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健康事业与传统文化复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心理健康事业发展近四十年,特别是二十年时间里快速发展,并且融入了很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因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为了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传统文化的复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现代心理学的哲学思潮,有着很多传统文化的元素出现在西方心理学的理论学说中。
传统文化强调个体与宇宙的和谐,注重修身养性。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种思想与现代心理学中的“正念”、“冥想”等概念有相似之处。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考、禅意、道德伦理观念等,对于人们改善心理健康、提升幸福感和内心满足感起到积极影响。
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强调家庭、社群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由于生活快节奏和互联网的普及,更加注重个体利益,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传统文化则强调亲友间的相互关爱、团结和帮助。人们在家庭和社群中得到的归属感、理解和支持,对于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文化倡导节制与克己。在当今物质极度丰富的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消费欲望不断扩大的现象,往往导致过度消费和追求实质享受的心理压力。而传统文化注重节制与修持,教导人们适可而止,从而减轻内心的压力和焦虑感。这种观念在现代人生活中有着非常正能量的修正价值观的作用。
最后,传统文化还具备许多寓教于乐的娱乐活动,如中国书法、绘画、太极拳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著名朴素心理学家子夫先生倡导茶道与心理学的融合,构建的借茶修心,让心灵回归宁静、定力、正念、慢下来的生活品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供人们放松身心的机会,还能培养个体的专注力、耐心和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