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一名记者采访莫言时,谈到了农村题材的作品。
他说,尽管文坛向来不缺这类题材,但一直没有具有总结性、历史性的一部小说。
听了这话,莫言心中燃起了创作热情,他想到脑海中已经构思了43年的故事,耗费43天,将这些故事全都写了下来,并将其取名为《生死疲劳》。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说:“生死疲劳本就指的是人生、死、疲、劳的四种人生现象,皆源于贪,终于苦。”
这部花43年构思,用43天一气呵成的佳作,余华看了也直呼嫉妒。
书中的主人公西门闹,一生乐善好施,勤劳肯干,生活富足,却在村民的冤枉下含恨而死。
他不甘心死于非命,在地府鸣冤叫屈,阎王无奈,就判他堕入六道轮回。
先后经历过驴、牛、猪、狗、猴生的他,看尽了人间的爱恨情仇,终于积怨化解,转世为人。
“去酒吧看看,金钱面前颜值算什么。去工地看看,生活面前尊严算什么。去医院看看,生命面前金钱算什么。去宾馆看看,贞操面前爱情算什么。去殡仪馆看看,生命面前人生算什么。人生百般滋味,百般无奈,在生活面前,除了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强大,并无其他更好的选择。”——莫言
老人言:“成年人的世界,稍不努力,连快乐都养不起!”
你有过,躺在床上,眼泪划过鼻梁,流进另一只眼睛,外流到枕头上,再染湿头发,鼻塞到窒息的那种经历吗?
痛而不言,笑而不语!人生谁不是遍体鳞伤?与其心情抑郁低落,萎靡不振的擦拭自己受伤的心,不如坦然一些,因为,只有经历了人生的洗礼,变的强大了,才能从容淡定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
这个社会没有一份工作不委屈,也没一处人际关系不复杂,更没有不辛苦的人生。我们要想过的舒适,有面子,也有里子。就不要躲避困难,更不要摆烂人生!
俗语:“门前拴着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放着讨饭棍,亲朋好友不上门。”
这就是社会的真相,记住你无助的样子,然后拼命的努力。
人在低谷,不谈格局,生存才是王道,身处逆境,不谈情怀,务实才是根本。但人性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站在自己的风景里仰望别人,哀叹自己的命运,蹉跎自己的人生!
其实,你只看到别人吃肉香,没看见人家养猪难。别人表面的风光,都别人背后日日夜夜努力付出的结果!
书名《生死疲劳》,取自佛经里的一句话: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人的一生,谁不是在忍受生活的疲劳,为一件件琐事担忧。
01
亲人是不可以选择的,从你一出生,就决定了,谁是你的父母,谁是你的兄弟姐妹。
俗话说:“亲不亲,一家人。”
不管你混得如何,亲人都会支持你,父母会无私地关爱你,希望你越过越好。
想法很美好,但是现实却很残酷。总有一些人,从小到大,被父母“不当一回事”,到头来,还把他的金钱和成绩,转移给别的亲人。
02
我的四舅舅,养了三个孩子,一个儿子,两个女儿。
在农村,儿子是传后人,因此备受关注;满崽因为年纪小,最容易受到宠爱。小美,是四舅舅家的女儿,不是满崽,是“大崽”,从出生那一刻,就不受待见。
小美八岁才上学,不是家里没有钱,而是四舅舅认为,女儿读书再多,也没有用,不过是为别人家培养人才。
小美上初中的时候,成绩数一数二。但是她初中毕业后,没有上高中,而是去了东莞打工,成为了流水线上的工人。
到了月底,四舅舅打电话给小美:“快点寄钱回家,你弟弟这个月的生活费,还差很多;妹妹也要读书,你也应该帮一帮。”
把弟弟妹妹送进了大学的校园,小美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找了一个江西的男人,虽然家庭不是很富有,但是为人老实本分,也能吃苦。
结婚前几天,四舅舅向准女婿开口要“十万彩礼”。意思是说,女儿远嫁到外地,就像“卖掉了”一样,以后也靠不住了。
举办婚礼那一天,小美的娘家,只来了两个亲人——心疼她的外公外婆。那一刻,小美才意识到,自己和父母家,再无瓜葛了。
去年冬天,四舅舅在果园里劳作,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骨受伤,需要住院三个月。
儿子在外地工作,忙得很,小女儿的家里办厂,一刻也不能停下来。四舅妈打电话给小美,让她到医院来陪护。
四舅舅出院那一天,小美陪在身边,说:“爸,妈,我一个‘外地人’,生活也很困难。如果你们真的老了,走不动了,还是要自己想办法。你们的偏心,我能够理解,但是我也有自己的家庭,你们需要考虑。父母和子女的缘分,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一番话,让四舅舅和四舅妈尴尬地在原地待了两分钟,悔不当初。
03
作为父母,两碗水难以端平。
不管父母如何优秀,他们对儿女的爱,不可能非常均衡。得到很多钱财的儿女,不会觉得父母在偏爱自己,反而觉得理所当然;被忽视的儿女,觉得自己吃亏了,父母对自己有仇,没有任何恩情。
真正以德报怨的儿女,难能可贵。
遇到严重偏心的父母,应该怎么办呢?从小美的身上,我看到了三点。
第一,和父母长谈一次,争取以后可以改变。
很多人认为,父母有过错,就必须要包容,而不是反驳。如果让父母不高兴了,就是不孝顺。
其实,作为成年人,对社会和家庭,有自己的认知,应该帮助父母改正错误。通过交流,可以警醒父母,哪些方面做得不对。
我们还小的时候,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我们长大了,父母就是“亦师亦友”。尤其是一些年迈的父母,急需加强学习,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出局。
与其责怪父母,这不行,那不行,不如帮助他们增长见识,放弃一些过时的传统思想。
小美对父母说了一番话,入心入肺。以前的事,不能重来,但是来日方长,总不能像仇人一样相处吧。
往后看,往好的方面想,一准没错。
第二,不和兄弟姐妹互相比较,做好自己。
小美是三个兄弟姐妹之中,混得最差的一个,但是她没有去依附别人,而是坚持自力更生。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
一个大家庭里,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是“龙凤”,总有人混得差一些。并且,混得好的兄弟姐妹,并没有义务帮你。只是出于骨肉之情,帮你一把。
有人认为,自己的兄妹之中,有一个人混得特别好,是仰仗父母的“偏爱”。因此,内心很不舒服。
事实上,作为父母来说,他们的判断,就是哪一个儿女更有作为,就推一把。他们的偏爱,也是人之常情。
普通的人,都有“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心理,父母也不例外。
真正混得好的人,学会了靠自己,即便混得很差,也不要抱怨谁,给自己的内心添堵。
第三,努力说服自己,尽到应有的责任。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要改变别人,难于上青天。
如何去理解别人,并不是要求别人做什么,而是主动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心,可以包容别人。
凡事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就会发现,“父母偏心”和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有很大的关联。
被父母亏待的儿女,也是吃父母家的饭长大的,这一点不可以否认。
一饭之恩,也要涌泉相报。可惜,很多人,吃了无数次饭,却连孝顺的想法,都没有。
把反哺父母当成自己的责任,你的内心就能坦然接受过去了。
04
有道是,家和万事兴。
读者“小小的闲鱼”说了这样一段话:很多老人,走不动了,家财散尽了,才知道谁最孝顺。可是,有啥用?钱给了最不孝顺的儿女,帮助不管父母的儿女照顾好了孙子,只是把一句“好话”留给被亏待的儿女。
虽然,父母临终前说的好话,没有什么利益可图,但是可以化解家庭矛盾,可以让人心变得温暖。
总不能把兄弟姐妹当成仇人,三生三世都记得清楚吧。
带着仇恨过日子的人,很愚昧,只是用无形的痛苦,折磨自己,别人并不知道。
放下恩怨,心宽如海,生活才会真正好起来。
书名《生死疲劳》,取自佛经里的一句话: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人的一生,谁不是在忍受生活的疲劳,为一件件琐事担莫言中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共收录了莫老从2011年到2020年的12部中篇小说作品,其中的绝大多数创作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被称为“后诺贝尔奖时期”的作品,也属于“破魔咒”之作。
《晚熟的人》则是这12部中篇小说当中一篇小说的名字,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的,这也是莫言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
跟其他作品不同,他把自己写进了书中,里面的“我”就是指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回到老家的所见所闻。
莫言说:“我不够成熟,不够圆滑,不够老练。 没关系,我只不过是一个晚熟的人。”
这个社会,好像更欢迎早熟的人 。 他们在职场上、生活中,都混得如鱼得水。 而晚熟的人,却总是学不会那些套路。
晚熟的人走的是自己的方向,拼的是后劲儿,可能早起落后于他人,但是到了跑得快不代表跑得远,晚熟的人一旦开窍,取得成绩不输他人。
莫言《晚熟的人》告诉我们,哪怕是人到中年,也要保留一些纯真。
《晚熟的人》里还曾写道:年轻的时候爱上什么都不为过,成熟的时候放弃什么都不为错。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个和自己灵魂相近的人,最后发现,唯一契合的只有自己,人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或许成年人的孤独就是悲喜自渡,而这,也是我们难得的自由。用心去感受吧,希望你能懂!
【莫言《晚熟的人》: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个与自己灵魂相近的人……真正的作家,永远都在思考人性,值得一看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