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是我朋友宁宁的生日,但是她的丈夫下班回家毫无表示,很显然,他忘了。宁宁理所当然地认为丈夫不把自己放在心上,但是她不明说,只在心里生闷气,而且不自觉地给丈夫摆出一副臭脸。见此情景,她的丈夫却一脸懵,不明白宁宁为啥无缘无故地又摆出一副臭脸,就追问原因。看到丈夫这个样子,宁宁更生气了,于是一会儿冷嘲热讽,一会儿发起冷战。渐渐地,丈夫失去了耐心,觉得宁宁无事生非,于是摔门而去,这让宁宁更感到委屈了:明明是他忘了我的生日,他还生气了,不可理喻!

其实呀,宁宁不知道,她的这一系列生闷气、摆臭脸、冷嘲热讽、冷战的行为,在心理学上叫“被动攻击”,是一种隐秘的攻击方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没做什么,但是却一样给丈夫带来了伤害。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每天都暴露在某种程度的被动攻击之中,在家里、在职场、在社会的角角落落。我们来想想,生活中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时候:在讨论事情时常常用“都可以”“无所谓”“随便你”作为回应;明知有些事情很重要,还是爱拖拖拉拉;常常用冷嘲热讽的方式回应别人;是个老好人,几乎不说“不”……这些在本质上都属于被动攻击。换句话说,就是在表达愤怒情绪上存在问题。

本书作者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安德烈娅·勃兰特,他研究“愤怒管理”领域超过20年。她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教导大众觉察并健康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读完这本书,你可以清晰地了解“被动攻击”的定义及种种特征,同时跟随作者提出的自我转化的方法,学会正确地表达愤怒情绪,将“被动攻击”转为有效的沟通,突破与他人关系的僵局。

01、什么是被动攻击?

被动攻击又称消极抵抗,或隐形攻击。它是一种心理应对机制,是用看起来没有敌意的方式拐弯抹角地表达出隐藏在内心的愤怒,比如破坏、侮辱、迟到、健忘或者其他报复手段等等,最终导致与他人关系出现问题。

书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小时候,露西每天早起非常费劲,妈妈催她的时候,她就假装没听到。后来,妈妈威胁她:只叫她一次,如果她不起来就不送她上学。她就采取了另一个策略,就是起床后就霸占厕所,慢吞吞地洗漱,结果影响了家里的其他人。长大后,因为她想去的大学学费太贵,父母让她去了另一所大学,她就通过刷爆信用卡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虽然她自己没意识到。这就是典型的被动攻击。

那么,被动攻击具体有哪些行为特征呢?

第一,不动生色的反应,比如口头上说好,但是生闷气或是内心不愿意。

第二,背道而驰的行动,比如虽然答应做事,但是拖拖拉拉、故意搞砸。

第三,孤立的人格,比如对人生或他人充满负面情绪、缺乏同理心等等。

这里需要澄清一点:被动攻击和冷暴力是有区别的——实施冷暴力的人通常都知道自己在冷暴力,在伤害对方,他是故意的。被动攻击不一定。这种攻击性被心理学家胡慎之概括成了三个词:不接纳。不亲密。不信任。

02、被动攻击人格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被动攻击人格的产基本来自童年经验。以下的情形都是让人形成被动攻击人格的家庭背景:

第一,原生家庭权力分配不均衡。

父母之间如果一方很强势、另一方很弱势,孩子难免就会有被动攻击的倾向。因为弱势家长总会用被动攻击的方式来对付另一方,比如强势妈妈不让孩子吃零食,那爸爸可能就会背着妈妈给孩子买,再告诉孩子“别告诉妈妈”。

第二,原生家庭处理问题的错误方式。

家里人如果一有冲突就大吵大闹,有的可能还出现暴力的情况,那孩子就不懂得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冲突,而且还会产生这种想法:起冲突就会有人受伤。这就导致孩子不敢与人产生冲突,即使有愤怒,也只能压抑下来。

第三,社会文化对愤怒情绪的排斥。

愤怒的表现常常不被接受,社会文化倾向于以和为贵,父母也常教导孩子不要表达愤怒,这就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压抑愤怒,甚至到了连生气都察觉不到的程度。

被动攻击有什么危害?

1、不真实的自我。制造了一个自我形象的假象,小的时候是父母或老师眼中的好孩子,长大了则成为“讨好者”或“牺牲者”,自己的感受和个性全部隐藏起来,别人对他们的认识也很粗浅、停留在表面。

2、失去界限。有被动攻击倾向的人特别依赖别人的接纳和关注,所以他们才怕自己坚守界限会失去身边的人。结果他们往往门户大开,导致遭受肢体上的虐待、工作上可能负担过重或者被别人占便宜。

3、人际沟通的终点。被动攻击者常常用否认、回避和怪罪他人来与人沟通,因为成为一种常态,最终会让对方失去理性,以冷嘲热讽或者是暴怒作为回击。

03、如何改变被动攻击的沟通模式?

第一,正视愤怒,学会与愤怒共处

人从一生下来,呱呱坠地,就用哭来表达自己饿了、渴了、冷了、热了,这是最初的愤怒表达。因此,愤怒是一种健康、正常的情绪,是安全、有效、必备的人生指南。生气不是坏事,你生气也不代表你就不是个好人。

我们可以通过写愤怒日记的方式帮助觉察愤怒、探索愤怒,找到愤怒的征兆,然后学会与愤怒共处。

第二,练习正念,倾听身体的反馈

正念可以帮助我们听见身体的声音,拥抱真实的感受,让我们深入地探索内在世界的情绪、感受和心念。如果能把正念当成一种责任,那么就会拥有改变的力量。

每天可以安排几个正念静心的时段,平时要设法减少一心多用的时候,让自己更容易专注在“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上。同时,对自己的情绪、心念放下控制,不去做无谓的评判。最后你会发觉自己养成了活在当下的习惯,无时无刻不正念。这样,借由探索身体的知觉感受及相关的情绪,我们就能重建过去,将自己从被动攻击的牢笼中释放出来。

第三,用果决的沟通,保护自己的边界

良好、清楚的界限是平息怒火的法宝。健康的界限不仅能够减少自己的压力、焦虑和冲突,还能增进与他人相处上的契合度和舒适度。一旦知道自己和对方的界限在哪里,就会对彼此的界限保持敏感,从而达到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效果。

练习果决型沟通,可以保护自己的边界不被侵犯。一是练习对要求说“不”,二是开始用第一人称叙述法表达对情况的不满,三是注意自己的情绪反应,在沟通时不要带有太多的情绪。

第四,聚焦问题,为冲突解套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会有不同的需求,彼此之间就会产生冲突,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效的冲突经过良好的处理,反而可以接近彼此的距离,让我们在合作之下满足各自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允许有建设性的冲突的存在,学会解决冲突的策略,让彼此共赢。

(1)轮流发言对谈法。让双方都有说话的机会,讲完后,倾听着讲一下自己听到的内容,不加入任何自己的意见。

(2)双赢方案头脑风暴。它是在各方都彼此了解之后共同拟定的解决方案。这里面有五个准则:一是团队合作,二是对每个人的意见都保持开放的态度,三是每次讨论只针对一个问题,三是把重点放在双赢或全赢上。

(3)圆圈解决法。双方分别反省自己的问题,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双方的关系也会得到改善。

写在最后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在他的著作《灵魂的黑夜》中写道:最好只和会表达愤怒的人做朋友。因为,看似不会表达愤怒的人,其实也在用他的独特方式来回击你,而最常见的就是被动攻击。

由此可见,表达愤怒的重要性。

表达愤怒,不是坏事。它是我们情绪的调节器,有了愤怒,就要通过正确的方式想办法去表达。否则,要么攻击别人,要么就会攻击自己。

举报/反馈

酸菜鱼夫人

575获赞 130粉丝
读书变现教练,帮你成功上稿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