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许多心理学上的陷阱,就像迷宫,让人轻易陷入而难以自拔,时间久了就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里就是其中最典型的10条。
1
巴纳姆效应
您相信算命?相信星座吗?
您相信同一个属相的人都拥有相同的性格吗?比如属鸡的都爱美、守时,属猴的都聪明,调皮?
您相信同一个星座的人都拥有同样的性格吗?比如摩羯座都稳重、沉闷?射手座都花心、风趣?
如果您轻易相信这些“理论”,并对号入座,深信不疑,那么你可能就陷入了巴纳姆效应。
人们常常相信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其实这些普通的、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是可以用来描述每一个人的,但是很多人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我们把这种心理学现象称为“巴纳姆效应”。
传统的算命先生往往就是利用巴纳姆效应来自圆其说,引诱更多的人去找他算命的。
2
鲶鱼效应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带活沙丁鱼回港。虽经种种努力,可大部分沙丁鱼还是会在中途窒息而死。后来,有人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四处躲避。这样一来,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多数都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这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安逸的环境容易让人止步不前,只有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人才会有所觉醒。与其这样,倒不如未雨绸缪,时刻准备着,不求被机会砸中,但求面临危机时不会立马被淘汰。
3
鸟笼效应
朋友送了你一个漂亮的鸟笼,你在房间最显眼的地方挂上了。过不了几天,你一定会做出以下两个选择之一:一是把鸟笼扔掉,二是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
原因在于,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没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你这鸟笼干嘛用?”
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因为别人送了一只鸟笼,所以养了一只鸟。这就是鸟笼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无意识被其他事物操控的情况,也是鸟笼效应的体现。
人们常常说自己要“剁手”,却仍不停地买着本不需要的东西。为了凑单买的衣服,却常常要再花费金钱和精力,为了搭配而大费周折。
鸟笼效应于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关键在于如何利用。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敞开的书比合上的书更容易让人想读。
这样一来,人们看到打开的书页便想拿起来翻翻,就更容易养成读书的习惯。
4
蘑菇效应
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蘑菇效应”。
蘑菇效应最常见的例子是新入职的员工,往往被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感到压抑和无助。
从传统观念上来讲,人经历“蘑菇效应”是一件好事,这是人才脱颖而出前的一种磨练,对人的意志力和耐力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所以,如果你长得还不够高,不够结实的时候,不妨好好扎根,等自己足够强大的时候,自然会引起别人的关注。
5
霍桑效应
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第一阶段是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
第二阶段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关系,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精神方面的变化。参与试验的人因受到各方关注,觉得自己是工厂的重要部分,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
这说明,当人受到公众关注或注视时,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被重视时,学习、工作等效率就会提升。受到更多人关注和赞赏的人,会更不断地进步。
6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效应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发现。实验表明,若试验狗曾受到不可预期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中断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即使之后有机会逃离电击,狗也会放弃逃离,并且还表现出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
这是由于它们在实验中受到无助感侵袭,认定了无论如何都不能控制和终止电击,因为认定了自己无法改变外界控制而感到无助,进而丧失主动改变现状的动机。
人若遇到习得性无助,会发展成深度绝望和悲哀。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开阔眼光,客观看待真正决定事情的因素,避免陷入绝望。也认识自己的习得性无助,不要被既往的经验限制自己,永远不放弃为自己寻找出路。
7
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指一个房子若窗户破了,无人修补,隔不久,其它窗户也会莫名其妙被人打破;一面墙,若出现一些涂鸦没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正如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不好意思丢垃圾。若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就会毫不犹疑地也丢,丝毫不觉羞愧。
任何坏事,若最初没及时阻拦,形成风气后就难改了。就像河堤,一个小缺口没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8
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 • 封丹写了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使出浑身解数,狂风呼啸,试图吹掉行人的衣服。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寒冷,把大衣裹得更紧了。
而南风徐徐吹动,使天气温暖起来,行人因为觉得暖和,相继脱掉大衣。这场比赛,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就是“南风效应”,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旦方法错误,反而适得其反。要达到良好的效果,激励比惩罚更好。一味地打压责备只会让人不自信、泄气,从内心深处激发起自发主动的战斗力才是良策。
9
晕轮效应
觉得一个人长得好,其他方面也不会差,这就是晕轮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就曾因晕轮效应吃了苦头。在他看来,漂亮女人也必然有非凡智慧和高贵品格。他狂热爱上“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塔丽娅,并与她结婚。但娜塔丽娅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
相反,娜塔丽娅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
晕轮效应的主要表现就是用一个人身上某方面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悄悄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以貌取人,因为觉得一个长得不好看就潜意识里认为是个坏人,都是晕轮效应的表现。
10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在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
8个月后,再次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
其实名单并非根据测验结果确定,而是随机抽取的。它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某种期待心理。
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这样的大趋势理应给家长及教师敲响警钟。
教育实践表明:当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其抱较高期望,一段时间内学生感受到关怀、爱护和鼓励,常会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学习,会更自尊、自信、自爱、自强。
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因“偏心”,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和学习,会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要求。这些学生往往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