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位与海瑞齐名的谏臣、御史大夫林润(1530—1569年),字若雨,号念堂,福建莆田人,著有《愿治疏稿》(六卷)、《林中丞集》(三册存世)等。林润大义凛然,先后弹劾祭酒沈坤杀人案、严世蕃死党鄢懋卿五大罪状,为铲除严嵩父子的贪腐奸党立下汗马功劳。《明史·列传九十八·林润传》这样评价林:“世蕃之诛,发于邹应龙,成于林润。”
据史料记载,严世蕃因母亲丧期欢宴作乐,被御史邹应龙参劾,“会帝用邹应龙,戍世蕃雷州,其党罗龙文寻州”,严嵩则罢相归故里。但严氏父子仍然非常嚣张,潜回江西老家,占农田,盖府第,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冬天,林润巡视江防,得知此事,便飞章上奏《昭国法以绝祸根疏》:“臣巡上江,备防江洋群盗,悉窜入逃军罗龙文、严世蕃家。龙文卜筑深山,乘轩衣蟒,有负险不臣之心。而世蕃日夜与龙文诽谤时政,摇惑人心,近假名治第,招集勇士至四千余人。道路恟惧,咸谓变且不测。乞早正刑章,以绝祸本。”揭露严世蕃“南通倭,北通寇”。嘉靖皇帝大怒,遂命林润逮捕严世蕃,押回京都问斩,并对严世蕃进行抄家,抄出黄金三万二千余两、白银二百多万两,府第六千六百多间,田地二万余亩,珠宝古董不计其数。严嵩后来“寄食墓舍而死”。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下一条规矩,众藩王世世代代可以享用优厚的俸禄。经过200多年的繁衍,到了嘉靖年代,其子孙越来越多,掏得国库空虚,百姓不堪重负。林润深感这是国力衰竭的一大根源,于是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上疏请求削减属王的岁禄,自然引起诸藩王和皇亲国戚的极力反对。
林润为民请命,早把个人的得失和安危置之度外,他在奏本《际遇明时竭愚忠以图报塞疏》上写道:“天下之事,极弊而大可虑者,莫甚于宗藩。天下财赋岁供京师米计四百万石,而各处禄米凡八百五十三万石,如山西存留米一百五十二万石,而宗室禄米三百一十二万石,河南言存留米八十四万三千石,而宗室禄米一百九十二万石,是二省之粮,即无哭伤蠲免,岁输不缺,亦不足以供禄米之半,况官吏俸给军士粮饷皆取其中,如之,何其能辨故自郡王以上,犹得厚享;将军中尉而下,多不能自存,其愁苦之状,诚有非臣之所忍言者。食不充饥,衣不蔽体,生则假息于蓬蒿,死则委骸于沟壑。……民怨有加,臣不得不昧死为陛下陈之。”促使嘉靖皇帝下旨大幅度减少诸藩和皇室的岁禄,广大百姓的负担得以减轻。
在南京任御史大夫期间,东南倭寇猖獗,多次侵犯莆田、仙游两县,屠掠惨烈。林润心系家乡,紧急上疏《客兵屡肆暴纵恳乞亟处以图安攘大计疏》,恳乞朝廷派兵剿寇。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十一月,倭寇攻陷莆田,屠杀军民、焚毁学宫,是莆田历史上一次大浩劫。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命谭纶、俞大猷、戚继光等人赶赴莆田平寇。倭患虽除,但由于倭寇20余年的侵扰焚毁,兴化城乡满目疮痍,民生亟待恢复。
为此,林润又上《请恤三府疏》,特请朝廷减免租赋三年,以安民心。又上疏请求朝廷拨款重修莆田古代水利工程东甲海堤。在林润和林兆恩等人的倡导下,东甲海堤很快修筑完整,这个海堤挡住滔滔的海水,数百年来一直为莆田人民造福。林润还“乞帑三万两复学舍及诸衙暑”,重建学宫(孔子庙),让莆田学子有一个静心读书和切磋学问的处所。
1569年春,林润因劳成疾,不幸卒于应天府任上。去世时,莆田人民送葬的队伍长达40里,哭了三天三夜,后人在城里孔子庙西侧(现今莆田一中校园内)设立林润祠祭祀。林润灵柩从应天府运回莆田,葬于广化寺西侧,并在广化寺的路口建一石碑,碑上刻写“文武官员到处一律下马”,表示对一代谏臣的崇敬。嘉靖朝廷有副对联云:“海无波涛,海瑞立功不浅;林有栋梁,林润之泽居多。”
林润府第位于莆田城内下务巷,系绵延百米的古代建筑群,气势平凡,风格庄重,建筑精巧,虽经400多年的岁月磨难,却依然雍容大度,风采犹存。或许有人会问,林润既然是清官,他在莆田老家盖起偌大府第,钱从何来?
林润府第的建造是被人告状“告”出来的。明隆庆元年(1567年),有人向刚当上皇帝不久的穆宗告状,说林润携带两块金砖返回莆田老家盖起府第,穆宗皇帝闻奏,特地派遣钦差大臣前来莆田调查此事。钦差大臣到莆田一看,所谓林润府第原来只是在莆田城内大路(今莆田市荔城区大路街)的两间破旧房子,那两块金砖用于何处?原来林润把朝廷给的两块金砖用于“重建学宫”。这位钦差大臣回京奏明皇上,穆宗大为感动,随即下旨从国库中拨出款项,在莆田城厢下务巷建造林润府第,也称“御史大夫第”,今称林润故居。
当时宅第规模宏大、坐北朝南,长度为180米,最宽处为51米,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折合9亩,沿街大门7个,小门21个,基本占据整个下务巷西侧。大门悬挂“谏臣世第”匾额,其额枋有楷书“御史大夫第”五个大字。大门门联为“九牧家声大,谏臣世泽长”,宅内大厅四进,两旁依次为正房、厢厅、厢房及护厝等。古式大埕的面积和气派在莆田住宅中名列前茅。
林润府第建于1567年,1604年莆田发生八级地震,1900年发生七级以上地震,然而该宅却安然无恙,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创造力。400多年来,经过几代的修缮,其主体部分依然保持明代士大夫府邸的特色。2002年因旧城改造,政府拨款将故居最核心建筑整体异地搬迁至莆田一中新校园的东南侧,保持了故居的原貌。现故居含林兰英故居。
举报/反馈

东南网

332万获赞 36.4万粉丝
东南网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福建日报旗下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