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2023年8月18日版面图

  ■ 海南日报记者 马珂

  医者,因何而医?

  在8月19日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期望从3位老医师身上寻找答案。他们在退休后的时光里,仍然坚守在医疗一线。答案也许藏在他们从医的初衷里,眼看缺医少药,想要救助更多的人;答案也许藏在他们坚守的理由里,患者需要、医院需要、社会需要。

  这些老医师的人生故事,照亮了患者的人生,也照亮了后来者的路。

视频 | 了解三位医生的日常 看他们坚守数十年的初心

  “90后”陈桂芳

  海南儿科领域泰斗级医师

  “我还有能力,多一名医生,就多一份救治力量,也能带动更多年轻医护人员成长”

陈桂芳(左一)

  2022年12月16日,是陈桂芳“退休”前出诊的最后一天。已经90岁高龄的她,从这天起正式告别了挚爱一生的诊室,回家安享晚年。

  作为海南医学界儿科领域的泰斗级人物,陈桂芳和家长、孩子打了一辈子交道,从青丝到白发,从“妈妈医生”到“奶奶医生”,唯一不变的是她从医的初心。

  “看看这个玩具,哦,握握手,好朋友。”“好美丽的小姑娘啊,笑一下。嗯,乖啊。”陈桂芳总会在诊室里备些小玩具,与小患者说话时,就像对自己的孙辈。

  “他们有的人来一趟不容易,我给他们看完吧。”陈桂芳时常坐诊到中午都顾不上吃饭,家人劝她,她总这样说。

  其实,在20世纪50年代,还在家乡广西上高中的陈桂芳,对化工学科更有兴趣。然而一次下乡插队的经历改变了她的想法。当时,村里一位大姐突发胃出血,陈桂芳和同学们寻遍全村都没有大夫和药物,只能连夜把大姐抬到县城。经医生治疗,大姐转危为安。但当时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让陈桂芳转而决定学医。学成分配时,海南儿科正需要人手,陈桂芳便选择成为海南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也就此扎根在了海南。

  儿科,因为幼儿不能自述病情,又有着“哑科”的别称。孩子的抵触、哭闹,家长的担忧、焦急,充斥在这喧嚣的诊室里。故此,儿科也被戏称为医院最累科室之一。但几十年来,陈桂芳以自己精湛的医术和亲切的态度,赢得了患者的好口碑,冲着陈桂芳来挂号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1995年,到了退休年龄的陈桂芳原本可以安享闲适晚年。但因为患者需要,她选择返聘回到省人民医院,继续留在科室。“患者有什么病情变化啦,营养问题啦,护理问题啦,都会打电话问我。”陈桂芳和患者有着割舍不掉的感情。

  2006年,给人诊治了大半辈子的陈桂芳,却被查出患上了乳腺癌。和癌症对抗的5年里,陈桂芳经历6次化疗、32次放疗。许多得知陈桂芳情况的患者,偷偷前来医院看望她。他们不愿意打扰到老人,就挤在病房门口——“我们就透过门缝看奶奶一眼,就好了”。那些曾被陈桂芳治愈过的人,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这位奶奶医生的爱戴。

  2014年,陈桂芳迎来了第二次退休,原打算彻底休息了。但不久后,海南省妇幼保健院伸来了橄榄枝。陈桂芳想到,多一名医生,就多一份救治的力量。自己还有能力“传帮带”,还可以鼓舞、带动更多的年轻医护人员成长,为海南儿科培养出更多高水平人才。

  于是,陈桂芳再次接受返聘。护士梁敏成了陈桂芳在省妇幼保健院的老搭档。两人一起搭班,梁敏做陈桂芳的医助,一起为孩子看诊,帮忙写处方单。“儿科很辛苦,但陈奶奶几乎没有一周是缺席的。她耳朵有点听不太清,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但看病时她坚持要戴助听器,她说一定要听清楚人家说的话,一点差错都不能有。有时遇到听不太清或者记不太清的情况,奶奶会问好几遍,反复地确定。”梁敏说。

  千金韶华植杏林,俯首无悔为孺童。陈桂芳从医的数十年中,治愈了数不清的孩子,培养出了许多优秀医生。时光压弯了她的脊梁,却磨不灭她内心的执着。在陈桂芳看来,自己只是一位平凡的医生。但就是这一份平凡的坚持,守护了一代代孩子健康长大。

  如今,陈桂芳已经年满90岁高龄,第三次退休了。对于未来有什么打算?陈桂芳的想法一如她这辈子一样,纯粹又简单:看身体情况,看医院需要,看患者需要。

  “80后”叶廷蔚

  受命筹建海南精神专科医院

  “看病,不只是看病,更多的是看人”

叶廷蔚(右一)

  8月16日,因病住院的叶廷蔚,康复出院仅1天,又回到了海南省安宁医院的诊室里。

  这名医生有满心的牵挂。“患者都等着呢,能多看一个就多看一个。”84岁高龄的叶廷蔚满头银发,说话时语速轻缓,令人感到亲切。

  一个上午接诊了15名患者,到中午下班时间,叶廷蔚去吃了午饭,又回到诊室等待,“还有1个患者检查没做完”。

  叶廷蔚有很多患者“粉丝”,所以他自60岁退休后,又回到医院继续出诊,每周3次。“我住院期间,患者的电话也没断过,其实能被患者需要,对医生而言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叶廷蔚笑着说,自己年轻时,只是为治病而治病,但后来慢慢转变观念,先与病人感同身受,理解病人和家属,“看病,不只是看病,更多的是看人”。

  这样的转变,与叶廷蔚的从业经历息息相关。

  叶廷蔚刚踏入这一行时,是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海南还没有专业的精神病医院,精神疾病患者只能病急乱投医。有些患者虽被福利院收容,但得不到及时救治。叶廷蔚受命筹建海南行政区精神病医院(现海南省安宁医院),这一干,就是60多年。

  被打、被骂、被吓、被误解,这类状况对精神科医生和护士来说似乎成了“必修课”。叶廷蔚的肋骨处和手部的旧伤,至今仍有疼痛感,但他如今讲起来语气已经云淡风轻。“精神疾病患者是没有认知行为的病人,他们体会不到医护人员的关爱,严重时还会殴打医护人员。但那时候我们都没杂念,就是一心要把患者治好,把医院做好。”在半个多世纪的从医生涯中,叶廷蔚慢慢形成了这样的信念,“精神病人的人生历程是由血和泪写成的,需要医生发自内心地理解他们,将他们当成兄弟姐妹,才能帮助到他们”。

  退休后,叶廷蔚被返聘回了医院,又工作了20余载,至今还在医疗第一线。现在人们对精神卫生的认识更深了,就医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叶廷蔚接诊的患者中,一半左右是抑郁焦虑患者。“接诊到一些年轻患者时我很心疼,我希望用自己毕生的诊疗经验,帮他们尽快走出阴霾。”叶廷蔚说,自己没有刻意追求坚守一线,但上班能让自己感到满足和充实。

  什么时候才真正退休呢?叶廷蔚笑道:“只要身体允许,能做一天就多做一天,尽力为精神疾病患者解除痛苦。”

  “70后”林天东

  海南首位国医大师

  “名不名,诚实待人即是名;利不利,除人疾苦即为利”

林天东(左一)

  “你皱着个眉,像林黛玉一样,干吗嘞?这点病还怕我看不好吗?”诊桌前坐下一个眉头紧蹙的姑娘,老中医林天东一番问诊后说道。这句带有浓浓海南口音的调侃把患者逗笑了。诊室里轻松的氛围也感染了在门口探头待诊的其他患者,有些人跟着露出笑容。

  这样的氛围,也是林天东诊室的日常。“林医生的诊室让人放松。”来看过病的患者表示,林医生为人风趣幽默,在诊疗过程中能给予患者许多心灵安慰。

  林天东今年已经76岁了,2006年退休后,他被返聘回到海南省中医院,每周出诊6天,多年来日均看诊150余人次,常常工作到晚上。他的门诊患者也是院内最多的。

  是什么支撑一位老医生如此的工作热忱?

  回顾林天东的从医之路,要从家乡那条长满草药的山林小径开始。林天东出生于海南省万宁市大茂镇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林盛森是当地名医。每当父亲坐诊时,幼时的林天东就在一旁观看。见他对中医感兴趣,父亲决定将他当作接班人来培养。

  在父亲的指导下,林天东从小熟读《黄帝内经》《伤寒论》《傅青主女科》等中医经典。父亲还将祖传的大量验方传授给他。年轻时,林天东就已经代父出诊,并且疗效显著,逐渐在地方崭露头角。

  1973年,林天东以出色的成绩考取海南中医院中医班,而后去往广州、北京等地深造,师从邓铁涛、陈可冀和王琦等国医大师。多年求学经历,奠定了林天东治疗男科病、妇科病、不孕不育症的相关学术思想。他还创新提出“男方女用,女方男用”的中医男女异病同治诊疗思想。此外,林天东在治疗冠心病、老年病、肝胆病、泌尿系统疾病、三叉神经痛等疑难杂症上也颇有建树。

  身为海南省中医院原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中医,林天东名声在外。2022年,他获得国医大师称号,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医师。林天东受到患者的喜爱与信赖,并不全是因为头衔,还有59年行医生涯里,始终奉行的病人至上理念。

  “为方便沟通病情,林老会把私人电话留给患者。”林天东的弟子、海南省中医院泌尿外科医师邢益涛说,林天东常常半夜被患者的紧急电话叫起。

  在每天密集的门诊工作之外,林天东也没有停止临床研究。他每天坚持5点起床阅读,对上千个经典验方烂熟于心,古稀之年依然被学生们称为“电子脑”,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海南中医药人才。

  在出诊、带教、学术研究外,林天东还倾力推广和发展海南黎族医药。近年来,林天东及其团队系统梳理了黎药的发展史,全面挖掘整理黎药资源及特色疗法,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制定黎药品种标准,先后编撰了《海南黎药》《黎族医药概论》《海南习用药材初加工与饮片炮制》等理论性著作,建立了黎族医药学的理论体系。

  “名不名,诚实待人即是名;利不利,除人疾苦即为利。”这是林天东给自己立下的座右铭。当被问及准备看诊到什么时候时,他说:“如果我有幸能活到一百岁,那我就给病人看到一百岁。”

  (海南日报海口8月17日讯)

动画 | 关于中国医师节,你了解多少?

  深读 | 亲述

  铸造医疗建设的精神灯塔

  ■ 海南日报记者 马珂

  无以仁心,不可为医。

  人这一生,从降生到离世,总有白衣相守、护佑健康。

  看病诊疗中,我们看到医生“妙手除百病,悬壶济苍生”的大仁;危难之时,我们看到“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的大义。

  医生这份职业,头顶神圣光环,一路走来却实属不易。在如今就医需求日益增多,患者对就医服务体验要求日益增高的背景下,医者面临更多挑战。他们也会委屈、会迷茫、会抱怨、会害怕、会疲倦,无处倾诉、无处宣泄、难以寻到前行的指引。

  在今年中国医师节前夕,我们特意找到了省内3名为海南医疗事业倾尽一生的医生。听他们讲述自己的从医之路,感受他们对患者的深情厚意,体会他们深藏在言表下,医者精神的淳朴与纯粹。

  海南自贸港建设,需要匹配的医疗条件,更需要众多白衣战士心怀勇毅,守护在百姓左右。希望他们的故事能像一座精神灯塔,照亮高速发展中的海南医疗界的人们。

  将患者种在心里,便能开出圣洁之花。当人倾尽一生,把自己奉献给信念与理想,即便平凡,也仍绚烂。

  总策划:曹健 胡续发 齐松梅

  执行总监:许世立

  主编:孙婧

  版面设计:陈海冰

  检校:王振文 邝才热

  视频文案:祝钰彤

  视频拍摄:冯清远

  视频剪辑:杨松

  动画编导/文案:韩静动画制作:林芷羽

  版面手绘/陈宇

  本版照片均由受访对象提供

举报/反馈

北青网

3152万获赞 226.7万粉丝
时政社会娱乐是北青内容主线,互联时代有我
北青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