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暴雨后,北京多地成为孤岛,只有靠航路运出伤员,空投物资。
这些冒着生命危险往返灾区的飞行员,成为灾区人民眼中的英雄。
他们如何在短时间内将物资送到有需要的群众手中?如何建立起灾区和外界的联系?如何争分夺秒,“在日落之前多飞几趟”?
中国日报社记者彭译萱探访了位于北京郊区的警务航空总队。在这里,她遇见了许多感人的“幕后英雄”。
今天,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我在现场”栏目,邀请到彭译萱,和大家聊聊她的所见所闻……
近日,北京多地因暴雨引发洪涝灾害,部分地区道路交通严重受阻,受困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就医需求亟需得到保障。
我来到位于北京郊区的警务航空总队,负责空投物资以及运送伤员的警用直升机在这里起降。
在门口等待的30多分钟里,我的头顶已经飞过3架直升机。“会不会打扰到他们?”我在心里嘀咕。
穿过飞机的轰鸣,我们一行人来到机库,这里除了停着几架大小不一的直升机,还整齐码放着各种物资:饮用水、方便面、火腿肠以及帐篷……
一架飞机正准备起飞,空投员李晓东跑回机库又推了几箱水:“还能装点东西。大家最需要的就是水。”
一旁待命的机组成员正在以苛刻的标准测试卫星电话。按照投放安排,这些卫星电话将送到最后几个还处于“失联”状态的村落。
如果不具备降落条件,电话能否高空投掷?在多高的范围内空投是安全的?投掷后如何确保接收者能正确使用?大家反复地论证这些问题。
大家讨论的时候,近800公斤的货物已装载完毕。在我们眼前,直升机螺旋桨缓缓启动,随即在一阵轰鸣声中飞向了天际。
几乎同时,另一架结束空投任务的直升机停在眼前,走下来四个人,他们的头发被汗水湿透。
机长一手夹着文件袋,另一只手笔直地摆在身体一侧,身姿挺拔。他说:“气象条件非常复杂。门头沟多山区,周围有很多高压线和树。要确保直升机的安全起降,我们所有人都得时刻保持警惕。”
“我们刚刚空投了一些奶粉,被困群众里有个出生四十天的婴儿……”任务员陈德贵说。
机务人员正在检查停机坪里返航的直升机,汗水不断从额头流下。
“从六点多开始,已经记不清现在是第几架了,反正有工作就上!”航电师张健说。
他加入北京警务航空总队已9年,但却是第一次参与空投物资任务。
“飞行条件很极限,任务特殊,更加要小心。”清单上的内容被一一打上勾后,他终于擦了一把脸上的汗珠,说:“昨天晚上给儿子打视频,他问我‘你们都是怎么救人的?物资怎么下去呀?’谢谢你啊,有了你的视频他大概就能知道了。”
“我们下一趟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下午3点,飞行大队大队长崔国栋刚下飞机,一边打开饭盒,一边问空运专班的工作人员。
他有一双我很难忘记的眼睛,明亮而笃定。在其他飞行员的眼中,我也能看到这种笃定。
“这天儿可能又要变坏了,我们得抓紧时间,明天不知道还能不能飞。”崔国栋说。
救灾的时候,每天的最后一架飞机会在日落之前返程,即便经过无数次训练与考验,尊重自然规律仍然是这支队伍的底线之一。
人类一直在适应大自然的路上,这条路又长又变化多端。那些用肉身撑起一片天地的人,平凡而伟大。
视频:警用直升机将心脏病药品送至北京门头沟大台街道受灾居民手中。
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推出“我在现场”栏目,把镜头对准在现场的新闻工作者。他们的观察、思考、判断,融合着他们鲜明的个性和思维方式,展现着他们不忘初心、勇毅前行的品格和担当。欢迎广大新闻工作者通过“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联系我们投稿,提供在现场的所思所感所想,讲述新闻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