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这个世上最为复杂的感情,它时而如熊熊火焰,时而如涓涓细流,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也捉摸不透。

心理学给爱情做过一个定义,“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这个定义将它与平淡、肤浅拉开了界限。

一、利他

电影《不求回报》里的男女主人公因为各自家庭影响,缺失了正常的爱情观。他们觉得两个人在一起只谈性不谈感情,不约束对方也不考虑未来,然而相处之后意识到对方才是自己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人,两人的感情也逐渐产生了变化。

爱情是利他的,当想要为彼此负责任的时候,爱情从此也开始了。

很多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因为婚后的生活掺杂了太多的利益纠葛、太多的社会关系,原先的浪漫被柴米油盐的现实所替代。

然而婚姻却是爱情最有诚意的表达形式,当你决定和对方缔结婚姻的时候,便意味着要放弃自己部分自由,承担更多的责任。

电影《美丽心灵》里的男主人公约翰纳什求婚时说:“艾莉西娅,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否能保证长远的承诺呢,我需要一点证明,一些可以作为依据的资料。”

婚姻它是一种占有但更多的是一份承诺,虽然无法保证爱情不会变质,但这份承诺使得有一天爱情不再选择分开的时候,双方自愿承受极大的风险和代价。

爱一个人有多深,最根本的还是你愿意为对方付出多少。爱情不是平等的,不是以真心换真心,不是你对我好一分,我再回报你一分。而是你明明很害怕一件事,但你觉得会让对方快乐和幸福,你便愿意去试一下。

《长相思》里小夭曾说过一句话“许诺的人千千万,守诺的人难寻觅”,从小尝遍人间疾苦,所爱的人因为各种原因舍弃自己。对她来说相信一个人,等待一个人是极为痛苦的事,但她却愿意答应涂山璟“十五年之约”。

小夭其实并不相信十五年后涂山璟就会做自己的叶十七,但她愿意为了对方去试一下。让冷情的人变得温暖,自私的人忘了算计,利他是衡量爱情最基本的标准。

二、依恋

“他即使什么都不做,我只是看着他就觉得心安和快乐”,当对一个人产生依恋之情,那么他在你的心中就成为了无可替代。

“依恋”这个词常常形容幼儿对母亲的特殊感情,无时无刻渴望母亲的陪伴,它是一种持久的有固定对象的情感。

依恋这种情感能够给你带来快乐和安全感,消除恐惧和不安,使你有勇气去面对新的事物。

而失去依恋对象会使整个人似乎被掏空,极为痛苦、悲伤,生活难以为继。

成人很难会去依恋一个人,因为深知感情的不稳定性,无法轻易的将快乐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

但爱情会让人失去理智,让成年人再次产生幼儿般的依恋情感。无时无刻不想见到对方,占有对方,体验到相聚时的甜蜜快乐,也尝尽分离时的相思之苦。

现今爱情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与依恋这种情感难以持久有很大关系。成人生活里有很多的社会因素,依恋这种情感很容易被割裂,甚至它被当做一种负面情感而遭受排斥。

我们因为依恋一个人而感到不安,害怕被背叛被抛弃从而产生精神内耗;我们也因为被一个人依恋而感到约束,人如果越来越自私就会承受不起过于炽烈的感情。

依恋是爱情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身随心动,相爱的两个人眼神都会透露出爱意。

三、亲密

性与爱情永远是异性之间不变的话题,有性无爱是单纯的欲望,有爱无性是缥缈的梦幻。

或许有人觉得性是一种生理需求,会让爱情这种高级情感变得不那么纯粹。但相爱的两个人就如同找到丢失的另一半,双方再契合,没有性就没有黏合剂,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都无法真正的融为一体。

“柏拉图式”和“罗曼蒂克”是爱情的两种特殊形式,它淡化性在爱情里的成分,将爱停留在精神层面。

“柏拉图式的爱情”最初指的是希腊同性男子之间的爱情,它是由师徒关系而萌生的精神之恋。它更强调纯粹的精神恋爱和灵魂交流,但它并不排斥性,而是将精神需求列于性之上。

“罗曼蒂克的爱情”指的是浪漫的激情之爱,灵魂伴侣,但它对于性并不是不渴望而是得不到。它最初指的是流浪的骑士与贵妇之间的爱情,可望而不可及,迫于道德和传统习俗的阻碍无法结合。

通常情况下,爱一个人必定会有身体亲密接触的需求,“如胶似漆”“耳鬓厮磨”也是恋人之间的甜蜜表现。

亲密是爱情的核心成分,如同一场宴席少了酒便少了氛围,亲密关系是爱情的催化剂,它让爱情变得此起彼伏、绵延不绝。

每一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但首先要懂得什么是爱情,如何去爱,敢于去爱,才能够真正的拥有它,体验到它所带给你的蓬勃生命力。

举报/反馈

夜梨茯

1.6万获赞 450粉丝
观世间百态,论情感人生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