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觉得社恐正常吗?
社恐太严重了怎么办?
社恐生存指南
这三个话题在某乎上面的点赞数超过5000+,浏览量达到了190W+。
是不是挺意外?原来有这么多人关注社恐这个话题,包括社恐到底正不正常、社恐的人如何生存。大家之所以关注这几个话题,是基于社恐是一个不好的事,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找办法消除它,这样的前提。
但我并不认为社恐是一个多大毛病,非得要克服,它也可以成为你的优势。
影帝梁朝伟、国学大师王国维、绘画大师齐白石、作家张爱玲等等大家所熟知的名人都是社恐。
有句话叫“自古社恐出牛人”。
只要社恐不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和日常出行,社恐也能成为优势,让你发挥所长,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01.直面社恐:拒绝不必要的社交
同事临下班前约你吃饭,你不想去却不好意思拒绝。
周末朋友突然造访,你手足无措,却不得不好好招待。
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一些不好意思拒绝,却让自己很不自在的社交活动?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如果无法相互提供能量,又无法给彼此带来情绪价值,那我劝你直接拒绝。
社恐并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毛病,人生短短数十年,不必强迫自己合群,把时间放在你喜欢的人和事上。
某乎上有个问题:一个人活得很累的根源是什么?
周迅和黄觉之间有这么一件趣事:有次,两人见面,周迅提着个塑料袋,穿着一双松糕鞋,出现在黄觉面前。
黄觉说了一句:这鞋太难看了。
从那以后,两人每次见面,周迅都会问黄觉:看我的鞋好看吗?
周迅坦言,从那次之后,每次出门她都会花很多时间在选鞋上,并因此感到苦恼。
尽管过了十几年,那一次黄觉一句无心的话,却始终让周迅耿耿于怀。她困惑了十几年,但黄觉并不是真的质疑她的审美,只是无意中说出的一句话。
很多时候,困扰我们的并不是别人的行为,或话语,而是我们自己的不自信,对自己的苛刻,以及对别人的评价太在意。
精神的内耗,往往是自我的拧巴,以及把不必要的压力都背在自己身上。包括自我怀疑和否定的想法、自我苛责。
不如尝试接纳自己,直面自己有优点的同时,也有缺点,拒绝内耗,放过自己。
学会拒绝不必要的社交,把时间都放在喜欢的事情上之后,多出了很多可以用心享受生活、感受美好的时间,越发觉得生活可太有意思了。
不需要动不动就应酬了,下了班去市场买点新鲜的食材,给自己做一顿可口的晚餐,饭后散散步,然后回来看看书、学习英语,偶尔也画画。
这两三年,我的社交时间少了很多,偶尔和三五同频的朋友一起吃吃饭、喝喝下午茶、聊聊天,就觉得瞬间充满了电,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
这几年时间,我上完了一期十节的插画课、两期十节的水彩课、以最优成绩通过PMP考试、每年读50本书,刚读完英文版《呼啸山庄》,开始学习TED英语演讲等等等等,把时间放在自己身上,独处能做的事真的太多了。
画画是兴趣,是能给我带来源源不断能量的事。读书和写作是未来的主业,同时在阅读中又能不断获取新知,丰富精神生活。
有句话说,八小时以内求生存,八小时之外求发展。
真正能拉开你与周围人差距的,就是八小时以外你把时间放在了哪些地方。
如果你每天运动1小时,一周7个小时,一年就是365个小时,一年的积累你可以从原本跑800米都费劲的胖子,成长为每天跑五公里、十公里的健将。
利用好独处时间,发挥专长,悄悄努力,让改变发生,偷偷惊艳身边人,真的是一件特别酷的事情。
我有一位朋友,她几乎无法独自待在一个地方,下班后一定会约着朋友、同事一起吃饭、逛逛街、看电影。周末也是,她基本没有独处的时间。
也因为如此,她很容易焦虑和不自在,比如之前口罩期间,大家都尽量避免出门,她就很难熬,经常在我们的朋友群里各种抱怨,透过语言,能感受到她几乎是坐立难安,困住她的不是别的,是她自己的状态。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生活中要有个别兴趣爱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
比如我看书,因为会从书籍中看到别人不一样的人生,汲取更多的知识,不断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喜欢画画,当你一笔一画勾勒出线条,并用彩色去丰富它,得到一副自己精心描绘出的画面,除了过程沉浸其中的乐趣,当你拿出作品仔细观赏,也会特别有成就感。
读书、画画,或者是羽毛球、拼图等等,只要是你喜欢的事,就创造条件去享受其中。
当你学会独处,享受独处,在独处中既能发挥所长,不断提高技能,还可以避免无效社交后的空虚感,多好。
真的是年龄越大才越发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不喜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