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区有这样一些声音:
“付出再多,都被ta当作理所当然”
“ta永远相信自己是对的,自己不会做错任何事,出了问题都会往我身上推”
“和ta在一起一开始也很幸福,但是相处久了之后,ta总是会贬低和打压我,让我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经常把自己的需求摆在第一位,稍有不如意,就开始指责、抱怨”
“跟ta相处感觉很累,好像做什么都不能让ta满意,明明自己已经很累了,还要假装开心去安慰ta”
“从来不考虑我的感受,只要ta想做什么,一刻都不能耽误”
……
无论是伴侣之间,还是近亲或朋友之间,类似的相处模式既不对等,也不舒服。
如果你正在经历或曾遇到上述留言所描述的情况,先别急着将所有问题往自己身上揽,有可能你遇见“自恋型人格障碍者”,被慢性PUA了。
如果你感觉在相处过程中,你的内在感受时常被忽略,你经常陷入自我怀疑,你需要无限度迎合对方,经常被贬损或打压,你很难快乐起来,甚至有点压抑……
毫无疑问,你的情绪能量,可能被动“供养”给了对方,而你自己则在能量匮乏的边缘徘徊。
当你表现出开心和喜悦时,你虽然能够短时间带给ta满足感,但这种满足往往也转瞬即逝,ta很快便会转而寻求新的心理补偿。
ta会无限度夸大自我成就,试图从别人那里获得更多的关注、赞美或崇拜,以继续维持内在的“自恋”模式。
ta需要正能量,而ta对正能量的渴求没有止境,本质上由于,ta内在的需求并无上限——内心充斥着的空虚与不安,会驱使ta无限度地进行索取。
就像一个永远无法被填满的“黑洞”,你把自己掏空了,对方还高举着双手期待你会魔法,再变幻一个可以无限度供ta“吸食”的对象出来。
所以,别再天真地以为,你只要提供正能量,就能满足自恋型人格障碍者。
一旦你不能再为ta继续“输送”能量,你就失去了利用价值,或被PUA伤害,或被新的“吸食”对象所替代,你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真正走出内耗。
这样看来,难道自恋型人格障碍就是“吸血鬼”,不可接近了吗?
也不至于如此可怕,每个人都有“盲点”,自恋型人格障碍者自己或许都不是很清楚,ta过于自我的行为,对别人构成了怎样的伤害。
ta“吸食”别人能量以满足自我的行为,固然十分自私,却并非全都是有意为之。
这就好比一个人处于十分饥饿的状态时,ta很难去真正顾忌别人感受,只想尽快填饱肚子,缓解饥饿感,或让饥饿感消失。
因此,尽可能客观地认识自恋型人格障碍,便于我们在与这类人相处时,不去针锋相对,不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ta,基于一定共情和理解基础上的相处,于自我也是一种保护。
自恋型人格障碍者为什么很喜欢
在感情中“吸食”他人能量?
两个原因:
1、未能形成健全的自体客体关系,需要从外界寻求心理补偿;
2、内在的匮乏,需要外界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支持;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NPD;后文简称“NPD”)是一种个体对自我评价过高,对自我价值感过分夸大的心理状态。
NPD复杂的人格特征表现为 :
具有自我重要性的夸大感;
期待自己被认为是高人一等的,即使自己并没有什么成就来证明这一点;
对自己的成就和才华过分夸大;
关于成功、权利、才华、美丽或理想伴侣的幻想占据自己的头脑;
认为自己是高人一等的,只有跟自己一样特殊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自己;
持续地需要外界的赞美之词;
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赢得的;
期待自己能够得到特殊的优待,并且别人自动地服从自己的这种期待;
利用别人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不会也不愿意认同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嫉妒他人,也认为别人会嫉妒自己;
行为高傲、傲慢。
一般来说,上述特点只要具备五条以上,就存在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
NPD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其早期成长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影响有很大关联。
早年经历中体验过人际关系的创伤
未能形成健全的自体客体关系
成年后不断从外界寻求心理补偿
现代客体关系理论认为,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的主要特点是“以自我为客体”。
通俗来讲,就是“你我不分、他我不分”。
究其原因,可追溯到早年经历中体验过的人际关系的创伤,如长期与父母分离、家庭关系不睦,或父母对其态度过于偏激(粗暴/冷落/溺爱)等。
基于这些经历,ta觉得自己“爱自己”,才是安全的、可靠的、理所应当的(“自恋”萌芽)。
①早期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和积极反馈——成年后内在的这部分“缺憾”仍然存在
弗洛伊德最早的研究中,将自恋型人格障碍区分为本源性自恋(Primary Narcissism)和继发性自恋(Secondary Narcissism)。
他认为本源性自恋是每个婴儿都会经历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婴儿由于弱小不能自理,需要外界无微不至的关怀、呵护,婴儿会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也是婴儿最初尝试与父母建立“依恋”关系。
一旦发现需求不能够得到及时回应,或长期不被关注,婴儿受挫后,则将开始将依恋的情感投注到自己身上,也就是开始“依恋”自己,继发性自恋就逐渐产生了。
简单描述一下这个过程:
内在需求长期被忽视、依恋落空——受挫、自尊心受损——不依赖别人——尝试自我满足——依恋自己、以自我感受为中心——过分自恋
一方面,内在这种需求得不到回应和满足的缺失感,即便成年后也会伴随,ta会一直寻找内心缺失的那一角,把期望寄托在周围人身上。
另一方面,缺乏被“共情”和满足的体验,成年后的人际关系中,ta难以真正去共情和理解别人,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
②成长过程中被过分偏爱——缺乏边界感、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知、共情能力差
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可能被过度溺爱、过多地赞美或极度重视,在ta所处的环境及所受的教育中,缺乏适当的界限和批评,这让ta误以为自己十分独特且重要。
一个被溺爱与赞美包围着长大的人,ta的潜意识中,就会觉得自己近乎完美,“自恋”这颗种子,从小被种在了心里,逐渐生根发芽,越来越“膨胀”。
ta对自己的认知,基本都建立在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和反馈基础之上。
特殊的物质、情感方面的给予和满足,导致ta在往后的人际关系中,也长时间依赖过往的“经验”,如果不主动去纠正或改变,ta潜意识就会一直这样认为:
“过去的经验是对的、可靠的”;
“别人夸赞我、认同我,是我应得的,本该如此”;
“是我的我要占有,不是我的我也要占有,满足我就是对,不满足我就是错”;
……
在这样的环境中所塑造起来的成年人,ta内心或许还住着一个“巨婴”,渴望别人持续的关注和赞美ta,以维护ta内在对自我完美的幻想。
如同儿时父母对ta百般呵护和照顾那样,在感情中一旦得不到内心想要的,ta就性情大变,以无理方式要求对方继续满足自己。
从小被过分溺爱,导致ta既不能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也不能对自身以外的人感同身受,需要别人围着自己转,无条件满足自己,ta想要的东西没有边界,而ta却沉浸在自我世界里……
总之被保护得太好,偏执、自大等特点已经在内心根深蒂固。
③自幼身边存在自恋者——潜移默化受其影响,也有了自恋倾向
在最初自我的人格、价值观念等未被塑造起来时,ta会通过模仿近亲的行为,去感知和链接这个世界,不知不觉会受周围人的性格、习惯等影响。
比如,自恋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免不了会带一点父母的习性。
当然,自恋本身并不是缺点,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点自恋,适当自恋也有益于身心健康。
但是自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状态,个人会通过从外界得到的反馈,结合自己的感受,决定要不要改变,要不要放弃或是继续蔓延这种行为。
如果别人的赞美、关注能满足ta的虚荣心、自恋心理,带给ta的感受是美好、满足感、愉悦感,ta就会心存期待,一次又一次,想通过这种满足尝到甜头。
④曾遭受过精神创伤或虐待或被极端地否定——出于自卫而表现出自欺行为
早年遭受过虐待、冷暴力等,或者被长期质疑、否定、打压,留下一定的精神创伤,一开始ta会通过自我麻痹和蔑视一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逐渐适应了、习惯了这种模式。
低自尊、自我价值感缺失,通过不断夸大自我,来掩饰内在的自卑感、内心的空虚感和不安全感。
ta需要不断从外界汲取“精神养料”,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内在的匮乏
需要外界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支持
①NPD对自我认知模糊,不切实际的幻想,需要外界的持续认同得以延续
认识自我是一生要面临的课题,但对于NPD而言,ta认知真实自我的难度要更大。
一贯地将与自身不符的价值感“嫁接”到自己身上,如果剔除这部分优越感,一落千丈的感觉会让ta感到十分崩溃。
ta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潜意识将很多事情“理想化”,为无限度满足与现实相悖的愿望,ta往往需要通过他人的正反馈(如赞美、认同等 ),来证实自己确实无所不能;
ta对自己近乎“病态”的心理缺乏自知之明,除非你能够唤起ta内在的觉醒,否则你永远无法满足ta假想出来的完美自我。
《白雪公主》中的王后对着魔镜反复发问:“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魔镜告诉她:“王后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但是在白雪公主出生以后,魔镜的答案就变成了:“白雪公主现在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王后对此是否认的,所以抛开身份、家族矛盾等,王后一再追杀白雪公主,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她的过分自恋,导致她不敢面对现实,由妒生恨,最后自食恶果。
现实跟幻想本来就是不对等的,NPD看不清自我价值,就没有办法摆正自己的位置,也不可能在现实中,得到可以无限度满足ta内心期望的回应。
ta对自己的需求和期望没有明确的边界,渴望得到无尽的赞美与关注,然而这份需求与期望始终和现实相脱节。
当幻想被无限度放大,外界无法无止境地满足ta的期待,ta则会被持续的不满足所包裹,有朝一日连ta自己也会招架不住,被过分膨胀的幻想所吞噬。
②NPD内心极度空虚、安全感匮乏和低自尊,需要外界源源不断地为其“注入”能量
马良在《坦白书》中说:
“我所有的自负都来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气概都来自于我内心的软弱,所有的振振有词都因为心中满是怀疑。”
NPD并不懂得“共情”,却可以伪装共情。
ta善于察言观色,在交往初期,可能展现出面面俱到的细致,一旦相处久了,却会发现在ta八面玲珑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另一种“内核”:
目中无人,以自我为中心。其他人的存在,都是为了给NPD的自恋创造条件,为ta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与精神“养料”。
由于ta内在能量比较弱,极度匮乏,迫切渴望被认同、被鼓励、被赞美,于是ta不断向外寻求这些心理补偿,而一旦被满足,并不会止步于此,短暂地感受到快乐后,马上开始寻求新的能量补给。
ta外在呈现的自恋、自大,实则恰恰暴露出与内在自相矛盾的特点——低自尊,心理上对他人有强烈的依附感,需要得到他人充分的肯定与认可。
NPD试图通过得到外界的赞美和关注来填补内心的缺失。
然而,外界的赞美和关注只能暂时缓解不安,无法真正解决核心问题。
虚空的内核,任外界如何虚饰,都只是“皇帝的新装”,无中生有,经不起检验。
ta几乎完全活在“自我”当中,“共情”的缺乏,使ta无法真正理解身边的人,倾向于严重的自我界限混乱或没有自我界限,敌视外界,又总想从外界得到认可。
这种“表里不一”,就如同一个人身上同时被赋予的两种自我,时不时就要打架,没有办法合而为一。
一个人真正的强大、心智的成熟,其实源于对自我的觉察,就是真正开始将“本体”、“观察者”与“自我”融为一体。
显然,过度沉浸于追求外在价值感的NPD,不可能对内在自我产生真正的觉察。
NPD不改变对自我的认知,不试图从内在积蓄能量,只要这种自我冲突与“斗争”还存在,ta想要的正反馈就永远不能被满足,所以ta就持续陷入一种“虚空-外界补偿-虚空-外界继续补偿”这样的“负面循环”当中。
③以“救赎者”自居的人,一位地迎合与满足,助长了NPD内在需求的无限膨胀
内在极度匮乏且缺乏安全感的NPD,吸引到与ta人格方面互补的关系。
比如,ta渴望从能量充沛的人那里得到满足,极有可能吸引到一个总想去拯救ta的伴侣。
从一开始被动满足NPD的期待和要求,到最后彻底沦陷,想主动去改变和救赎对方,而这些并不能唤起NPD内在的觉醒,反而被视为理所当然,助长了其自恋人格的无限度膨胀。
以“救赎者”自居的伴侣并不能真正起到救赎作用,反而会成为被PUA的对象,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甚至有可能被NPD所抛弃。
试图去救赎一个自恋型人格障碍者,会发现救赎之路没有尽头。
总之,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对自己能力和重要性过度夸大,并常常期望得到他人的无限赞美和关注,而ta并不合理的期待与要求,以及共情能力的缺乏,让身边的人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相处
怎样避免被无限度地“吸食”能量?
纵然与NPD相处困难重重,但仍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改善并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保持清醒的觉知,停止成为
NPD所期待的理想化“傀儡”
一旦意识到NPD想要的正反馈,比如外界的持续赞美或关注是很难被满足的,在相处中对方只有索取,自己一味地给予,而不被理解,自身的需求得不到回应,关系并不对等——
那么就要停止成为NPD所期待的可以满足ta的理想吸食对象。
否则,无止境的内耗会将自己推向深不可测的谷底。
深渊可以凝视,但不能驻足。
当自己所能给予的,超过自己能力范畴,定然要学会悬崖勒马,及时止损。
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坚定
自我价值,对PUA勇敢说“NO”
拒绝被NPD“精神绑架”、“道德绑架”,不对等的关系中,一味地付出和牺牲,并不都能换来对方真情相待。
况且你的自我价值,不取决于NPD对你的判断,也不取决于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ta。
不要被NPD的言语或行为所操纵;
不因NPD的傲慢自大而自卑、自我贬低;
如果被感觉在关系中被PUA,决不选择逆来顺受。
坚持自己的观点和价值,有勇气向不公正、不恰当的行为说“NO”。
与NPD相处或沟通时,尽可能
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正面冲突
虽然NPD可能常常夸大自己的能力和重要性,自恋且自大、无法共情别人感受。
在其相处时,你仍然可以选择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过度反应或与其争论;
沟通过程中,坦诚相待,尽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但要避免攻击性或指责性的语言。
因为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本质上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与NPD相处时,明确并坚定地
表达自己的需求与边界
NPD没有边界感,并不意味着周围人都需要以ta为中心,不要被NPD的自我夸大和过分的要求所左右。
明确表明你的立场和态度,也是一种警示:
“不是你的任何要求,我都可以理所当然地满足。”
可以尝试帮助NPD觉察ta
自身的问题,但别妄图拯救ta改变ta
可以心平气和地、真诚地讲出ta的问题,帮助ta分析利害,让ta意识到长期以自我为中心的弊端。比如人际关系可能比较难处理、感情路上也比较坎坷等,让他自己尝试一点一点去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只是帮助ta去觉察问题,而不是去改变ta,如果ta内在没有觉醒、没有改变的动机,外界再多的帮助也无济于事。
总之,由于自恋型人格障碍者本身存在的复杂性,与其相处时学会灵活变通,如果实在不能同频,也没必要与NPD继续纠缠,及时抽身,把自己还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