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健康知识,享受健康生活,建设健康中国。让我们一起“走出健康误区”!
人们常说:“健康没了,就啥都没有了。”虽然此话说得比较绝对,不完全正确,但是确有一定的道理。
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如果没有健康,幸福就像是镜花水月。人类有了健康才能生存、发展和享受。那么到底什么是健康呢?
健康的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
健康的概念是不断演变的,前后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个体无病,即健康。”在1948年以前,大家对这一健康的定义比较认可。
第二个阶段:“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健康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一是躯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具体来讲,健康有三层含义:一是身体健康,体质强健,没有疾病。二是心理健康,心情舒畅,精神乐观,心理承受能力强。三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较好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协调工作或业务方面的关系。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为健康的定义补上了道德健康这一条。新的健康概念是人体的健康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及社会适应健康四个层次,并且后面的健康层次是以前面的健康层次为基础而发展的、更高级的健康层次。
第三个阶段:健康是个体在“面对社会、躯体和情感挑战时的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这一概念是荷兰的健康学者马特尔德休伯于2011年提出的。
由此可见,健康的概念从“状态”转变为“能力”。不过,当前社会大众比较认可的,还是第二阶段的概念。
医学的发展方向随之而变
在第一个阶段乃至第二个阶段的前半段,医学的发展方向是让个体无病,侧重于医疗,后来又逐渐发展为以防治疾病为主。
在第二个阶段的后半段到第三个阶段,医学的主要任务已经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主。
早在名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21世纪的医学发展方向,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健康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目的是真正让我们的人民享有健康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朋友们,了解健康概念的演变历史,了解医学发展方向的变化情况,不断地学习健康科普知识,有助于保持健康。与之相反,不正确的观念和知识,会损害人的健康。
本文部分知识参考自《走出防病治病用药误区》,主编刘道清,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吴玉玺 陶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