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和时代有不同的婚姻习俗和礼仪。在中国古代,有一套严格而复杂的婚姻礼仪,称为三书六礼。那么,三书六礼指的是什么呢?它又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呢?本文将为您介绍三书六礼的含义、历史和内容,带您了解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
三书六礼分为“三书”和“六礼”两个部分,其中三书指的是在结婚的过程中,所下达的三次文书,分别是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指的是在结婚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六次礼节,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聘书:即订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纳采:当儿女婚嫁时,由男家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男家在纳采时,需将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家;女家亦在此时向媒人打听男家的情况。
问名:指男家询问女家关于女家女儿的姓名、时辰八字,如女家接纳男家的提亲,就会把女儿的姓名和时辰八字等交给男家,放在神前或祖先前以占卜吉凶,如卜吉兆的话,就会决定娶女家的女儿。
纳吉:又称卜吉或小聘,就是到宗庙向祖先问卜,问卜之后决定此桩婚事是否合适。纳吉时,男方会送给女方一些订婚礼物,如首饰、衣服等;女方则会回赠男方一些用品,如帽子、鞋子等。
纳征:又称纳币或过大礼,即是男家需要纳聘礼后才可成婚的意思。纳征时,男家会派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完成纳征的仪式后,婚约便正式定立。
请期:又称乞日或涓吉,即是择吉日成婚的意思。男家会择定一个成婚的良辰吉日,并准备婚期吉日书和礼品给女家,女家受礼及同意后,便可确定婚期。
亲迎:又称迎亲或接新娘,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用花轿将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
三书六礼的传统婚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西周时期的“婚姻六礼”,对其后各朝代婚姻的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古籍《礼记》和《仪礼》都对此有所论述。《礼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敬慎重正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另据《仪礼》载:“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由此可见,这传统婚俗始创于西周时期。
一般认为,此婚俗于秦朝已经定下,其后用于汉朝。但在不同的中国朝代时期中,婚俗礼仪亦有所不同。自宋代起,三书六礼有所简化,宋代时朱熹把六礼简化成三礼,把问名合并于纳采礼中,又把纳吉、请期合于纳征中,并增加议婚一礼。直至现代汉字文化圈的婚俗礼仪中,仍可见到“婚姻六礼”的明显痕迹。但自二十世纪中期的婚俗礼仪中,婚俗礼仪再度简化,把《朱子家礼》中的纳采和纳征合并,一般遵循有议婚、纳征(即过大礼)和亲迎(即接新娘),其中以纳征是保留得比较完整。
三书六礼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婚姻年龄:古代成婚的年龄,并不固定。春秋时期,男子20加冠,女子16及笄,即可结婚;又谓“男30而娶,女20而嫁”,是为不失时。汉代规定女子15岁以上至30岁不嫁者要罚五倍赋税。但一般都是在20岁前后。
婚姻对象:古代的婚姻对象多由父母或长辈安排,并由专门的媒人牵线搭桥。男女双方往往没有见过面或相处过。因此,在三书六礼的过程中,男方会多次向女方打听女方的情况和意愿,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诚意和喜爱。
婚姻条件:古代的婚姻条件主要是考虑门当户对,即双方的家庭地位、财富、学识等要相当或相近。此外,还要考虑双方的相貌、身体、性格等是否合适。在三书六礼的过程中,男方会通过媒人或亲友向女方了解这些情况,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要求做出选择。
婚姻礼品:古代的婚姻礼品是男方向女方表示诚意和尊重的重要方式,也是女方对男方的财力和品德的考量。婚姻礼品有多种形式,如聘金、礼金、首饰、衣服、食物、器皿等,数量和质量都要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和社会习俗而定。在三书六礼的过程中,男方会多次送礼给女方,以示恭敬和大方;女方也会回赠一些礼品给男方,以示感谢和亲切。
婚姻仪式:古代的婚姻仪式是婚姻礼仪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隆重和最庄严的一步。婚姻仪式主要包括迎娶新娘、拜天地祖先、进入洞房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旨在表达对天地祖先的敬畏和对新人的祝福。在婚姻仪式中,新郎新娘要穿着华丽的礼服,配戴各种饰物,由花轿或马车护送,沿途放鞭炮、敲锣打鼓、撒红纸等,以示喜庆和吉祥。
三书六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婚姻礼仪,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婚姻的重视和尊重,也反映了中国社会中对家庭、亲属、宗教等方面的价值观和信仰。三书六礼虽然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但它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影响,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