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家庭生活态度中有一种现象已经存在已久:冷漠型父母与敌意型子女。
任何一个父母都不会承认他们不爱子女,但确实有些大学生深刻体验着父母无爱的冷漠、疏远和漠不关心,他们与父母的联系只有一条,即生活学习费用的供给。
这些父母只记得他们的基本"义务",认为"供"孩子读大学即德高望重了,因而忽视子女的精神需求和感情的需要,无视子女的独立性。当子女遇到困难、挫折时,无法获得父母的理解、同情和支持,体验不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而得到的只是父母的训斥、埋怨、甚至讽刺和挖苦。
父母在这个世界上本该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与父母的关系,应该是绝大多数人最最亲密的关系。
但我们依然会看到有些人不和父母联系,也不想家的人。从心理学讲这是情感淡漠,这类人有明显的特征:它的特征是孩子和父母关系冷淡、疏远,有开心的事务不想和父母分享,在外面受了天大的委屈,宁愿自己扛或者和朋友倾诉也不会和父母说。其实这并不是报喜不报忧,也不是他们太懂事,而是心理性的缺失。孩子在潜意识里就知道跟父母说了也没有用,既得不到理解,父母还可能会挖苦你,觉得你没有用。
这种行为呢,是情感隔离,他们大多数啊,在童年时期都是被忽略长大的,在潜意识啊认为父母也靠不住。当然这类人的内心创伤也比较多,表面上看着坚强,其实内心是脆弱的,他们也很想得到关心,所以容易受到感情的欺骗和伤害。因为,他们总是想找到父母以外的情感依靠;同时呢,内心还有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所以说呢,他们总是庆幸遇到那些表面对他关心的人,实际上容易再次受到伤害!
在知乎上有关类似的提问,其中在回答里有一条高赞的回答:“在该培养感情的年纪,你们却对我们动辄打骂,还对我们说天下无不是父母的。到了我们长大成人能自力更生的年纪却又跟我们说父母也是平常人,也会有做错事的时候”
如果一个家庭里,父母从不把孩子视为平等可自由沟通的对象,自古长者为尊,父母或长辈总是擅长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利对后辈进行打压和控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那可能让孩子有着从心里反感,从而导致对家人情感冷漠。
我们能做的就是觉察自己,疗愈自己,接纳自己,给予下一代完整的爱,去打破这种原生家庭的轮回!
关注我,家庭教育找芝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