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渔老师好,
我和老公是相亲结婚的,谈了3个月就定了,没什么感情基础。
现在结婚3个月了,老公都没有交工资,每次要工资卡,他就说他负责水电物业燃气,每天的菜他也会买,不用我付,洗衣服扫地拖地有洗衣机和扫地机器人,你做的家务都是顺手的事儿,有什么好争的呢,我们家都是男的管家,你要不把你的工资卡也给我管 。
我不是想争,但我真的很没安全感,我和老公婚前都各自有房,现在感觉不像结了婚,依旧是他负责他的,我负责我的,老公总说他觉得婚姻很幸福,可我觉得也就那样,并没有特别好,也说不清哪里不好,但总感觉老公不交工资给我,就是对我没信任度。
我平常也会买水果和菜回去,总觉得老公算的太清楚了,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老公在哪个位置上班,赚多少,每次问他他都尿遁或者告诉的大概位置,说了跟没说一样,他的手机也特别小心,生怕我看,也不让我看,但却想看我的手机。。。
他把我的工作单位,亲戚,父母的财产问到门清儿,我问他就含糊其辞,我觉得是防着我,精神上好累。
思渔答:
感谢信任
其实,婚姻中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特别希望从伴侣身上获得安全感。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和安全感的来源有密切关系:
第一,我可以有需求,我的需求是重要的;
第二,我是自由的,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第三,我是有能力的。
什么意思呢?
首先,我是否可以有需求?我的需求是否是被保护的?
在0到18个月,婴儿会发展出需求,饿了会哭,难受了会抓妈妈一下,妈妈如何应对很重要。
理想的状态是无条件满足,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需求是被允许和被满足的。但事实却是,妈妈可能压根儿就不理,也可能满脸厌恶,孩子会感觉到有需求是一件可耻的事。
长大后,孩子想要一个玩具,爸爸不想买。如果他说太贵了,我不舍得买,孩子也就算了。但他说的却是,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家里有多少玩具了?
父母不断攻击孩子的需求,孩子也会一步一步地意识到,我有需求是不对的。渐渐地,他就会压抑自己,不敢光明正大地表达需求,时间长了,也就没有需求了。
比如丈夫不是不想负责任,而是希望做到某一点的时候,妻子能给自己些鼓励和认可。但是,他不知道自己有这个需求,也不知道如何表达。怎么来验证他有这个需求呢?通过及时认可他,你会发现,他是有变化的。否则,认不认可,他的反应都是一样的。
再比如老公说好8点回家,结果10点才回来,妻子很生气。为什么生气?无非是想让对方早点儿回家陪陪自己。要是直接说你早点儿回来吧,我需要你陪伴,老公回来的概率更大一点儿。但她偏偏要说,“你怎么这么言而无信,一点儿都不诚实”,越说越难听。无非是想用道德来绑架对方,让他回来陪自己。
为什么不直说?因为耻于表达需求,需求就变成了指责。
其次,我是否可以做自己?
在18到36个月,孩子逐渐形成自我的概念,他就会去思考:真实的我是不是被爸爸妈妈接受的?随着年龄增长,父母会给孩子立一些规矩。
健康的做法是,告诉孩子,这个不可以,但妈妈还是爱你的,妈妈不会因为你不去做而不爱你。如此,孩子就能掌握到规则的灵活度,知道什么该/不该做,什么时候可以/不必做。比如今天很累,不想干活儿,能不做吗?当然可以。
但是,现在父母都很忙,很没有耐心,设立规则就是连哄带骗带恐吓。他们不是说你不能怎么样,而是说如果你怎样,我将如何惩罚你。比如:你穿着鞋上床,我就不喜欢你了;如果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孩子就会觉得,如果不去执行某些规则,我就会被抛弃。
长大后,这些人会活得很累,不想做家务还得强迫自己干,不想负责任还是强迫自己负责任,只是为了被爱以及活下去。
最后,我是不是好的?
3到5岁,孩子会尝试离开父母去探索世界。但是,孩子的力量是很薄弱的,他不相信自己能够探索好,需要父母的鼓励和认可。
比如孩子搭的积木突然倒了,父母可以说,宝宝,虽然倒了,但我看到你特别有耐心。得到真诚的认可后,孩子就会知道我是可以的,只要再耐心些,就可以做得更好,于是会继续尝试。
然而,有的父母会给予虚假的认可,说宝宝真棒。孩子会产生一种混乱,我体验了这么大的挫折,还被夸很棒。
这样就会建立一种虚假自我,无法真的认可自己,必须借助于别人说我很好,我才真的好,因为自己确认不了。就像有些女性努力让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好妻子好妈妈,才觉得自己是好的。
还有的父母则直接给予嘲讽、羞辱,你怎么搭成这样?你怎么这么笨?孩子就会体验到,我真的很差劲。其实,嘲讽背后还蕴含了另一层意思,如果你再这么糟糕下去,我就不要你了。
在一次次的威胁中,孩子不得不做出各种妥协,努力做得更好,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为什么有很多单纯地女孩会陷入渣男的甜言蜜语当中,明明那个渣男恶习一大堆,一次一位学员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不会嫌我不好”。
如果成长过程中未得到的安全感,那么,我们很容易把期望放在伴侣身上,希望他们可以无条件地满足自己。
可是,伴侣不是爸妈,没有义务承担爸妈的职责,也没有能力做到。而且,连亲爹亲妈都做不到的事,你对面这个人更不可能做得到。
与其花这么大的力气去向伴侣寻求满足感,把他变成理想中的父母,不如你来做自己的父母,学会自己安抚自己。
第一步,看到事情背后的需求。透过你正在做的事情,看到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比如特别需要掌握经济大权,否则就会很难受。这时候,可以停下来问问自己:他的钱到底在满足我什么?
他给我钱和不给我钱有什么不同?我真的只是想要他的钱吗?一对比就会发现,你想要的不一定是工资卡本身,而是其带来的附加价值,比如在老公心中的地位,增加对老公的信任,得到老公的认可等等
所以,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在担心什么?找到那个担心。你会发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第二步,看到需求后,和你的需求待在一起。
因为一直在应对各种困难,始终没有停下来去感受自己的内心。现在和你的内心需求待在一起,感受下从小到大是怎么被拒绝的,就能联想到很多需求没有被满足的经历:爸妈很忙,不得不一个人做很多事,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回家……虽然很害怕,但没办法,只能一个人去干。
有个学员就面临同样的问题。小时候家里孩子多,父母照顾不过来,就逼着身为老大的她干很多活。她很小,干不了,但不干会被惩罚,只能硬着头皮去干。
那个时候,她根本来不及感受自己有多么无助。这份无助始终没有被关注过,也没有人问过她是不是很害怕。长大后,她疯狂地想去处理这份无助,期望通过丈夫的陪伴来缓解。
同样,你刚结婚就对你的婚姻产生了质疑,你内心十分害怕被抛弃,害怕婚姻的失败,就想通过丈夫的信任,重视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那这个根源是什么呢?就需要好好找一找。
第三步,同情一下小时候的你。
真的太不容易了,你都没空儿停下来跟你的无助待一会儿,只能不停地干活儿,不停地去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一旦开始心疼小时候的你,就会产生一种奇怪的变化。你会知道,现在的你跟那时候不一样了,已经不无助了,因为那些活儿已经不是必须要干的了:没大钱,有小钱啊;没大房子,有小房子啊……放过自己,也就没那么无助了。
第四步,信任自己。
我们想去依靠别人,是觉得自己力量不足,无法独自生存。这只是父母给你灌输的恐惧,如果你不怎么样,将来就会如何如何。
事实上,在自然状态下,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只是慢一点而已。虽然慢了,但这才是活着的意义。找到了活着的意义,你就能找到你爱的是什么,你就能去关注你的快乐是什么,而不是你要做到什么。
女人一旦失去了自信,那内心的不安便会汹涌而至,挡都挡不住,无论她手握老公工资卡,或是时刻掌握老公行踪,只要稍有偏差,焦虑便会蔓延全身。
而真正的安全感,永远都来自于自身的独立与自足。
一个独立的女人,在情感和物质上都不会过分依赖他人,有自己的三两知己,有值得追求的梦想,有能够独自生活的经济条件。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很理解你那种想把一个人捆在身边的无助感,总是害怕有一天一切变成徒劳,就像手里拽着的风筝线,害怕一不小心就断了。
但是你更要懂得害怕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婚姻的长久与否,还是要看你如何去经营婚姻。
不要试图通过掌控对方的一切来达到婚姻稳定的目的,这种做法既伤害了另一半,也伤害了这段亲密关系。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与其通过外在的手段控制一段感情,不如轻轻松松做自己,做那个自信又优雅的女子。把精力放回自己身上,放回婚姻感情身上,让感情变得更美好,这才是一段婚姻的最好保障。
如果不懂得如何与老公沟通,不懂得如何经营婚姻,可以找我聊聊,助你婚姻长久幸福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