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享:
锚点埋于意识的深处,很多人甚至都意识不到自己已经被埋入了锚点,以为自己是通过独立思考做出了决策,其实,已经不知不觉被各种先入为主的信息误导了。
人们在做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所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第一信息就会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从而产生先入为主的歪曲认识,进而用一个限定性的词语或规定作行为导向,达成行为效果的心理效应。
这正是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沉锚效应”。
沉锚效应的提出并非源于某个特定的事件或启发,而是基于卡纳曼和特沃斯基对人类判断决策过程的研究和观察。
他们观察到,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往往会受到某些显著、难忘的证据的影响,而忽略更全面、更复杂的信息。这种现象在很多不同的情境中都有出现,包括商业决策、人际交往、政治决策等等。
举个例子,华盛顿找马的故事是沉锚效应的一个经典案例。
据说有一次,邻人偷了华盛顿家里的一匹马。
华盛顿同一位警官到邻人的农场里去讨索,但那人拒绝归还,并声称那是他自己的马。
华盛顿用双手蒙住马的两眼,对邻人说:“如果这马是你的,那么,请你告诉我们,马的那只眼睛是瞎的?”
“右眼。”
华盛顿放开蒙右眼的手,马的右眼并不瞎。
“我说错了,马的左眼才是瞎的。”邻人急着争辩说。
华盛顿放开蒙左眼的手,马的左眼也不瞎。
“我又说错了……”邻人还想狡辩。
“是的,你错了,”警官说,“证明这马不是你的,立即把马交还给华盛顿先生吧!”
作者:金庚石 来源:《润·文摘》
这个例子显示了沉锚效应如何影响人们的判断决策过程。
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们倾向于依靠简单的、可操作的策略,而忽略更复杂、更全面的信息。
之所以称为“沉锚”,是因为这个锚点埋于意识的深处,很多人甚至都意识不到自己已经被埋入了锚点,以为自己是通过独立思考做出了决策,其实,已经不知不觉被各种先入为主的信息误导了。
沉锚效应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会产生不良影响。
当一个人陷入沉锚效应时,他们会不自觉地选择和过去相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无法真正考虑新的解决方法,从而导致他们的思维变得僵化和固执。
此外,在组织和团队中,沉锚效应也会导致团队的决策变得极其保守和缺乏创意,从而影响团队的创新能力。
然而,沉锚效应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沉锚效应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地做出决策,减少思考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人们往往会根据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来判断情况,这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此外,沉锚效应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理解和适应新的环境,因为人们可以根据先前的经验来快速做出决策。
沉锚效应既有负面影响,也有积极影响。我们需要在使用时注意其负面影响,并尽可能地收集全面的信息,以避免被先入为主的印象所左右。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沉锚效应的积极作用,快速做出决策,节省时间和精力。
彻底无视之前的所有信息,剔除“沉锚”的隐患。这种方法虽然能够避免沉锚效应的影响,但是实际做起来比较困难,因为人们往往难以完全抹去先入为主的印象或信息。
大量的收集信息,全面分析问题,最后做出理性的判断,把“沉锚”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种方法更可行,因为通过收集更多的信息,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避免被先入为主的印象所左右。
通过全面的分析和理性的判断,我们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降低沉锚效应的影响。
避免沉锚效应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收集全面的信息,并避免被先入为主的印象所左右。
通过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决策,我们可以降低沉锚效应的影响,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