医大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界的至高荣誉。他深化仲景“肝病实脾”之论,提出“肝脾相关”的理论,创新性阐述了湿邪致病的九大特点,主张围绕临床、服务临床,对湿病的诊断、辨证、诊疗形成了系统方案,并独创了益气化湿汤、枳壳芍药散、固本健身膏等疗效确切的方剂。
被评为“国医大师”后,伍炳彩爱好读书、思考的习惯没有丝毫改变。工作之余,他一有时间就研读各种中医经典著作,遇到棘手的病例,也常常一头扎进书中寻找答案。家中满满一柜子的中医书籍,不少是上个世纪60年代青年求学时购得的,单是一部《金匮要略》,他就翻烂了好几本。伍炳彩一生学金匮、用金匮、教金匮,他在江西中医药大学开设的《金匮要略》课程,备受学生欢迎。
虽然早已是声名远扬的“国医大师”,如今,83岁高龄的伍炳彩,仍然坚持每周一、三、五上午坐诊,他望闻问切十分仔细,常常要接诊到中午12:30才下班。由于年岁渐高,自身也患有多种疾病的他却说:“只要还能动,我就来坐诊,我会一直干到干不动了为止。”
简单的治病理念
用药要“四两拨千斤”,是伍炳彩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讲究辨证论治,总是善于用最精简的药方和最少的剂量把病治好,尽量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有时一味药究竟是用6克还是10克,他都要反复斟酌。
简单、有效,不仅是伍炳彩治病救人的理念,更是他朴素的生活哲学。伍炳彩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烟、酒、茶均不沾,一日三餐饮食清淡,作息也很规律,晚上不超过11点睡觉,每天午间会小憩一会儿。
读书是伍炳彩唯一的兴趣爱好。一本出版于1963年的《温病条辨》,早已被他翻烂。澎湃新闻记者 罗振宇 图
对于物质条件,伍炳彩几乎没有什么追求。从医从教六十载,他桃李满天下,带教过的学生不下千人,从来没有收过一分钱的学费。根据有关规定,国医大师坐诊可以提高诊疗费,医院也曾建议伍炳彩提高诊疗费,却遭到他的拒绝。伍炳彩说,对所有病人应该一视同仁,不能把低收入的病人拒之门外。
医者仁心,疫情期间,伍炳彩还以耄耋高龄挺身而出,参与远程视频会诊,并担任江西省中医药防治专家组顾问,根据中医的病因、病机理论,结合江西地处东南的地域气候特点,与相关专家一起拟定了以“四方一汤”为主的江西省新冠肺炎中医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有效缩短了病人发热时间和病程,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高度肯定,不仅有效彰显了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独特作用,也大大提高了江西中医药在全国的影响力。
在伍炳彩看来,中医与西医各有特点、各有所长,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值得传承好,也需要传承好。他说,中医几千年的积累是一座宝库,前人流传下来的经典药方,只要懂得辨证施治依然具有实用价值,“中医要争气,关键在于传承”。
伍炳彩教学和临床经验丰富,且博览医书,每次有所心得都会及时记录,光写下的学习笔记和读书心得就超过了1000万字。伍炳彩的毕生学术思想集结成册后,虽经反复推敲、多次修订,至今尚未出版发行。
“中医博大精深,我学到的只不过是其中千分之一乃至万分之一的皮毛,我时常倍感压力,自觉愧对前人。”对于著书立说,伍炳彩严谨到近乎苛刻,“出书是一件大事,出一本好书可以指导治病,但若是存在谬误,那就是害人不浅。”
对于自己的学术思想,他还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
不止于家传师承
伍炳彩的儿子伍建光,也是一名中医。伍建光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并继承家学,现在是江西省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
伍建光回忆说,父亲刚当医生时,那个年代坐诊条件有限,病人经常来家里登门求诊。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伍建光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上大学时毅然报考了江西中医学院。1994年伍建光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同时成为江西省中医院心血管科的一名医生。
伍炳彩与伍建光之间,既是父子,更是师生。
伍炳彩不仅是伍建光在校读研期间的学术导师,也是儿子当医生后工作中的师傅。“父亲经常教导我,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中医要有自信。”伍建光说,熟记经典药方是一名中医的基本功,父亲对各种药方总是信手拈来、熟练运用。伍建光和父亲一起坐诊时,偶尔对所用的药方一时记忆不清,父亲总是督促他下班回家后加强背诵。
在工作之余的平时生活中,伍炳彩也常常如老师般严格。有一年夏天,伍建光的表妹突发腮腺炎,于是找他帮忙开几服中药。然而用过伍建光开出的经典清热解毒药方——清瘟败毒饮,治疗效果却不佳,于是伍建光建议表妹吃点西药或许消炎更快,不料不仅病情没好转,还出现了呕吐症状。
“父亲得知后严厉批评我说,我的药方没用对,当下正是暑天,用药要考虑到季节因素。”伍建光说,父亲改用甘露消毒丹后,表妹的症状药到病除,两个药方的细微区别就在于,甘露消毒丹中有两味关键的中药——滑石、藿香,可以起到祛暑的效果。“即便是生活中顺手帮家里的亲戚开副药,父亲也依然像对待工作中的患者一样一丝不苟。”伍建光深有感触地说道。
伍建光与外甥孙礼强,同样也有一层师生关系。孙礼强读研期间的导师,正是舅舅伍建光。孙礼强2020年硕士毕业并留校任教,目前一边在江西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当医生,一边在学校继续读博深造。
伍炳彩祖孙三代均从医。左侧是其外孙孙礼强,右侧是其儿子伍建光。受访者供图
伍建光说,家中祖孙三代从医,自己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使命,“我不仅要把父亲的学术心得继续传授给外甥,更要像我父亲一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优秀的医德医风代代传承下去。”
中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以往大多以家传、师承为主,在伍炳彩身上,这一传统被打破。早在2010年,伍炳彩就创立了伍炳彩名中医工作室。2017年,伍炳彩获评“国医大师”,又在原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国医大师伍炳彩传承工作室。
传承工作室在江西中医药大学和江西省中医院的支持下,主要承担伍炳彩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的整理、传承工作,致力于培养更多中医药骨干人才。工作室目前有包括伍炳彩、伍建光、孙礼强在内的10余名成员,共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申报专利1项,申报院内制剂2项。工作室还4次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先后来到工作室跟诊学习的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有近百人。
江西中医药大学研三学生胡景璇,从研一入学前开始在国医大师伍炳彩传承工作室跟诊学习。“伍老已经83岁高龄,仍在坐诊为患者服务,坚持阅读中医书籍,是所有中医晚辈学习的榜样。”她说,跟着伍老等工作室的老师们学习,不仅养成了仔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中医临证习惯,还开拓了中医经典理论指导运用于临床的中医视野。
胡景璇表示,大学报考时自己的第一志愿并非中医,通过在工作室的跟诊学习,自己越来越热爱中医,“希望明年毕业,我能够继续在中医的道路上前行,像老师们一样,成为一名仁心仁术的中医。”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举报/反馈

澎湃新闻

1亿获赞 712.7万粉丝
澎湃新闻,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
澎湃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