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黄波 通讯员 赵恒华 韩际东)一夜风雷,遍地春暖花开,精彩已经极致,浪漫也便抒怀。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作为一部国产动画片,以一种中国人的构思,尽显盛唐风月,以一种中国人的慷慨,玲珑诗人胸怀.....淳朴的高适,潇洒的李白,青涩的杜甫,再加上王维、王昌龄、贺知章、李龟年等盛唐时期的文魁泰斗们的穿插相约,让《长安三万里》的风骨更加丰满,更加生动。
将一段繁华细细品味,故事的斗转是人们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地点的星移是朋友之间彼此欣赏的友情。高适、李白、杜甫,从相识相遇,到成为知己,也将我的家乡梁园搬上了银幕,搬上了千年之前的纠结,千年之后的精彩。梁园,成了一幕让月光交织于盛唐的风影,梁园,成了一场让红日朗照的强汉涡轮。
梁园,也称东苑、兔苑、菟园、雪苑、修竹园、竹园、梁苑,是汉朝汉景帝之弟,汉武帝之叔梁孝王刘武的皇家园林。因刘武在平定七国之乱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再加上皇太后窦漪房对其百般宠爱,刘武修建方圆三百余里的锦绣园林,宫宇别墅,其景致一般记载为七台八景(对于七台八景的具体定位,于史学界中存有分歧,梁园的景致应该远丰富于七台八景。),性格狂傲的梁孝王刘武有称帝之心,为了掩人耳目,也是为了招贤纳士,他便乐于游山玩水,诗词歌赋之中,经常与贾谊、司马相如、枚乘、邹阳、庄忌等辞赋名家秉烛夜游,指点方遒。
关于梁园景致的记载,多以梁孝王刘武的御用文人、门客以及南朝辞赋家的文章为凭,如枚乘的《梁王菟园赋》中记载有“修竹檀栾,夹池水,旋菟园,并驰道......西山隑隑,恤焉隗隗,巷路崣迤,崟巖嵷巍焉。暴熛激,扬尘埃;蛇龙奏,林薄竹。游风踊焉,秋风扬焉,满庶庶焉,纷纷纭纭。腾踊云,乱枝叶,翚散摩来,憣憣焉。溪谷沙石,洄波沸日,湲浸疾东,流连焉辚辚。阴发绪菲菲,訚訚讙扰。昆鸡蝭蛙,仓庚密切,别鸟相离,哀鸣其中。若乃附巢蹇莺之传于列树也,欐欐若飞雪之重弗丽也。西望西山,山鹊野鸠,白鹭鹘鸼,鹯鹗鹞雕,翡翠鸲鹆,守狗戴胜,巢枝穴藏,被塘临谷,声音相闻,喙尾离属,翱翔群熙,交颈接翼,闟而未至,徐飞翋沓,往来霞水,离散而没合,疾疾纷纷,若尘埃之间白云也......”再如谢惠连的《雪赋》“……散漫交错,氛氲萧索。蔼蔼浮浮,弈弈。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庑,未萦盈于惟席。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眄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失素,纨袖冶……夜幽静而多怀。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晖。酌湘吴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对庭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亭台楼阁,假山池沼、飞角流檐,再加上修竹苍松为衬,朝云暮雾为辅……醉我之所醉,倾我之所情。以至于后来,为天下文人,天下富豪,甚至是王侯将相为向往,为期盼,为叹息……“梁园虽好,终非久留之地。”
几首诗华词丽回转,尽显绝世美景,几首歌赋相约明月,尽是情感升华,读到这里,大伙儿的心中或许产生更深一层的疑问,梁园的山呢?梁园的水呢?梁园的风景呢?梁园可是一马平川啊……关于这个问题,还真得需要下一番功夫进行考证,进行严谨的解释。梁园的地貌具有很强的历史变迁性——逐渐从丘陵地貌过渡为平原地貌,究其变迁原因有二,一是宏观地质构造的作用,二是黄河泥沙沉积的作用。
从宏观地质构造上来讲,商丘市大部分地区属于地质沉降带。据有关地质数据显示,华北南部,黄淮地区,渤海地区是中国境内地质下降较快的区域之一,有些地区每年下降的速度甚至是接近或超过两个毫米。若依此算来,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部分沉降区的沉降总和已经接近或超过十米了。在商丘市境内,于古代文献中记载的黎丘(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贾寨镇)、永乐固(刘口镇)、景亳高地群(在李庄乡、孙福集乡、民权县境内,曹县南部地区)、朱台(赭霞台)、落猿岩、栖龙岫、百灵山、三陵台、青陵台(女郎台)、老君台、大堌堆、魏堌堆等均受到了地质沉降的影响,在长期的地质运动中逐渐下沉,甚至是消失。从微观的地质结构上来讲,商丘市的地质构造支离破碎,仅梁园区境内就存在有三条不同方向的主要断裂带(聊兰断裂带、睢县至曹县断裂带、巨野至宁陵断裂带,)此三条断裂带的方向不同,板块构造的下沉速度也不相同,再加上错综复杂的地质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交错,所影响的地表表象也就不再相同了。就因为如此,有些在历史记载中并不见得多大的丘陵却依然存在着,如三陵台、青陵台(女郎台)、老君台、阏伯台等,而有些记载中规模较大的丘陵高地却消失了,如落猿岩、栖龙岫、百灵山、景亳高地群等。
黄河泥沙的沉积也是造成梁园地貌由丘陵向平原变迁的一个重要外界因素。黄河水患于五代之前对梁园的影响较小,及至五代时期,随着决口与改道的频繁,致使梁园地貌发生了质性的变化,一部分高地高岗被泥沙掩埋。就因为如此,汉朝时期以丘陵为地表形态的梁园地貌最终变成了今天的一马平川。盛唐时期,梁园地貌与汉朝时期的梁园地貌并无根本性差别,黄河泥沙所淤积的多是以河谷低地为主。但唐朝时候却是梁园地位的又一次提升期,随着隋唐大运河的开凿,梁园成为中国的重要经济重心和文化重心,南有隋唐大运河,北有汴水、沁水,再加上隋唐大运河、汴水、沁水又可以沟通南济水与北济水,沟通淮水与长江水系,优越的气候条件,便利的交通优势,优美的自然人文风光,浓厚的文化气息氛围,发达的农业商贸,使梁园成了唐朝文人的向往之所,也成了一部分达官贵人的隐居场所和理想的养老的之处。
怀才不遇的高适于宋州躬耕取给,发愤图强,于游历各地之后,再度进京赶考,依然不能登科及第,而后继续耕读宋州,直到他四十六岁时,方才考中进士。关于出身于渤海郡(今河北景县)的高适为何要在宋州种田读书,而不选择在河北景县耕读,于史册中并无明确的解释,若是进行一些猜测与分析,高适在宋州居住一定不是单纯的为了躬耕取给,他的目的很可能是于宋州结识人脉,以图崛起。
杜甫的年龄比李白小十一岁,于洛阳相见之时,正是杜甫科举失利、名落孙山之时,也是他心中最为苦闷,彷徨失意之时。
供奉翰林的李白虽然是官场失利,却是赐金还山,更有着大唐宰相贺知章倾情推荐的传奇,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研墨等一系列举世惊愕的噱头,早已经使他名噪天下,文压京华。就这样,在公元744年(天宝三年)三个人生不如意的人相聚在一起,便有了“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传世佳话,便有了饮酒赋诗,骑马射猎,游山玩水,好不快活的一场旷世友谊。于交往之中,三人感慨颇多,高适作《古大梁行》,杜甫作《遣怀》,李白粉壁题诗作《梁园吟》。
就是李白的这一首《梁园吟》,却引出了李白的一段让人羡慕的姻缘佳话。话说李白、杜甫、高适于酒肆(一说为梁园赭霞台寺院,一说为文雅台,一说为平台,一说为开封古吹台)饮酒,桀骜不驯的李白喝得踉踉跄跄,于潇洒挥毫中写下了激越昂扬的《梁园吟》,继而发生了宗楚客之孙女宗煜千金买壁的爱情故事。及至后来,李白投奔于永王李李璘,被冠以谋反之罪,幸得宗煜的搭救,方才保全了性命。除此之外,关于李白的诗歌,有一段趣谈好像也与宗煜有关。若是你对李白的诗歌进行统计,你会发现李白于诗歌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是“明月”,而有些版本之中记载的却是“山月”,至于是何种原因,一部分学者认为李白是为了避开宗煜的乳名明月,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李白是为了避开儿子李伯禽的乳名明月奴。若是以此论之,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之中,并没有避开他的第一任妻子许紫烟(“日照香炉生紫烟”)……两者之间似乎是有些矛盾。
说到这里,或许会有人说李白、杜甫、高适在梁园的故事应该结束了,其实不然,因为很少有人会问李白来梁园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寻找爱情吗(李白与宗煜结为秦晋之好,完全可以视为以外。)?是为了陪着高适、杜甫喝酒吗?更或者是李白准备东山再起,想碰到一个比贺知章(唐朝宰相)更显赫,更牛的贵人……为了解开个问题,还需深层次地剖析一下李白,认识一下李白。
李白的爱好是什么?喝酒,作诗,舞剑,求仙问道,做官,报效朝廷……喝酒,斗酒诗百篇,几乎贯穿了李白的一生;作诗,挥毫如惊雷,是李白扬名立万的砝码;舞剑,千里不留行,侠客生于骨;做官,傲然风骨在,天子呼来不上船;报效朝廷,建功立业,却阴差阳错地投靠了永王李璘,差点丢了性命……按时间上来看,是十年安陆上门女婿(夫人许紫烟);十年求官抱恨而归;投靠永王连累十年;那么问题来了,李白为何客居梁园十年,他的客居梁园是否会和求仙问道有关系呢?说不定还真的有些关系,因为李白的一生有很多敷衍潦草之处,但他对修仙问道一直是认真的、虔诚的,若是以复旦大学的教授戴建业的观点论之,这种可能性反而更大。
中国道家圣地很多,若是以时间论之,唐朝以前的并不多,有秦岭的太白峰、昆仑山、老君台……然让修道者得道的地方更少,一般以昆仑山论之,可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昆仑山都是禁地,谁也说不准能不能活着回来。然而,人们很难想象的是在中原地区也有一处道家得道的圣地——孟渚泽。
孟渚泽是上古九泽之一,位于今天的梁园区北部,曹县东南部,虞城县北部,单县东南部,于金元明三朝为黄河所淤,在道家的一些历史文献中,有道家始祖老子(太上老君)于孟渚泽悟道成神的记载(在今单县南李集乡一带)。亦有庄子(南华真人)于漆园工作(原属双八镇汤堂村,今属建设办事处山水华府社区),于蒙城(今蒙墙寺村)之北的南华山(古称景山,今被黄河所淤,或在山东省境内)悟道成神的记载。于是乎,孟渚泽就在梁园,孟渚泽也便成了李白心中的道家圣地。一直追求道教思想,梦想位列仙班的李白于梁园之地久久不愿离去,他很可能是效仿老子、庄子之举,准备在孟渚泽求仙问道,修成正果。也就是在此时,已经名满天下的博客大咖李白遇到了他的两个忠实粉丝,一个是怀才不遇的杜甫,另一个是壮志未酬的高适(于一些史料中,有杜甫、李白、高适求仙问道的记载,且为杜甫、高适、李白第二次相聚之时,也就是李白的客居梁园之时)。在李白的影响下,两个科举不第的小迷弟转而弃儒随道,竟然跟着他们精神上的带头大哥李白在孟渚泽一带寻仙草,找仙药,炼仙丹……李白是赐金还山,名满天下,天下之人向邀,皆是酒肉相待;为富户人家、达官贵人写上一诗一词(这里指歌词),皆有真金白银相送;及至后来,又傍上了富婆宗煜,李白的活动经费可以说是非常丰沛的。再看看年岁较大的高适,远离故土,朋亲甚少,除了种地读书外,所有求仙问道的活动经费均要以出卖粮食换取,自古太平盛世又是米肉皆贱,高适卖粮食的钱自然是少得可怜了。年岁较小的杜甫也好不到那里去,他也是为求仙问道的经费而整日里忙碌发愁……及至后来,经费严重不足的高适、杜甫只得与家境殷实的李白分道扬镳(与历史记载吻合),高适、杜甫、李白三人各自修仙练道,互不干涉。再往后,高适与杜甫见修仙练道很难成就正果,也只得再一次走上科举应试的儒家仕途之路……
驻足梁园,强汉盛唐时期的盛景已经成为往昔,高速发展的脚步又一次交集于诗歌散发的浓厚墨香,青陵台的流水依旧清冷,清凉寺的传说依旧生动,三陵台的烟火依旧鼎盛,在赭霞台(朱台)的烟雨中,我站在黄河故道的岸边,眺望着岁月,孟渚泽的夜话依旧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