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众生万象,其实只有三相,但是三可生万物。
任何一个人群,都可以分为这三种人:大众、精英、王者。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不仅是“认知差别”,更重要的是“思维差距”。
什么叫认知差距?
同样是摆在地上的几块砖,大众看到的是一堆乱石头;精英看到了它的组成和作用;王者看到了它正在构建起的摩天大楼。
思维差距,是在认知差距基础上增加了行为和习惯元素。
如果说在不同认知的人眼里,世界是完全是不同的。
那么不同思维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则是完全不同的,并且这里又规律可循:
究竟体现在哪里方面呢?

我们详细来看一下。

《阿Q正传》刻画的就是这样一种人,他们不去改变,反而互相嘲弄,他们猥琐、可怜、幼稚、好笑,而且不反省,这就是大众的画像。

精英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不要虚情假意的隐瞒,他们要活生生的利益和好处。
他们每行一步,必计算自己的得失。
王者善于帮助他人来成就自己,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自我的最高境界是无我,成就的人越多,他们的成就也越大。

大众出没,必是成群结队,每个人都有一群狐朋狗友。

他们的结盟并不是因利益和价值观,而是出于壮胆或无聊,这就叫乌合之众,聚的快散的也快。
精英则越来越个体化,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保持和每一个人的距离,随时可以和一个人走得很近,也经常和别人疏远,他们不会随便沾亲带故,谨慎处理和每一个人的关系,因为这样进可攻、退可守。
王者永远都是孤独的,尽管高处不胜寒,但他们自身已经比较圆满,所以并不需要被理解、被认同。
他们的动力来自于希望和美好,然后按照自己的设定处事,心中无缺所以富,被人所需所以贵。

大众,独立思考能力弱,受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太深,内心无形当中有一把世俗的标尺,遇事遇人时,就按照自己标准给人先贴一个标签,把别人分成好人、坏人;应该的、不应该的,对的、错的,所以喜欢聊八卦、搬弄是非。

精英,不愿意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无关紧要的表面问题上,他们更习惯于从利弊、得失的角度分析问题,善于马上采取措施,解决现实问题,一切以结果作为考量标准。
王者,追求的是和谐、圆满。
俗话说:和气生财,他们往往会照顾到各方利益和感受,追求和谐、统一的大局。
他们不善于不标榜自己,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良知和道德。
相反,他们往往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精英更善于维护社会的正义和公平、更善于约束自己。
圣保罗大学社会学教授埃利奥,曾做过一个调研。
十几年前,巴西里约热内卢一个市场里,生活着一群小商贩。
每天清晨,他们会向富商借1000雷亚尔(巴西货币)去进货。
卖完能获得1100雷亚尔,到了晚上,连本带利要还给富商1050雷亚尔。
一天下来,净收入是50雷亚尔。
除去日常开支,他们会把剩下的钱都存入银行。
埃利奥就跟他们说,如果每天掏5雷亚尔用于进货,由于复利效应,50天后他们就不用再借钱。
没想到商贩们听后,纷纷摇头。
原来,他们舍不得银行里的利息,宁可每天借钱,也不愿自掏腰包。
现实中,很多像小商贩那样的人,只看得到眼前的蝇头小利。
一味盯着细枝末节,认知就会陷入贫瘠当中,人生也就永远在原地打转。
杜甫有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摆脱小事的干扰,从高处看问题,才能欣赏到更壮阔的风景。
看过作家康鹏飞的成长经历。
康鹏飞家境贫寒,十几岁时就辍了学,来到城里在外打工。
当时厂里工资待遇在当地还算不错。
工友们都非常知足,每天下班后,不是去逛街吃饭,就是看碟打游戏。
只有康鹏飞,天天待在宿舍看书。
有工友就笑他说,看书有什么用,不如多赚点钱,回头盖个房子娶个媳妇。
康鹏飞也不解释,依然闷着头读书,后来又开始写作。
几年后,他的小说在《黄问文学》等刊物上发表,顺利走上作家之路。
而他的工友们,还在一直打工。
作家刘润说,认知突围,是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也是人生逆袭的最佳途径。
带着局限去看问题的人,如同自困井中的青蛙。
跳出一时一地的限制,登高望远,才能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别再被鸡毛蒜皮的事蒙蔽,学会扩大你的认知,为自己的人生不断开疆拓土。
看过一个哲理小故事。
一日,师父问弟子:大雨和下毛毛雨,哪种容易打湿人们的衣服?
弟子回答说,当然是大雨。
师傅却摇了摇头,说:
“下大雨人们会警觉,或撑伞或躲避;下毛毛雨,人们都无所谓,最终淋湿整个衣服。”
生活中我们最应该警惕的,也不是被大事摧毁,而是被小事所击垮。
学会凡事从点滴做起,修好情绪,降低欲望,提升认知。
在防微杜渐中,一点点地改变和完善自己,你就能实现由内而外的蜕变。
举报/反馈

臻风尚

2.5万获赞 2513粉丝
和大家一起分享所看所学所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