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不同的年纪需要不同的养分。那我们一起来看看,0-18岁分为哪6个阶段。

10-1.5岁,安全感建立期;

21.5-3岁,探索期;

33-4岁,自我价值认同建立

44-7岁,竞争期;

57-12岁,关系期;

612-18岁,亲密关系期。

我们可以根据上面这个理论,来了解在不同的年龄段亲子关系有哪些特征。

首先是第一阶段0-1.5岁,安全感建立期。

这个阶段亲子关系的最大特征就是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时候宝宝的需求很简单,就是得到父母的回应,父母温柔相待,并且有足够的肢体接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家长因为经济压力,不得不在孩子生下来没多久就丢给老人,然后夫妻俩一起外出打工。也许家长会认为这么小的婴儿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喝足、不哭不闹就行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

因为在这个阶段,是孩子建立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阶段,孩子虽然还很小,但他们已开始认识人,当孩子哭闹表示饿或不舒服的时候,父母是否能出现,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前提。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个重要品质,希望可以增强自我力量。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在婴儿时期就形成信任感的儿童,他们敢于去希望,敢于去追求理想,具有强烈的对未来的方向感。

反之,没有形成信任感的孩子,他们不敢去希望,时刻都在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怎么办。

所以这个阶段是特别重要的亲子关系的基础阶段。

第二阶段1.5-3岁,探索期。

这个阶段孩子充满好奇心,家长需要给孩子空间,让他们去探索这个世界。

从亲子关系的角度上讲,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怎样去坚持或放弃,也就是,他们开始有意志地决定什么做或什么不做。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地去做出选择和自我控制的一种决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个年龄段,父母与子女之间开始了第一轮的冲突(有教育学家称它为一个人的第一个叛逆期),孩子总喜欢说“不”,什么事都与父母对着来,所以这也是亲子关系第一次接受真正的考验。

父母在这个时候要建立平衡感,如保护和放手之间的平衡、遵守规矩和尊重天性之间的平衡。

有的孩子会在商场里横冲直撞,父母是放手让他们四处乱窜还是把孩子抱在怀里不让他们下地,这就需要父母把好这个度了,而这个度没有具体标准,它需要家长用心体会、细心观察,因为每个孩子还是存在着个体差异。

这也是家长负起家庭教育责任的最大意义。

家长掌握得好,那么孩子就会发展出自主性,他们会经常使用“我”、“我们”、“不要”等词汇来体现其自主性。

但如果家长没掌握好这个度,孩子就会出现害羞、犹豫、自我怀疑、怯懦等状态。

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由外婆带大,妹妹由奶奶带大。

外婆有文化,知书达理,姐姐在很小的时候,外婆就懂得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放手,让姐姐大胆摸索,所以姐姐从小就乐观开朗,一直到成年都充满了自信。

而奶奶没文化,爷爷重男轻女很排斥这个孙女,所以奶奶心疼妹妹,总不放心让妹妹离开自己,即使要出门也总是抱着,导致妹妹从小就自卑怯懦,长大后胆小怕事、做事唯唯诺诺。

直到高中,这姐妹俩回到妈妈身边,她俩感情挺好,但两个人看起来形象气质截然不同,她们俩其实长得很像,却从来没有人会认错她们,后来妹妹结婚和工作都是姐姐操心帮忙的。

所以在孩子0-3岁这个大安全感建立期,建议妈妈能不离开孩子就不要离开。

第三阶段是3-7岁,包括自我价值认同建立期(3-4岁)和竞争期(4-7岁)。

这个阶段的亲子关系会表现得比较融洽。

因为这个时候孩子进入了特别可爱,而且又无需大人时刻去照顾他们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是孩子发展主动性的阶段,家长的鼓励和支持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可问题是,有的家长却在这个阶段出现了打击、嘲笑孩子的行为。

为什么会出现打击现象呢?

那是因为这个阶段,孩子马上就要进入学龄期,要为上小学做准备了,所以孩子在家长安排下提前学些知识,比如识字、数数、简单的加减法等等,但是很多孩子却学不会,于是家长就着急,尤其是那些要求高、性格急、又没有方法的家长,他们会批评指责孩子,这就是在打击孩子了。

如果孩子未发展得好,他们会认为“我总是错的”、“是因为我,才会惹别人不高兴”、“是我让他们这样,这是我不对”等等,产生害羞、自卑等消极心理。

但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发展得很好,他们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生命动力,会产生一股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而这种勇气不会被想像中的因失利而产生的内疚和恐惧所限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在此阶段把亲子关系发展好,对于孩子的未来是极其重要的。

有一个年轻的妈妈,长得挺漂亮,老公有钱也挺爱她的,但她就是对自己不自信,害怕失去这些,结果她的患得患失影响到了婚姻,后来她走进了咨询室。

在我们的了解下得知,她小时候家里穷,在她3-4岁的时候,有一个女人因为结婚多年一直怀不上就看中这个小丫头,她的妈妈就把她送了过去,结果刚过去那个女人居然怀孕了,她又被送回。

但是没多久,她还是被送到了另外一家,那家人对她很不错,然而在她7岁那年,养父养母因事故同时去世,当时她妈妈想接她回家,但她选择了跟后来这家人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爷爷奶奶一直陪她到她成年才离世,但她被送走的这两次经历影响了她一辈子,她极度自卑,总认为自己不够好,所以才会被抛弃,总觉得是因为自己的错才会让第二家的养父母去世,这些念头始终在她脑海里无法消散。

结婚后她的丈夫对她的好她是知道的,但她害怕再次失去眼前的幸福,在最关键的4-7岁这个阶段,她没有形成强大的生命力,没有产生追求自己目标的勇气,她一直生活在内疚和恐惧当中。

第四阶段是7-12岁,学龄期,也是关系期。

这个时候,孩子开始进入学校,要学习各门知识,同时,他们也要开始适应社会关系,在学校里扮演好在社会群体中的角色,承担一些模拟的社会工作,如担任班组长、每天值日、参与每月的墙报、体育竞赛等。

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形成勤勉的这一个优秀品质。

但家长要注意,不要过分强调这个品质,因为过度的话会让孩子进入另一种状态中,那就是自卑。

有心理学家说过,如果一个人把工作当成他唯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唯一的价值标准,那么这个人很可能会成为自己工作技能或者是老板们最驯服的、最无思想的奴隶。

我们会看到有不少孩子,他们的脑海中只有“学习”二字,他们的父母从三年开始就开始规划,为他们将来考985学校做准备,这些孩子会被家长教育得认为学习成绩是唯一的评判标准,每次回到家就乖乖学习做作业,并渴望由此获得父母的赞扬和夸奖。

可是这样的孩子很容易成为一个没有创造力、人云亦云的人,他们内在充满自卑,需要不断通过努力来获得别人的认同,这种人被称为“活在橱窗里的人”。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教会孩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在不完美中培养积极努力的品质,才能形成真正的勤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你是一个追求卓越、对自己要求极高、不允许自己不完美、也不允许孩子不完美的人,那么要注意,你的孩子很可能是一个内心自卑的孩子。

第五阶段是12-18岁,我们常说的青春期,也是亲密关系期。

青春期为什么叛逆?那是因为孩子的内在没有得到同一性的确认。

我们都很清楚,进入青春期后,孩子面临着生理上急速发育带来的挑战,也有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社交压力带来的挑战。

但同时,在这个时候,他们特别在意的是他们在别人眼里的形象是否与自己心目中的形象一致,这个才是他们面临的真正问题。

这也就是同一性的问题。

如果这两种形象是一致的,那就可以很好地激发这个孩子的内在动力,为后面的精彩人生做好准备。

但如果不一致的话,按心理学家的说法,他们会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这个社会环境。这时候他们宁愿做一个别人不好的人或干脆没有灵魂行尸走肉,也不愿意去做那种“内外不一致”而变得不伦不类的人。于是他们会不顾一切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就是青春期叛逆的本质所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一个在别人眼里从小就优秀的女孩,她的父亲是一个强势的家长,这个女孩一直按父亲的安排走了下来,而且在父亲的培养下她数理化都非常出色,在所有人眼里她必将跟她的父亲一样成为一名理科专家。

然而在她上了高中之后,她居然在分文理科的时候,不与家人商量,直接选择了文科,然后才告诉父亲,当时父亲气得心脏病几乎发作。

在这个女孩心里,她一直以来太听话了,听话到自己不像是个真人,而只是父亲的傀儡,是父亲操控的机器,她渴望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爱好,但除了学习,她什么都没有,所以她对父亲是发自内心的反感,而她一直不敢反抗,只是进入青春期后突然爆发出一股力量,让她做出了这个令所有人吃惊的决定--选择文科。

事实上她到了高二就后悔了,因为理科她学起来相当轻松,而文科却是她的弱项,她变得极其自卑和纠结,考大学也不理想,直到工作后她都非常不自信,这成为了她一辈子的疼。

所以作为家长,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一定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也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那么父母需要做什么努力呢?

一方面是帮助孩子建立内在同一性,形成真正的动力,无论外面是孩子在外面受到多大的委屈,只要家里认可和支持这个孩子,让孩子知道:“我只要回家,只要在爸爸妈妈身边,他们都会把我看成是我心目中的那个我自己。”这样就够了。

另一方面家长需要给孩子创造条件,增长孩子真正的本领,这是对家长更高的要求,因为同一性需要更多的外部大环境的支持,比如在孩子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打开眼界,带孩子接触真正的专业人士,结交更多和他们一样的朋友。

这些对于建立孩子的同一性都非常重要。

另外一个姑娘,她的父母比上面那个女孩的父母要聪明很多,这个姑娘从小就很普通,成绩一般,性格偏内向,胆子小,容易被人忽略,但姑娘的父母一直觉得自己的孩子就需要自己疼,给予了孩子无条件的支持和包容。

尤其是高中期间,孩子的成绩因为不算太好,差点儿被老师分到差班,这时候姑娘的妈妈展现了非常勇猛的一面,她到学校里找到老师评理,说得老师非常惭愧,最终让这个姑娘留在了原来的班里。

后来这个姑娘考上大专,在大学里大胆参加竞选,成为学生会主席,还学了绘画,并且考取了一大堆的证书,再后来专升本,毕业后到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面试,在一群名牌大学生中脱颖而出,被老板破格录取,在26岁那年成为了部门经理。

这个姑娘回想起来说,她是在高中的时候被自己的父母感动,在妈妈为她出头的那刻,她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内心升起了一股力量,激发了她要努力进取的动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父母带给孩子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想让孩子变得更出色,就需要不断学习成长,掌握孩子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的需求,了解有不同的年龄段亲子关系有哪些特征,并努力去做到,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那么孩子必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举报/反馈

龄友家庭教育指导师

1.1万获赞 177粉丝
家庭教育指导师、咨询师,萨提亚家庭教育导师培训,[擅长]:防止孩子沉迷手机、提升学习成绩、做孩子的学业规划
教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