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义(英语:idealism,德语:Idealismus),指的是哲学领域中对所有形上学、玄学、不可知论和泛灵论的总称,这个哲学观点认为现实世界只是人类所能感知到的世界而已,所有生命也只能以自己的心情和思维来解读外在世界,所以心灵能压倒、主宰和改变一切物质,而物质却不一定能影响心灵。
1、知识论观点
唯心主义代表著对于认知任何独立于心智的事物都抱持著怀疑论的态度。相对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宣称人的意识是万物的根源以及物质现象发生的先决条件,根据这个观点,意识作为物质存在的前提是存在于物质之前的,是意识创造并且决定了物质而非物质产生出意识。唯心主义者相信心智及意识是物质世界的起源,并尝试借由上述的法则解释世界万物的存在。
2、唯心主义分类
唯心主义主要分成两大类: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物质的存在是建立于人类的意识,是意识派生出来的产物,后者则认为在人类的意识之前,存在著一个客观 的意识,这个意识形成或者独立于人类的意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唯心主义强调社会如何被人类的想法所塑造,特别是人类的信念与价值观。作为本质论的一个分支,唯心主义更进一步认为,所有实体物质是由心智或精神组成。是故,唯心主义将完全否认物理主义和二元论等无法使心智作为一切根本的理论。
3、传统唯心主义派别
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此阶段,唯心主义者认为意识是一切的根源。而这种相信宇宙的基础只有一种的想法,致使唯心主义成为一种一元论。
柏拉图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柏拉图的理型论想法认为有一些理想型式,例如几何学的柏拉图立体和一些抽象对象如善良及正义,是共相地独立存在于个别事例 。阿恩·格伦把此教义称作“将形上唯心主义做为‘超常’唯心主义的经典例子”,而西蒙·克莱因称柏拉图为“形上客观唯心主义的最早表现”。然而,柏拉图认为物质是暂时且不完善但却是真实的,并且物质是由身体的感觉受器感知到,物质的存在则是由直通理智灵魂的终极思想所感知。因此,柏拉图是形上二元论者,也是知识论二元论者,是故以现代的观点,柏拉图不能算是唯心主义。
基督教哲学:一般来说,基督教神学建基于新柏拉图主义,大多是带有唯心主义色彩的 。虽然基督教神学在 12 世纪受到亚里斯多德经院哲学的影响,但在接下来的数个世纪中,有神论唯心主义者诸如赫尔曼·陆宰提出“万物基础”理论:万物终将趋近其统一性,该论点日后被新教神学家所广泛接受 。
中国哲学:中国的唯心主义首次由宋代思想家陆九渊提出“心学”,强调“心即理”、“明心见性”,意为持敬意的内醒功夫。陆九渊的心学于明代由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及军事家王守仁加以阐述,并且发扬光大,于明朝后半叶占据思想的主流地位,后世将其哲学合称为陆王理学。
印度教哲学:吠檀多学派部分学者透过著述吠陀及奥义书等经典大力提倡唯心主义,他们将吠陀的主题定为试图解释自然界的存在以及梵和自我的关系。当中最为早期的经典是由跋多罗衍那所著的婆罗门经,也是后续众多吠檀多分支学派的论据依归。
佛教哲学:大乘佛教的经典,诸如解深密经、楞伽经、十地经等等本身都包含唯心主义的思想。受到瑜伽行唯识学派的影响,印度本地的佛教哲学家,如世亲、无著、寂护等再将大乘佛教中的唯心主义进行拓展,此外,瑜伽行唯识学派被中国哲学家兼翻译家玄奘传到中国并推广开来。
以上就是简单唯心主义相关的知识,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