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35所高校、60万在校大学生,94个国家重点学科、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洪山区是中心城区中面积最大、全市常住人口总量最多的城区。看优势,洪山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聚,拥有大量高端人才,科教资源得天独厚。看发展,充分发挥科教、人口密集优势,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洪山区持续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以来,洪山区深入开展比学赶超,紧盯目标补齐短板,围绕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和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区目标,强化创新第一动力,坚定迎难而上、急流勇进的决心,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以产聚人兴城
大学之城洪山。
上半年,洪山区积极打造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特色产业集群。获批湖北省首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5G网络基站建设完成数量在中心城区排名第一。新增创新街区、园区、楼宇面积9.7万平方米,环大学创新经济带成势见效,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170家,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9万户。
市场主体的“增”,源于产业升级的“变”,也定将带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活”。
企业“含新量”变产业“含金量”
身披绝缘披肩,手戴绝缘手套,7月28日,里得电科不停电作业班组的施工人员正带电作业,以市民“零感知”的方式保障市民清凉度夏。
这家位于融创智谷园区的企业,已深耕电力15年,从行业新兵一路冲刺,成长为配网不停电作业综合服务的“小巨人”,发展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高速成长的背后,科技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今年,在洪山区科技成果转化联络员的对接下,企业与湖北大学教授团队已达成意向合作,准备共同开展‘绝缘斗臂车项目’研发。”企业负责人说,技术创新作为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手段,将一路伴随企业成长。
今年,洪山区入围创新百强区榜单,排名全国第九,在入围的武汉市城区中位列第一。42家企业上榜湖北省第五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上榜企业数量位居全市中心城区第1位,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至77家。
洪山区科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洪山区大力培育了里得电科、驿宝通等高成长型企业,辖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仅质量高,且储备量充足。
湖北省首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落户洪山区,新机遇下助力区域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迭代升级,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跃升。
产业延链条、链条成集群,在区域创新动能澎湃涌动时,洪山区还积极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全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今年,洪山区着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打造华中地区首个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产业园融创智谷和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创新创业基地烽火创新谷。
武汉虹旭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深耕探索互联网大数据处理、分析与预警、终端安全防护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都有科研合作,且接近一半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毕业于洪山辖区高校。”企业负责人介绍,除了持续享受洪山区高校人才红利外,企业发展和产业集群更是密不可分。
今年年初,工信部公布了全国首批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其中洪山区光通信设备及光电子器件制造产业集群榜上有名。经过多年发展壮大,已形成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生态,成为湖北省“光芯屏端网”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率先形成完整的光电融合工业体系,是我国参与全球光电子产业竞争的“排头兵”。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智力密集、高附加值、低能耗等特点,是促进区域经济新旧动能转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之一,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洪山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洪山区未来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武汉创意天地是国内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近600家,已经形成了艺术原创、工业设计、游戏、动漫、直播等全品类文化创意产业链,培育出精臣科技、南拳互娱、掌游科技、道森传媒等一批隐形冠军企业,聚集了北大高科、筑梦科技、星际互动、扬程互联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今年,洪山区入围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30强,在文化产业综合发展、产业生产力、产业影响力、产业驱动力等方面表现亮眼。
目前,一批文化创意企业正在结合互联网、数字经济等领域实现转型发展,将夯实洪山区以出版传媒为主导,数字休闲、动漫游戏创意设计为支撑,软件研发、数字传媒、工艺设计、影视延展聚集的文化创意产业格局。
盘活“土地存量”促进“发展增量”
武钢云谷·606园区。武钢集团供图
7月28日,洪山经济开发区北港工业园内,一座24层高的“摩天工厂”格外醒目。随着新建成的天辉医用生物材料产业园二期项目投用,这个产业园的面积从1.7万平方米“向上生长”到8万平方米,不久后,一批研发、生产、物流企业将入驻这里做“邻居”。
曾经的北港工业园内,两层高的厂房里生产线热火朝天。但随着城市发展,受工业用地制约,产业发展空间日益紧缺、用地成本不断攀升,园区部分企业发展遇到瓶颈。
如何拓展中心城区“寸土寸金”的土地资源?2017年,洪山经济开发区在全市中心城区里率先启动“零土地”技术改造工程,规划提升北港工业园的容积率,新增建筑面积约34.5万平方米,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空间革命”。
上半年,北港工业园内7个改造升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计划明年年底陆续建成投用,一座聚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的现代化工业园不久后将焕新归来,为洪山区重大项目建设及产业转型升级蓄势赋能。
青菱生态科技城是武汉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工业园区之一,聚焦推动新材料、氢能、大健康、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展,也是洪山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在洪山区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多个位于青菱都市工业园内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推动新兴产业发展。6月,洪山区在长三角成功签约9大重点项目,青菱生态科技城拿到了6个“落户名额”。
今年来,随着马应龙大健康产业园、小熊U租IT智造园、中科锐择光电科技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接连落子,当下的青菱正成为产业发展的“热土”。
用“交通优势”放大“产业优势”,靠近武汉站这一全国高铁网重要枢纽的杨春湖片区,今年也正在加速重点区域建设。
据介绍,位于洪山辖区的杨春湖高铁商务区正打造最为密集的甲级写字楼宇群:规划及在建的甲级写字楼超过15座,其中超甲级4座。
作为杨春湖高铁商务区的重点项目之一,武钢云谷·606园区从老旧工业厂房蝶变为文创新高地,首发区占地约100亩,将聚焦科创、文创企业,构建总部经济,助力杨春湖高铁商务区实现快速腾飞。
以城留人促产
青菱片区制造业正在蓬勃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流动往往伴随着技术、资金、信息等多方面要素流动,蕴含着充沛的发展动能。
作为大学之城的洪山区用心呵护人才这一“金凤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上半年,洪山区持续围绕“大学+”,深挖资源整合力量,大力推进“学子聚汉”工程,新增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约1.5万人。
以产业吸引人、以城市留住人,洪山区培植人才发展沃土,解决系列民生实事,推进基层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尽最大努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提供广阔天地。
发挥学城优势
厚植人才沃土
7月1日,洪山区发布“才聚洪山·1314计划”,发起成立洪山区科创青年人才联盟,深入推进“学子聚汉”工程,着力构建新时代校地合作实践育人新模式。
上半年,10名产业领军人才、20名优秀青年人才入选“洪山英才”,高层次人才库充实至580余人。洪山区搭建平台助力企业优化人力资源,建立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库和高校需求信息库,“一对一、点对点”为企业、高校提供对接服务;打造“大学之城就业节”服务品牌,开展就业指导、职业规划、专场招聘、政策宣讲、人才测评等多项就业服务活动。
上半年累计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就业援助月活动和就业节校园招聘会活动51场,累计邀请1948家(次)用人单位参与,提供就业岗位超5万个。
为破解外地大学毕业生来汉就业创业难题,洪山区结合全市要求,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配套完善、商业楼宇集中的区域选址,推出全市首家酒店式青年人才之家洪山驿站,为外地来汉求职创业大学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拎包住宿和就业创业综合服务,营造人才近悦远来的良好氛围。
让人才安身、安心、安业。上半年,洪山区围绕民生所需,保障“急难愁盼”项目加紧建设。秋季开学时将有9所新改扩建学校投用,新增义务教育学位约15270个。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建设工程已进入冲刺收尾阶段,院区将于今年底开院试运行,辖区内三甲医院再添一所。积极创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利用家庭签约医生和全科医疗服务解决市民就近医疗问题,推动形成家庭—社区—医院—社区就医轴,极大方便辖区居民。稳步推进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升养老服务质效。
上半年,洪山区全面推进路网升级,区域路网颜值和通行体验的提升受到周边居民的认可。一批民生道路建成通车,补齐白沙洲片区交通短板,打通南湖片区交通堵点。围绕青菱科技生态新城、杨春湖高铁商务区等重点片区的招商引资需求,统筹推动周边路网规划建设,畅通产业人流、物流。一批市级骨干路网项目、区级微循环路网即将完工,将进一步打通洪山区对外连通道,完善区域微循环路网。
以学城联动共建美好家园
科创企业聚集的烽火创新谷。
洪山街道保利心语西区社区,毗邻创意天地园区,是一个以外来在汉创业就业年轻人和随迁老人为主的商住型社区。曾经,语言不通、生活圈子狭隘、归属感缺失是这些随迁老人面临的生活“隐痛”。
为让随迁老人更快融入本地生活,社区多次走访,根据老年群体需求,打造“银龄学院”项目,挖掘小区内有特长的老年居民担任学院教师,开发特色课程,全年80%左右的课程由小区老年居民自己讲授,实现师资力量由居民推选、课程安排由居民商定、教学效果由居民评议,让随迁老人在“教”与“学”中找到了新朋友、新生活,提升了归属感和幸福感。
洪山区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育邻、聚人方面的独特作用,依托社区教育学院和社区教学点,针对居民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活动,同时以社区教育为牵引,让更多居民认同共同缔造理念、参与共同缔造活动,着力形成共同意识、塑造共同精神。
7月下旬,围绕深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立足辖区资源优势,发布共同缔造专业帮辅团队招募令,着力通过组建“四团一组”,即高校专家智囊团、职能部门技术团、领导干部资源团、下沉党员服务团和区街两级联络组,引导各类人才聚焦微规划、微改造、微治理,在专业辅导、资源链接、跟踪问效、示范带动等方面发挥作用优势,与居民群众一起共建美好家园。
关山街道武职社区利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资源优势,成立由校纪委副书记任队长、30名在校博士为成员的“博士服务队”。服务队聚焦居民需求,通过“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博士接单”,已开展理论宣讲、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科学普及等服务活动20余场,为社区共同缔造注入了“智慧力量”,提升了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
近期,洪山区制发深化共同缔造试点工作方案,召开工作推进会,全区共同缔造试点小区数量从9个增加至186个,确保每个社区都有1个试点小区,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态势逐渐形成。下一步,全区将在深刻把握共同缔造理念内涵的基础上,从居民群众想干的实事入手,充分激发居民群众参与社区自治、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让“共同精神”在城市社区生根发芽。
以更大力度推动产业转型
“5G+工业互联网”助力企业实现从制造到“智造”。
下半年,洪山区将从稳住房地产增长、推动转型升级、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狠抓项目招引落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等五大方面,在打造增长点、形成支撑力上下功夫。
锚定一个方向,带动多条产业链。建强区“双招双引”工作专班,重点围绕四大主导产业,通过驻点招商、海外招商、资本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招引一批体量大、质量高、结构优的好产业项目,增强发展后劲。深入学习苏州工业园“十个一”经验,在6大产业园区中每个园区选定一个特色产业,与辖区大学优势学科相结合,找准赛道、持续发力、做大做强,逐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目前,随着数十家基金公司签约落户,“虹吸现象”凸显,洪山区已成为创投基金洼地,区产业引导基金入选“2023年中国政府引导基金50强”。下半年,洪山区将继续引灌金融“源头活水”,让产业释放澎湃动力。
加快打通科创和金融堵点,创新投融资模式、资金运作方式,做实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功能,实现“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持续推动创新驱动计划,培育一批金种子、银种子企业,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上市发展,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引导企业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动华中科学生态城、华侨城项目建设进度,创新“施工许可一证制”等措施,推动京山轻机等6个产业项目三季度供地,确保利来汽车等12个项目三季度开工达产,推动澳康达等重点项目落地。
奋楫扬帆启新程,凝心聚力促转型。洪山区将瞄准政策、项目、审批等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打通项目落地肠梗阻,确保项目快落地、快开工。锤炼拼抢实作风,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个一个去研究、一条一条定措施、一项一项来解决,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奋力攻坚,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
观察
坚定信心立足优势
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创新发展
洪山区聚力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以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了千亿级经济体量、千家高新企业的良好基础。今年上半年,市场主体突破19万户,工业投资、招商引资、金融存贷款等指标增速亮眼,区域发展活力迸发,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当前,洪山区正处于抢抓机遇,推动发展能级跃升、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洪山区应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抢抓数字时代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机遇,立足“大学之城”的科教优势,以打造环大学创新带为抓手,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和高质量创新发展核心动力区。
一是加强环大学周边创新生态建设。
健全区校合作工作机制,整合洪山区土地、人才、政策等资源,全力支持辖区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辖区高校主动承接国家重大创新工程,争取更多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洪山。梳理环高校周边科研用地,在武汉理工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周边布局转化平台、高质量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等。壮大创投基金规模,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高标准建设湖北洪山实验室,打造生物种业高端科技力量,突破生物种业关键卡脖子技术。加快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等一批引领未来的高端科技产业项目。
二是打造功能复合的科创商务区、中央创智区。
依托洪山多个环大学创新区毗邻街道口商圈的空间区位优势,构筑武汉大学“信息”经济圈、武汉理工大学“智造”经济圈、华中师范大学“文创”经济圈,高标准谋划标准型示范项目,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促进高端商务、现代服务与科技创新空间融合、业态融合,打造成为以科技创新和高端现代服务业为引领、以创新孵化平台和特色街区建设为支撑、国际国内创客云集的科技创新商务区、中央创智区,创造城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三是强化辖区各板块联动发展。
加强中央创智区、环大学创新带与北港工业园、青菱生态科技新城、杨春湖高铁商务区等区域的对接联动。在青菱生态科技新城规划建设一批高校院所科技产业园区,搭建“孵化—加速—产业化”接力式产业链条,构筑“人才+资本+孵化”创业闭环。
四是打造洪山区大学之城独特的品牌形象。
整合洪山区高校学科优势、校史文化、校园风景以及湖泊及长江岸线水生态等特色资源,与文化出版、动漫游戏等优势产业深度融合,结合辖区青年人口占比高、学历层次高的特点,挖掘文化底蕴,孵化文化创意,塑造洪山大学之城独特的文化品牌形象。
(观察员:武汉市社科院顾晓焱 徐灿 文/洪宣图/洪山区委宣传部)
【编辑:戴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举报/反馈

长江日报

8998万获赞 100.4万粉丝
长江日报·影响有影响的人
武汉长江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