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书单关键词:教育学书单,10部关于教育学的真知灼见。

1《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在提倡减负、因材施教、告别枯燥的题海战术的今天,绝对非常有借鉴意义。

因为这本书基于大量的科学研究,不容置疑地告诉我们大量知识的灌输是有意义的,因为这构成了学生们的思考背景素材,让学生们更快地理解和学习。

更颠覆我们认知是,大量地重复练习也是必须的,这是要快速掌握知识的捷径,虽然枯燥但是简单。

而且,这本书还反对在课堂上旁征博引的讲故事,因为强调教学的趣味性,反而会模糊教学重点,导致哗众取宠。

总之,我们要相信努力的价值,一份付出必有一份收获与之匹配。

2《县中的孩子》

教育不应该像适者生存的进化一样,越是经济越落后的地方,越应该给人以希望。

《县中的孩子》描写了中国东、中、西部不同县域内的教育状况。

衰落或奋进的学校、活跃或沉闷的教室、负责或敷衍的老师、过度操心或无能为力的家长、还有身在其中的孩子们……真实记录了县级教育所面临困境。

3《爱弥儿:卢梭论教育》

卢梭的《爱弥儿》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堪称近代教育学的开山之作。

这本书不仅是卢梭论述教育的经典,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作。

在书中,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4《吾国教育病理》

《吾国教育病理》这本书是郑也夫出于当前现状的“愤懑之情”。

这种愤懑既是来源于教育的现状,同时也是对管理者的无奈。

尽管郑也夫在本书中表达的观点值得商榷,但是对教育病理的追问,直指教育的病因,言辞犀利、一针见血。

5《无知的教师》

《无知的教师》是法国哲学家朗西埃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通过法国教师雅科托的经历,告诉我们所谓无知的教师,不是教师无“知”,而是教师不需要“知”。

因为“有知”的教师只会带来智力差异的神话,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依赖性。

所以,朗西埃认为教师只需要用意志限定意志,让学生用意志独自面对文本。

教师是意志的检验者,而不是“知”的检验者。

6《上学真的有用吗》

“上学”不等于“受教育”,对于上大学尤为如此。

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上大学,不是为了简简单单获得知识的碎片,而是要培养独立人格和思辨精神,以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

只要我们努力寻找真正的自己,一定发现自身的潜能,甚至让我们大吃一惊。

7《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怀特海有关教育的演讲论文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教育观念。

怀特海主张教育应该充满生活与活力,反对学生灌输知识,应该引导他们自我发展。

如果不能经常目睹伟大崇高,道路教育便无从谈起。

所以,怀特海强调古典文学艺术在学生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倡导使受教育者在科学和人文方面全面发展。

8《金榜题名之后》

很多人上大学之后,会发现一个问题,自己与其他同学高考分数都差不多,为什么相互之间的差异如此巨大?

《金榜题名之后》这本书,将告诉我们上大学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无差别的传送带,而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又一重隐秘的筛选过程。

这是一种与家庭背景紧密相连的、难以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艺。

那些经过层层选拔而胜出的困难孩子,可能因为文化障碍而经受更深刻的困扰。

《金榜题名之后》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学中那些困难学生的迷茫与苦痛,更让我们去反思大学如何寻求更加包容与公平的环境。

9《剑桥学习科学手册》

疲惫不是因为学习过度而引起的,而是不得已放弃重要的事。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繁杂的数据往往让我们自己难以真正了解自己的学习,而自适应学习技术则正是帮助我们觉察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工具。

所以,《剑桥学习科学手册》,基于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之下,向我们介绍了强有力的学习科学,通过设计新的学习环境来帮助我们学习得更加深入和有效。

这本书的每一章都描述了一个全新的课堂环境,这些环境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潜力,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10《教育学原理五讲》

《教育学原理五讲》不是一本大纲式的、罗列知识点和结论的教材,而是一本融合反思、思辨与对话、激励的思考型教科书。

这本书是书北京师范大学康永久教授,在教育学原理专业课堂上的课堂实录合集。

康永久教授的教育学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个可能存在过却被我们遗忘的世界。

教育是基于善意的心理影响,通过进一步洞悉身边教育的隐秘机制,让学生真正获得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一种思考的习惯和一套真知灼见。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举报/反馈

小书呆读书纪

1.6万获赞 2.3万粉丝
谢谢关注《小书呆读书纪》,与你共读好书。
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