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梗”,常常充满着自嘲。现在又流行出“性格测试”,其中最典型的便是“i人”和“e人”的比较。
这涉及到比较复杂的理论,这里简而言之,前者差不多是内向、喜欢独处的。后者大意是外向,不少社牛人士便是很明显的特点。
但这个时代的工作模式和教育观念,似乎对内向者不太友好。想想我们从小被家长拉着跟路人、亲戚说话,好像不喜欢跟人寒暄就被视为缺点。
上学时还能独善其身,但毕业后必须参加工作后,这类同学往往就开始感受到恶意。首先,很多职业都跟销售挂钩,连健身教练这种技术活都要劝说学员延长课程。
哪怕不做业务员,毕业生面试时如果显得不喜欢主动制造话题,也会被认为“职场适应力不行”。可性格很难快速改变,我们还是先看看适合i人的职业吧。
程序员,计算机类专业。现在互联网时代,意味着电子信息、程序系统相关的领域,依然将在未来数年内,占领重要席位。
记得有位家长纠结于大厂裁员,可是张雪峰老师反问:就算裁员,至少之前工资也比其他行业高很多啊。这类岗位纯纯要靠专业实力吃饭。
不是那些“小人”随便靠巴结领导,就能取代你的位置。所以更适合i人从事。但也要记住缺点,互联网行业工作节奏快、精神压力很大。
第二个职业,高中教师。为什么说高中呢?因为这个阶段的人情世故,在教师行业里相对能少些。大家都忙着讲题,以成绩说话。
做老师其实也有不少需要交际的地方,跟领导汇报工作也很讲究技巧。但高中,尤其重点高中,考验教学实力明显多些。
当然,如果“i”的程度没有那么高,或许初中、小学更轻松。因为晚自习和周末加班上课的频率更低些。最主要是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第三个,心理咨询师、或者说心理医生。当代人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虽然物质条件提升了,抑郁症、躁动症的人也不少。
所以这个行业确实还有生存空间,特别是大城市,人们感到痛苦无助时,选择去咨询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例如,上海是需求量最多的地方之一。
很多人可能意外,这是“靠嘴”赚钱的工作,还接触陌生的患者,怎么可能适合内向的i人呢?其实,性格外向还真的未必胜任。
因为做这个行业,首先必须有倾听的耐心,和丰富的同理心。这恰恰是i人更擅长的地方。并且,专业的心理咨询,也需要以学术理论为依托。
i人中往往更容易出现专注力强,肯在一方面专攻的人才。自然比期初兴致勃勃但更容易放弃的人更适于学习。
如果你的专业并非心理方向,又苦于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可以考虑改行做这类工作。维诚教育,专业培养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提供情绪疏导等服务。
无论你是希望获得另一个职业前途的毕业生;还是本身出现迷茫困惑,以及对心理学的兴趣,都可以来维诚教育试试。有需求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了解。
i人更喜欢独处,但当代的生存模式,很少有不涉及交际的。就算是办公室文职,还要面对同事和领导。那么比较内向的毕业生如何应对呢?
首先,筛选胜过改变。如果一家企业,勾心斗角太明显太严重。说一句话要反复思量,六个人建8个群,这种环境再怎么努力适应,也很难融入。
在错误的地方坚持,反而不利于及早发现更适合自己的公司。其次,把在乎的人和事变少,精神压力会少很多。
别人不经意或者故意想惹你生气,越在乎越是中计。这年头,没有多少绝对稳定和值得坚持终生的工作。有时越认真别人越苛刻。
再次,跟让自己舒服的人在一块,不勉强自己和同事领导“打成一片”。每个人都不同的价值观,情商不代表讨好谁。
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其他的没理由非要“融入集体”。这方面很多00后已经做出榜样。同事而已,没有必要假装亲近。
【话题】你觉得还有哪些适合i人的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