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近日,90后作家王苏辛的最新小说集《再见,星群》由译林出版社推出。作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青年作家,王苏辛先后获得第三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第七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首届燧石文学奖短篇小说奖,2021年获评为第三届“《钟山》之星”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
王苏辛(出版社提供)
王苏辛善于将自身的困惑、生活中的矛盾提炼出来,以一种隐晦的、形而上的方式浸入小说文本之中,在故事文本中以回忆哲思的方式来实现解决“问题”的需要。她的小说叙事,不以紧凑的故事情节设置见长,而是呈现出散文化的特征。王苏辛有过一段专业学美术的经历,所以她拥有的美术功底,也让她的作品带有明亮的色彩、抽象的现代主义画风。文学评论家李敬泽曾这样评价王苏辛:“王苏辛的小说,不是反映,而是熔炼,它打开了小说在山穷水尽时的可能性——容纳庞杂无尽的碎片而抵达晶体般的虚构。”
作为青年人,是社会生活生产的主力人群,其自身的成长体验和对周围人的观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再见,星群》这部小说集的主人公是一群不断成长的、昂扬蓬勃的青年人。如在收入其中的一篇《绿洲》中,执着于盖一间自己的房子的拾荒人黎姐,她感叹“人还是要有自己的房子”“我想要自己的房子”,让人很难不联想起英国作家伍尔夫曾在一百多年前就说过的那句“一个女人想要写小说必须有钱,还有一间自己的房间”,而黎姐想要盖一间自己的房子,并不是因为她有什么文艺上的抱负,只是因为“这些年,天天搁外面睡,被赶过没千次也百次了”。抱着这个原本朴素的愿望,黎姐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搜索着可以利用的一切材料,不断找机会建造自己的小房子,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在《猎鹰》中,曾于北欧极寒之地跋涉,利用休假前往高原拍摄猎鹰的何婷,本想学习驯鹰却为猎鹰身上广阔的自由与自我而折服,并感受到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当我们感受到真正的责任后,行为才真的受到自我的限制。”又如《远大前程》中,法学院毕业的刘源和石油专业的孙尧,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各自在自己的职场中摸索、成长而有所得,而他们的每次情感交汇,都能让读者欣喜地发现二人离自己的“远大前程”又近了一步。
此外,《再见,星群》中还有长久在外创业,借弟弟结婚的机会重新认识家人、思考自己与家人关系的柳毅(《柳毅》),用写日记和约少年时朋友见面的方式来对抗“记忆粗糙症”,认为每个地名都自有其能量的斯桑凯(《灰色云龙》),自小便在父母间充当传声筒,在母亲生病住院期间梳理三人之间的微妙感情的筝筝(《传声筒》),在冰河镇以拼图、编码和剪报来填充时间,勾连碎片化的世界,进而发现记忆欺骗性的章敬业、索罗等(《冰河》)……他们或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或从事不同的职业,唯一相同的是,他们始终在努力辨识自己的路,努力将外在的世界和内在的自我融为一体。
《再见,星群》
总之,《再见,星群》用小说的方式,表达是普通人如何独自不断努力生长,直至生命变得饱满、前路变得愈加清晰的故事。告别星群,就是告别尚未明确前路为何时的强大不安,告别混沌的思索、踌躇与躁动,告别虚浮麻木的日常,不断熔炼自己的身心,打开自己与世界的连接,直至双脚重新踏上大地。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 “告别星群”,从行走与思考中一遍一遍感受大地。身为作者的王苏辛,她说,“这是写小说以来,最希望被知道是我写的一本书。……这本书里的八个故事有的发生在高原、海上油气钻井平台,有的发生在城中村,或已经陌生的故乡。故事里的人依旧是我所关心的远离故土,独自生长的人,漂泊不是他们的底色,而是他们的普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