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曾经提到过,我注意到10岁的大宝已经开始展现出进入“青春期”的迹象。 他喜欢唱反调,经常发脾气,情绪容易激动……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一方面告诉自己要学会保持沉默,但另一方面又感到疲惫不堪。 与周围的人交流时,很多人直接表示:别提了,我家的孩子也是这样。还有同学留言:青春期的挑战,不分男孩女孩。
尤其是比大宝年长一两岁的孩子,都处于“青春期躁动重灾区”。。。我的一个朋友,他的儿子12岁,小时候一直以乖巧懂事而闻名,但现在每天都像个火药桶,稍微父母说几句话,他就会生气。关键是,无论是对同龄人还是稍微陌生的成年人,这个孩子对谁都态度很好,唯独对父母不行!一次,朋友一家外出游玩,朋友觉得儿子穿得有些过厚,在我提醒他脱掉外套时,儿子却转过头来说了一句让人意想不到的话:“别烦我了。”更让我伤心的是,他还用脏话骂了我。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冷漠和愤怒,我只能感到愤怒和绝望,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成为他的敌人。
为了减少未来几年类似的绝望,我最近开始阅读了很多关于青春期的书籍和资料。其中,我了解到了一个新的概念——“仇亲期”,这让我对孩子的这个阶段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作为父母应该知道和应该做的事情。
什么是“仇亲期”呢?仇亲期指的是青春期开始后,孩子对父母和其他亲人产生“仇恨”情绪的阶段,只要稍有不顺心,他们就会与家长对立起来。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学家的观点,仇亲期通常会持续2-3年,一般出现在青春期的早期,即12岁到14岁之间。在《理解12至17岁孩子:摆脱担惊受怕的困境》一书中,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情感教育专家伊莎贝拉·费利奥莎生动地描绘了父母眼中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形象。她指出:“……父母们暗自感到害怕,害怕听到摔门声,害怕整个房间充斥着震耳欲聋的音乐……那些在11岁时养成的好习惯,在14岁时又全部交还给了父母。”在这个阶段,如果孩子表现出以下三个迹象,那么很可能进入了“仇亲期”:孩子会与父母唱反调,轻则顶嘴,重则辱骂,甚至动手打人。
他们会对父母产生厌恶之情,并用最刺痛人心的言辞挑战父母的权威:某网友:“现在的孩子想要什么就要得到,不给买,就说妈妈不爱她,不舍得花钱,小气,自私……还会嫌弃父母不会赚钱,没有能力,说谁让你生我,我又没让你生!”他们可能会突然拒绝听从父母的话,甚至连“上学”这样本应完成的任务也会有些孩子为了与父母对立而选择逃学。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两点。首先,不要将仇亲期和青春期视为同一个概念。青春期是指孩子从儿童阶段过渡到成人阶段的时期,而青春期要比仇亲期更为持久,通常需要8年的时间(女孩从10岁到18岁,男孩从12岁到20岁,但也存在提前发生的趋势)。其次,仇亲期和叛逆期并不完全相同。仇亲期强调孩子对父母或亲人的愤怒和憎恨情绪,通常发生在青春期的早期;而叛逆期则指孩子追求独立自由,打破传统权威的行为,通常发生在青春期的中后期。据我理解,如果一个孩子处于仇亲期,他更倾向于直接对抗父母。如果一个孩子变得叛逆,他会对整个世界都充满怨恨,而父母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当然,仇亲期和叛逆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仇亲期,孩子对家庭关系极度不满,他们会开始质疑“权威”和“传统”。而在叛逆期,虽然孩子认为自己只是在追求真实,但父母的干涉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家庭的不满情绪。想到这里,我看着正在一起读书的大宝和二宝,突然感到庆幸他们一个是10岁,一个是4岁,而不是加起来14岁。然而,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我不禁开始担心他们会不会也变得叛逆。想到曾经那个粘人可爱、彬彬有礼的孩子会变成可怕的刺头,父母很难不感到焦虑。但我明白,焦虑是毫无用处的。我们需要找到原因,弄清楚“亲仇期”是否可预防、可控制和可缓解,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什么父母的爱会导致孩子产生“恨”之情呢?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是真心爱护自己的孩子的。既然是出于“爱”,为什么会引发孩子的“恨”呢?实际上,问题并不在孩子或者家长身上,而是因为孩子的需求与父母的供给不匹配。从人体科学的角度来看,亲仇期正处于青少年前期,这是身体迅速成长的时期,而大脑的发育速度却相对较慢。特别是前额叶皮质,这个负责决策、行为控制和抑制冲动的区域,竟然是最后一个发育成熟的部分。根据研究,女性的这一部分大脑需要到25岁才能完全成熟,而男性则更晚,需要到28到30岁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他们就像是踏上了一条“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道路,初中生的自控能力最差,高中生稍微好些,直到大学结束,大脑和身体才算是刚刚“匹配上”。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发展,就无法意识到整个青春期孩子的成长是螺旋式的,他们的大脑在每个阶段都伴随着无序和焦虑等负面情绪。换句话说,处于仇亲期的孩子实际上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努力来控制自己的冲动。这个阶段对于孩子来说是构建神经网络的关键时期,他们思考的问题非常深刻:“我是谁?我在家庭和社会(学校和朋友圈)中的地位是什么?”这标志着个人自我意识逐步清晰,当然,孩子自己可能并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多深刻。
他们渴望自由地外出,渴望得到父母公平对待,他们更喜欢与朋友一起玩耍,不喜欢父母不断唠叨。。。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的是父母无条件的爱,作为他们独立前行的营养和补给。。。父母的供养。。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又提供了怎样的“爱”呢?(尤其是在“仇亲”情况严重的家庭中)。。 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很多时候,我们会像对待“罪犯”一样监视孩子,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孩子赖床,我们不停地催促;孩子拖延写作业,我们一直在旁边唠叨……。然而,我们不断地催促孩子,却发现他们越来越不愿意配合,仿佛故意与我们对着干。尽管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催促孩子是必要的提醒,但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能会觉得我们一直在干涉他们的生活
除了监管,我们最常做的就是代办孩子的一切事情。我们总是把自己当作孩子的拐杖,潜意识中认为没有我们,孩子什么都做不了,也做不好。因此,我们为孩子选择兴趣班,为他们安排一整天的计划,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然而,这种所谓的“帮助”和“周到”在孩子眼中却是一种被支配的感觉,他们并不感到舒服。
许多父母误以为“小惩大诫”,一旦发现孩子的“错误”,就采取惩罚措施,希望能让他们铭记教训...然而问题是,惩罚并不能起到警示作用,反而容易破坏内在动力...孩子在仇亲期本来就很难控制情绪,如果家长将他们的情绪视为“错误”,完全不给他们调整的时间,他们的情绪会变得更加负面,直到爆发...这些都是父母自以为是的“爱”,但实际上呢?...孩子渐渐发现,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你们只爱那个成绩好/听话的我!”...孩子刚刚开始形成的自我意识开始强烈反抗,亲子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在“仇亲期”,千万不要做这些事情...就像海瑞在《治黎策》中所写:“得到了人却失去了方法,而是他们正在成长,正在寻找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我认同。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过程,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完全放任孩子,不加以引导和教育。相反,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方式与他们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与他们分享我们的经验和观点,以及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来帮助他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