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歌手李玟去世的消息,让抑郁症话题再次引发大众关注。近年来,关于抑郁症的讨论越来越多,其模糊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漫长的治疗过程也使人心生畏惧。
然而,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抑郁症可能得到治疗——近日,上海瑞金医院的“脑机接口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获得初步成果。
身患难治性抑郁症长达17年的吴先生,在2022年1月选择了上海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的临床试验进行治疗。该项试验全称为“脑机接口神经调控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临床试验”,其实验原理是:通过手术在胸腔植入一个“脑起搏器”,并在脑中植入两条电极,由“脑起搏器”控制电极,当患者打开“体外开关”,就能瞬间开心起来。
手术完成后,在医生的帮助与调整下,吴先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神经刺激模式,可以通过程控器(调整刺激参数的装置)和手机App连接,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据澎湃新闻报道,吴先生称手术共分两步,首先在头骨两侧各开一个小孔,利用微创技术将电极线固定在大脑皮层上,再用特殊材料把头骨的洞封上。几天后进行手术的第二步:将大脑皮层或者脑神经核团处的电极条,从颈部皮下引入到胸口处,同时,在胸口开个小口子,将脑机接口的核心部件DBS脑起搏器/电磁脉冲发生器与电极条相连。
吴先生表示,这一技术对自己非常有帮助,但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每天睡觉或感觉自己的状态有恶化时,需要把脑机接口设备从“抗抑郁”模式切换到“休息”模式,以便使大脑得到适当的休息和恢复。但在切换的过程中,他会有一种失落的感觉,“就像突然失去了一种支撑,但这种感觉很快会消失。”
据瑞金功能神经外科主任、脑机接口神经调控中心主任孙伯民介绍,传统用于抑郁症治疗的药物难以直接作用于相关紊乱的神经环路,因此植入电极芯片是较为有效的方式。而通过脑机对接开展物理治疗,用电极芯片可直连神经环路,再通过电刺激进行神经调控治疗。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认识人脑、研究神经精神疾病,并且通过脑机接口进行反馈治疗。
对于这一疗法,网络上的声音褒贬不一。有人担忧这可能会形成一种新型“电子毒品”,使患者产生成瘾行为。但吴先生对此并不认同,他向澎湃新闻解释道,这种疗法并不会让自己感到兴奋或快乐,而是让自己摆脱抑郁的困扰,恢复正常的情绪和生活。在使用过程中,他确实会感受到兴奋,但只是在切换模式的时候,由于电刺激的作用,会有一种从低落到平静的过渡。
他认为,这种疗法是一种必要的治疗手段,“就像吃药一样。如果没有它,我可能就会陷入无尽的抑郁和痛苦中。所以,我不认为这是一种依赖,而是一种自救。”
据了解,该研究由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专家联合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剑桥大学及神经调控器械研发公司共同推进,在2020年通过伦理审核,旨在通过脑机接口技术解决一些重大神经系统疾病和功能障碍的问题。目前,该临床试验已经入组23名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这些患者抑郁症状的平均改善率超过60%,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
采写:南都记者胡耕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