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严重的精神疾患,影响着全世界约2000万人,目前以抗精神病药治疗为主。然而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虽然已有众多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上市用于临床治疗,但治疗作用仍存在局限性,而且或多或少伴发一些不良反应。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的代表药物有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五氟利多等,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有效缓解阳性症状,但对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受损几乎无效;第二代的代表药物有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齐拉西酮等,可阻断多巴胺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与大多数第一代药物相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多种第二代药物可导致体重增加和糖脂代谢紊乱。
尽管并非无药可用,但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依然面临诸多瓶颈,对新药的开发需求仍很迫切。近年来很多新型抗精神病药也逐渐上市或在研究中,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吃药发胖,不吃药发病,平衡怎么就这么难?”不少精神疾病患者内心都有这样的顾虑。那有没有服用后对体重影响不是很大的药物呢?
卢美哌隆是一种多靶点作用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目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多只针对5-羟色胺和多巴胺这2种神经递质,但卢美哌隆的作用更为广泛,还能对谷氨酰胺神经递质的传递发挥治疗作用。这样,它不仅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妄想、幻觉、行为异常等),对阴性症状(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活动减退等)及抑郁症状也有效。2019年12月,卢美哌隆已被批准在美国上市,用于成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该药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服用后发生体重增加的几率减少。研究显示,卢美哌隆和目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利培酮相比,体重增加的风险降低了13%。还有研究结果显示,换用卢美哌隆后,患者的体重增加情况可以得到显著改善。
卡利拉嗪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其他同类药物相比较,卡利拉嗪每天只需要口服1次,方便了患者服用药物,大大的提高了用药依从性。如果你在生活中保持服药习惯是有困难的,可以考虑这类药物。
此外,该药具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减少迟发性运动障碍(身体不自主地痉挛)危险性和较轻的阴性症状等优点,可增加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认知功能、减轻烦躁不安。
卡利拉嗪的特点在于与多巴胺D2/3受体有高度的亲和力,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以及双相Ⅰ型情感障碍相关的躁狂急性发作或混合发作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和双相Ⅰ型情感障碍相关躁狂急性发作或混合发作患者的阳性或阴性症状、精神病等临床症状。
2015年,FDA批准卡利拉嗪作为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用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及维持期的治疗;同年,FDA批准该药用于双相 I 型相关躁狂或混合发作的急性期治疗。
鲁拉西酮是一种有效、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相比,鲁拉西酮引发代谢紊乱的危险性很低,锥体外系反应少,较少引起体重增加、糖脂代谢异常、催乳素升高、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鲁拉西酮的药理机制是:与多巴胺D2、5-HT2A、5-HT7、5-HT1A和α2C肾上腺素受体均有较高的亲和力,已被证实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
同时,在已完成的临床研究中,鲁拉西酮治疗双相抑郁的疗效得到肯定。在2013-2018年间,鲁拉西酮获得FDA批准扩大适应症,用于成人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和儿童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等疾病的治疗。这意味着,在此之前仅有喹硫平、奥氮平联合氟西汀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双相抑郁,而目前鲁拉西酮是唯一一个被FDA批准于既可单药治疗双相I型抑郁发作,也可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I型抑郁发作的药物,且未观察到鲁拉西酮增加躁狂或轻躁狂的风险,有望成为双相抑郁一线治疗药物。
这一款药最早于2010年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成人精神分裂症。随后相继在20多个国家及地区批准上市。2019年1月24日,鲁拉西酮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精神分裂症。
目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大多针对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而SEP-363856则另辟蹊径,不针对结合多巴胺D2受体和5-羟色胺2A受体,而是通过激动痕量胺相关受体1(TAAR1)来发挥作用,代表着精神分裂症治疗方面的一个勇敢和创新方法。目前,该药已获美国FDA授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突破性药物资格。
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查询到SEP-363856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国际多中心II/III期研究已获批,希望可以尽快为国内精神分裂症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
上面为大家介绍的几种抗精神病新药可谓是各有特色,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武器”。希望新药的出现,可以造福更多的精神疾病的患者。
但并无哪种药物适合所有人,我们还是要遵循医生建议,选择更适合自己病情的药物,以实现获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