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即活法,欢迎大家来到黄老师的学佛有智慧课堂。

本次和大家谈谈嗔恨的危害。

01一切皆是因缘和合,用智慧化解

读者:

黄老师,我生活中很容易生气,这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很多痛苦,请问要怎么化解?

黄老师:

生气,在佛教中称为“嗔恨心”。佛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就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来,嗔恨心也不例外。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愿听见、看见的人或事,产生了烦恼,这就是“因”,因为不懂得及时制止,使之在心中不断蔓延、壮大,这就是“缘”,因缘和合之下,嗔恨就会越来越大。

明白了生气是从因缘和合而来,我们就可以用智慧去化解嗔恨心。

所谓智慧,就是把实相弄明白,从因果的角度来讲,生气不过是一个念头,本质如幻如梦,生气是执著于虚幻,所以不该生气。

从发菩提心的角度来讲,生气是伤己又害人,也不该生气,那么就应该心平气和。简单来说,知道不该生气就是智慧,然后就能以此智慧来对治嗔恨心。

举个例子,我们在逛街的时候,遇到别人踩了我们一脚,我们第一反应肯定是生气,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已经在生气,这就是观照觉知,已经是用智慧化解嗔恨的第一步了。

再去思考为什么我们会生气呢?因为觉得没面子,或者心里不舒服,这其实都是假的,不过是因为我们内心不够宽容从而产生的念头而已。

其实对方也不是故意的,没必要揪着不放浪费彼此时间,当做无事发生就好了。

当我们要生气时,先想想这些想法跟行为对自己到底有利还是有弊?然后再去衡量到底该生气还是不该生气。

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不该生气,然后阻止嗔心在内心不断壮大,自然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归于平静。

02生气是用妄念纠缠妄念,多去理解别人

读者:

有时候别人故意伤害我,我也不应该生气吗?

黄老师:

对于一些招惹我们的人,我们要明白,惹我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的妄念,所谓的恶人是因为其错误的认识和习气导致了错误的行为,我们应该予以理解。

如果我们生气,则是对他的妄念发脾气,想来很觉可笑和无趣,这就好比是两个人的妄念在对决,纠缠不清。

以我之妄念纠缠他之妄念,这是恶业对恶业,路会越走越窄,最后会让我们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所以佛说:“我之妄念若消,他之妄念亦亡。”当我们面对别人的妄念能够心如止水,那么别人的妄念自然而然也会消亡。

就像日常相处的时候,难免遇到一个喜欢反驳别人的人,不管你说什么,他都要反对一下,以显得他多么有学识。这时候如果你跟他针锋相对,其实你在大家眼中也会成为这样的人。

其实换个角度想一下,这样的人往往是内心自卑想要获得别人的注意跟认同,并不是故意针对谁,所以不妨顺着他说下去,不要再提出什么新的观点,这样他也就没什么好反驳的。

同理,我们遇到一些喜欢背后议论别人的人时,没必要跟他争吵,这种人就是八卦心太强,我们自身光明磊落,就没什么好怕的,让他们说去就好了,说完了,自然就无话可说。

剩余55%未读
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
举报/反馈

泄天机者

537万获赞 88.8万粉丝
左手传播儒释道文化、右手发扬传统艺术。
关注
所属专栏
学佛悟智慧,助力心灵觉醒

作者:泄天机者

专栏简介:传播佛学智慧,助力心灵成长

199元 立即购买本专栏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