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宁波晚报】;
“不怕了,不怕了!你看我都自己敢敲玻璃了!”不久前,在市康宁医院早期干预病房的医生办公室里,患者曼曼(化名)面对医生拿出的一盘碎玻璃,一点都不害怕,甚至还大胆地拿着榔头去敲。看到这一幕,周边的医护人员倍感欣慰。为了帮她摆脱折磨了她十几年的病魔,医生想尽了各种办法,这次住院已经有1个多月的时间。
十几年前的一次车祸让她从此害怕玻璃
看到玻璃就感到害怕,更不能看到碎玻璃,不能照镜子,只要身边突然发出声音都会被吓得一惊一乍……一个多月前,曼曼刚住进市康宁医院早期干预病房的时候,就像一个“惊弓之鸟”。为了避免让她感觉受到刺激,办公室和病房的玻璃都会放下窗帘遮挡,医生办公室的透明玻璃隔断也用百叶帘盖住。
曼曼这奇怪的病,要从十几年前说起。
十几年前,曼曼初为人母,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和所有母亲一样,她全身心呵护着孩子。看到家里养的仙人掌,曼曼很慌,虽然孩子还在襁褓里不会走路,她还是担心仙人掌的刺可能刺伤孩子。在她的坚持下,家里的所有仙人掌都被清空了。
虽然家里没有了可能伤人的仙人掌,但曼曼的焦虑并没有因此减轻,反而变得开始害怕身边所有尖锐的东西。看到家人端上来的鱼汤,她担心鱼刺刺到自己,坚决不吃;剪指甲的时候看到剪下来带尖刺的指甲,她也非常害怕,不敢剪指甲;需要用绣花针缝补衣服的时候,她害怕针会黏在身上,感觉焦虑不安。虽然家人都感觉她有点太过敏感,也无可奈何。
1年后,曼曼在一次外出的时候意外被电瓶车撞倒,摔倒在地的那一刻,她看到了电瓶车后视镜的碎玻璃,从此之后,她对玻璃产生了心理阴影。再也不敢看到碎玻璃,一遇到就会远离。之后情况继续恶化,发展成不能看到玻璃。
这之后,曼曼被确诊为强迫症,多年来一直在服用对抗强迫症的药物,她也曾经到杭州上海求治,但病情总是反反复复。
医生弄来各种玻璃帮她克服心理阴影
害怕玻璃成了曼曼的一个心结,不过这些年因为有药物控制,她还是能勉强正常上班,只不过在家里她会常常关上窗帘,生活中也会主动避开和玻璃有关的东西。
但最近半年来,曼曼的病越来越厉害,她连手机里看到玻璃或是玻璃破碎的视频也会格外惊恐,生活中听到突然发出的声音也会吓得跳起来。因为害怕和焦虑,她辞去了工作,每天把自己关在窗户被厚厚窗帘遮挡的房间里,即使这样她仍然无法平复心情,经常被身边一点点动静弄得焦虑和紧张。
无奈,1个多月前,她住进了市康宁医院。
市康宁医院早期干预科徐永明主任介绍,除了规范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系统的经颅磁刺激)外,针对曼曼的强迫症状,医护团队为她制定了系统的认知行为治疗——ERP(暴露和反应预防),ERP练习过程中,患者逐级暴露在触发强迫思维诱发焦虑的情境中(如曼曼恐惧玻璃带来的伤害)。这一过程对患者来说确实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但它能帮助大多数患者更有效地控制症状,减少强迫思维诱发的焦虑,恢复日常生活。具体就是让曼曼学着试图接触玻璃,制定暴露等级,直至克服对玻璃的恐惧心理。
“我们刚开始让她想象玻璃,再到观看玻璃的图片,再到看玻璃的视频,再到给她一个玻璃球,再到拿来小块的玻璃,让她尝试克服恐惧拿到手里,感受此时此刻的焦虑感,让她的恐惧逐渐消退。接着我们让她看一些手机里的玻璃破碎视频,刚开始她根本不敢看,在我们的帮助下,她也克服了这一关。”徐永明介绍,这以后医生办公室变身为玻璃实验室,他们找来各种玻璃和玻璃制品,让曼曼学着一天天接受,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她开始小心翼翼的拿锤子敲碎玻璃。
“到出院前几天,患者每天会主动来到我们的医生办公室敲玻璃,自己亲手把玻璃敲到粉碎,也不会有任何不适的症状。”徐永明说,住院一个多月后,曼曼好转出院。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发现这种疾病要及时就医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谱系的一种,是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徐永明介绍,强迫症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但遗憾的是,大家对这类疾病认识不足,往往耽误了治疗。
强迫症患者一般平时做事追求完美,对自己和他人要求都很高,有一部分患者病前常有强迫型人格,表现为处理事情过分担心、谨小慎微、责任感过强等。强迫症患者的首次发病时间往往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常因一些生活应激诱发,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等。
专家提醒,生活中偶尔出现的强迫现象,比如总觉得自己没有关好门去检查一两次或有点追求完美什么的,不属于强迫症。强迫症并不是小病,一旦觉察到自己可能患上了强迫症,就需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孙美星
举报/反馈

环球网

2.3亿获赞 1371.3万粉丝
世界很精彩,带你活出国际范儿!
环球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