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20世纪80年代车型外观。

坐在50年前的地铁车厢里,会是什么体验?8月8日,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地铁公司)上线“时光列车”,并在1号线八通线古城站首发亮相。这位新晋“网红”亮点十足,外观设计融入了军事博物馆、国家体育场等不同年代的建筑地标,由6节不同年代的车厢组成。乘客们请上车,来一场穿越时光之旅吧!



产品说明


时光列车




产地:北京

出厂日期:2023年8月8日

票价:3元起

开放时间:工作日14∶00—15∶00


复刻时光

6节车厢跨越50年

步入“时光列车”,横排绿色座椅、油棕色地面、弧形扶手等装饰细节映入眼帘,一步一景,时而恍若置身20世纪60年代,时而被拉回21世纪初,时而又穿越到现在。


无论乘客从车头还是车尾上车参观,均能体验到从过去到当下,又从当下回到过去的感觉。北京地铁相关负责人介绍,“时光列车”在编组上特地将两端车厢布设为上世纪车型,中部车厢则以21世纪列车为设计原型。


每节车厢根据所复原的经典车型装饰特点,通过贴纸及部分设施还原,从车身外观到内部装饰进行1∶1复刻。同时,车厢内还张贴科普展示海报,讲述北京地铁车辆技术发展历程。“乘客在车厢中既能看到地铁开通初期的线路图,富有年代感的标志、车票、风扇罩等老物件,也能通过播放着视频的‘魔窗’感受智慧地铁时代的新景象。”相关负责人说。


图片

复古横排座椅。


60年代的参观券、70年代的横排座椅、90年代的线路图、新世纪的智慧车窗……车厢内处处皆细节,这也意味着每一处都要精细打磨。相关负责人表示,横排座椅的改装,需要1∶1复制,整个过程从策划、设计、测量、拆卸、制作、改装,总体耗时三个多月。“内饰图文确认部分,各相关部室及运营二分公司对文字表述、技术参数、图片影像准确性等方面仔细审核,调整了200余处内容,还重新剪辑配音车内PIS屏播放的视频。”


据了解,“时光列车”以1号线八通线在线运营的SFM04型01037车作为改造车,继电器、控制系统等设备全部更新,布线也重新进行梳理。此外列车还更新为变频冷暖空调,可结合客室内温湿度自动优化匹配适宜乘客体感的温度,提升乘客乘车舒适度。


图片

北京地铁“时光列车”停放在古城车辆段。


8月8日下午,带着孩子来北京旅游的王先生,成为“时光列车”首批乘客:“这种形式还是第一次见,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地铁的发展和城市历史,很有意思。”


“列车打造得很有创意,有种移动博物馆的感觉,让我不想一直在座位上坐着,反倒想从车头走到车尾,好好看一看,路上没有那么单调了。”乘客李女士说。


图片

智慧车窗。


据介绍,时光列车仅有1列,将在地铁1号线八通线上运营。乘客可在工作日14时至15时在1号线八通线古城站至复兴门站区段乘车体验,通过单程25分钟的旅途回望北京地铁发展之路。


北京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出“时光列车”,意在通过图文、视频展示车辆和车辆技术发展史,让乘客感受新时代首都地铁发展的速度,同时获得更加丰富的出行体验。


坐览风光

一车一故事

“时光列车”复刻的6种车型,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京地铁几次重要变迁。


为了营造穿越感,6节编组中,列车两端的车厢分别设置为20世纪60年代DK2型车和70年代DK3型车样式,第2节、第5节分别设置为80年代DK11型车和90年代的DKZ4型车样式,中间的第3节、第4节车则蕴含新世纪两个十年的“双奥”元素,以2008年8号线奥运支线DKZ15型车与冬奥支线智慧冰雪列车为设计原型。


图片

车身设计融入鸟巢元素。


1969年,DK2型车开启了中国地铁元年,这是新中国地铁第一款正式运营车,在10月1日投运。当天,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从古城路站(现古城站)至北京站,全长约22.9公里。


通车初期,北京地铁实行内部售票,接待参观群众,乘客需由单位开具介绍信,领取参观券。


DK3型车位于“时光列车”最后一节,是20世纪70年代北京地铁的标志。它在DK2型车的基础上增加了轴流风扇,进一步提高了车厢内乘车舒适性。也是在这一时期,北京地铁的工作重心由“以战备为主”转移到“以运营为中心、为乘客服务”上来。1971年1月15日,地铁一期工程开始向内部开放,乘客持单位介绍信到各站买票,单程票价为一角钱,一直持续了16年。


图片

1969年北京地下铁道参观券。


时光荏苒,每节复古车厢都诉说着几代地铁人不同的温情故事。DK2、DK3两种车型,北京地铁列车司机刘彦平都开过。刘师傅说,他的父亲是一位火车司机,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对地铁列车产生了兴趣。


1983年刚参加工作时,刘彦平驾驶的是DK2型车。“那时候我特别自豪,因为它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第一种电动列车,当时的列车制动系统是空气制动机,我们也叫‘大闸’。”


刘彦平在北京地铁干了一辈子,下个月将开启退休生活。他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北京地铁全路网年客运量破亿,2号线正式“环起来”运行,这些变化对运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运力需要、提升乘坐舒适度,DK11型车应运而生,由DK2型车改造而来,且首次沿车厢纵向布置座椅。后续改造中,这一车型还增设了车载无线电台,提高了调度指挥精准度和列车运行正点率。


图片

DK11型车首次沿车厢纵向布置座椅。


进入90年代,DKZ4型车开创了中国地铁列车牵引电传动控制技术的新篇章。它由长春客车厂和北京地铁车辆厂联合完成设计和生产制造,标志着中国地铁车辆进入交流调压调频(VVVF)电动客车时代,北京地铁车辆技术也自此跨入国际先进水平。


6节“时光列车”里,从业已有10年的司机关羽喆最有感触的是DKZ4型车。多年前他第一次在正线驾驶这个车型时,列车手柄长约30厘米,需要上下推拉,但现在已经改造成了单手可握住推动的小型手柄,驾驶更加轻便。


图片

DKZ4型车。


关羽喆介绍,为了提升乘客出行体验,近年来不少地铁列车都进行了大量改造,包括在客室加装空调,实现通风、制冷和制暖;升级车门信号系统,实现到站自动开门;广播根据车载指令自动化播放以及列车自动驾驶等。


薪火相传,致敬岁月,刘彦平说,他带过二三十个徒弟,“我总跟他们说,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以前我们注重司机、副司机的双人配合,自动驾驶实现后,我们更注重对乘客的服务和应急故障处理。”


2021年,北京地铁1号线和八通线贯通运营,线路共配了4种车型,这需要每个司机提前掌握每一种车型的应急故障处理步骤。“比如BDK06车型,如果遇到网络系统问题,这个车会有一个紧急牵引按钮,要操作后再处理故障。这是其他车型没有的,没有提前了解的话就不知道怎么正确处理故障。”关羽喆说。


奔赴春光

新技术 新魅力

票价从1角到2元再到按里程计费;直流牵引电机到交流异步电动机;手动控制停车到自动驾驶;包乘制改为轮乘制……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技术变革,北京地铁运营模式、检修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市民因此获得了更美好的出行体验,工作人员也从中感受到了新技术的魅力。


修了31年地铁列车的调度检修员李京兵坦言,要淘汰旧车型的那一刻,内心十分不舍,因为“好多以前攒着的修车本事就用不上了”。同为检修员的聂博涛也有着类似的体会,但在熟悉新车维修方法的过程中,他们又发现,“原理是相通的”。


李京兵介绍,过去修理老车时要用发光盘,底部有灯点亮可以判断出哪里有故障,而现在则是通过电脑和车厢连接,根据软件逻辑关系作出判断。


随着微机技术的采用,交流变频控制更加灵敏、准确,可充分发挥交流异步牵引电机的功率与车辆的黏着性能,实现灵活调节,预防车轮空转与滑行,提高列车的起动加速度、制动减速度。至今,DKZ4型车仍在一线服役,是目前北京地铁运营车辆中最老的一批车型。


“让我印象最深的列车是BJD01型电客车,这是国内首列时速100公里的全国产化地铁列车。与之前使用直流电机的车型相比,BJD01型电客车拥有网络控制和诊断系统,每节车会有负责车辆控制、通讯等不同功能的模块,连接成全列车完整的网络。同时,列车还有网络状态实时检测,显示空调、车门等车辆实时状态。”李京兵说。


1992年参加工作的李京兵回忆,“现在的车辆技术是跨时代的进步,车辆检修更全面、精准,车辆也更节能环保。我们分公司检修中心每个月都开展培训,提高大家的车辆维修日常技能,让乘客坐上放心车。”


图片

时光列车车身涂装。


时光列车的最后一个主题是“向新纪元前进”。2008年7月,北京奥运会前夕,地铁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同时开通,DKZ15型车在两条新线上正式投入使用。因车头涂装为天蓝色,侧面为银灰色,又得名“蓝精灵”。


2021年年底,冬奥支线(11号线)开通运营,智慧“冰雪列车”BRMA01型车正式上线。该车车体为铝合金材质,应用了有人值守的自动运行系统,采用以太网控车的先进技术,同时配置智能障碍物检测(被动式障碍物检测)及脱轨检测、车辆健康管理系统(PHM)、3C弓网监测系统等智能系统,代表着国内地铁发展的前沿水平。


两次举世瞩目的奥运赛事也给北京轨道交通带来发展良机。2007年,地铁5号线开通试运营;2008年,10号线一期、机场线、奥运支线(8号线)开通试运营;2022年,线路多达27条、总运营里程达807公里的北京地铁,迎来智能列车、智慧运维等新课题,开始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图片

冬奥支线(11号线 )列车。


革新先行、追赶跨越,地铁技术的进步与变革促进城市稳步发展。


心怀担当、奋勇笃行,一代代地铁人挥洒汗水,以热爱成就追求。


车轮滚滚向前,奏响了首都轨道交通豪迈恢弘的时代乐章。


安全、便捷、舒适、高效,“时光列车”承载着满满的回忆,回顾和见证了北京轨道交通发展的蝶变之路。今朝犹可忆,明日更可期,心怀热爱,踏上列车,让我们携梦再出发。


作者丨何宇 焦杨

编辑丨廖芊

图片丨王雨 池雨溪 何宇

审核丨郭一麟

监制丨陈林


投稿邮箱:xww@zgjtb.com
商务:010-64266095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举报/反馈

交通发布

102万获赞 68.2万粉丝
中国交通报社官方百家号
中国交通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