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地每条街每条路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它们都有各自特色的趣闻,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及乐趣。
漳州古城,自唐贞元二年(786年)以来1000多年一直作为州、郡、路、府之治所,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国家级非遗项目7项。1986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5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2015年入选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2017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侨台同辉”是漳州古城特色的最佳概括,值得一游赏玩。
很有趣的是,笔者探访发现,古城有几条道路走向有趣易记,即它们与相关地名所处方位相结合,就可以方位判断道路走向。例如,北京路是南北走向,因为我国首都北京市相对漳州市而言在北面,这样北京路就可容易记住是南北走向。同样,延安(南北)路也是南北走向,因陕西省延安市相对漳州市而言在北面;香港路是南北走向,因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南面,这样上述延安路、香港路也可容易记住是南北走向;台湾路是东西走向,因台湾省在东面,这样台湾路就可容易记住是东西走向。
这四条道路的由来趣事。据有关报道或记载,南北走向的北京路,在老一代的漳州人心中,不把北京路叫北京路。解放前,先后名为“永靖路”和“中正路”,分为渔头庙、市仔头、少司徒、下营、东闸口等多个路段,从北至南直抵江滨,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北京路。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北京路上的市仔头路段,是漳州城里最繁华的地方,有戏院、美食、茶馆、相馆、澡堂等,花街柳巷,几乎所有当时人们生活必需,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其富足、其旖旎、其风情、其世俗的格调和喧哗和当时的夜上海相比,另有一种风情。这段风尘,在民国之后,成为北京路最后的繁盛,留存在少许亲历者的记忆里。北京路地处温泉带,从宋代开始,就有人建立浴池。漳州工人温泉疗养院里,更是藏有全国第二大间歇性温泉大喷泉。像漳州这样在中心市区有温泉地热田的城市,全国罕见。甚至周边上公里的宾馆(酒家)都在此打井建引伸管道使用此处温泉。现北京路改建后,修缮了骑楼,将逐步开发温泉度假酒店、温泉民宿、特色餐饮等服务项目,以恢复北京路往昔的繁华。
南北走向的延安南路,从古至今是漳州的一条主干道,是商业命脉之一,是旧漳州城的中心地段,从中山公园东门至台湾路口段旧称马坪街,往南旧称断蛙池,全长766米,宽8米,是旧漳州最宽的马路。民国8年,陈炯明率军进漳建立护法区时,拆城墙修马路,从修文西路口往南路段都是骑楼建筑,当时陈炯明特地将黎元洪(民国第三任总统)授予的“定威将军”称号用来命名此路,将马坪街段称定威北路,往南至断蛙池段称定威南路。北伐胜利后,民国政府将定威南、北路合并改称为三民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三民路改称为延安路。1954年拓通延安北路后,改延安路为延安南路至今。这条路两旁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店。明末清初,这一带有十多家金银店铺,号称漳州金铺第一街,中华民国的中央银行、农民银行、交通银行三大国家金融机构均在此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现还保留着“中国工商银行”历史风貌旧楼。还有琳琅满目的各色小百货店,形成热闹繁华的市场景象。中段西侧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漳州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四大孔庙之一的漳州文庙(大成殿),东侧有“文革”时期的毛主席语录遗迹。
南北走向的香港路,北起台湾路,南至博爱西道,古称南市街,形成于唐代,是唐宋至明清时期漳州古城的中轴线。清末至民国初期,由于工商业的发展,香港路南端的九龙江边形成了河运码头,香港路逐渐成为漳州南部的主要商业街,商贸云集,其繁华在清末民初达到鼎盛,主营民俗用品、餐具、炊具等。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香港路始终是漳州小商品的主要集散地。路上分布着众多文物古迹,至今仍保留有明清至民国期间的历史风貌建筑,其中有两座最引人注目、保存最完整、石仿木结构、工艺精湛的明代石牌坊“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坊上遍布浮雕、镂雕的龙凤、花卉、鸟兽、人物(含洋人四力士)等艺术的珍贵实物,形象生动,巧夺天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路的两边是典型的闽南骑楼式建筑,现存有很多民国时期的老字号牌匾。此外,在这寸土寸金的商业宝地内,两牌坊间且与打石巷入口处二楼留存有5平方米的全国最小空中庙宇——伽蓝庙,庙内伽蓝圣王俯视了古街的沧桑风云,默默地保佑着一方平安。
东西走向的台湾路,东起北京路,横穿延安南路,与香港路形成一个丁字形的历史商业街区,原称雨伞街、府口街、卫口街等,二十世纪改称现名。现为历史景观与现代商业的奇异结合,保留着丰富的文物、民居等历史遗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对建筑学有兴趣的市民、游客乃至学者可以到此细细研究一番。东段是骑楼式的店面,古时是雨伞店最集中的路段;中段是中西合璧式的建筑,洋溢着南洋风情;西段是闽南风格的民居,医药、文具、鞋帽、皮货等各类店铺云集一街,热闹非凡。中段中西合璧建筑物上那些或中或洋味十足、栩栩如生的雕刻,可以让人有难分中外的感觉,并回味漳州古代和近代对外开放和贸易交流的繁华情景;“商务印书馆代理处”的牌匾,说明了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对闽南古城的深刻影响;“天益寿药店”“采芳”“新生”“万圆钱庄”“捷祥”等字体各异的商家字号,展现“海滨邹鲁”的文化底蕴;有家“金葫芦齿科医院”相传由夫妻俩合开的牙医诊所,楼面上有副对联“庄有元先生牙科、施懿慈女士镶牙”,在民国初期是引来无数牙病患者的品牌,成为这条路上的一个别致之处。这些老字号招牌及字体是历史文化的印痕,引人注目,会让书法爱好者爱不释手。1999年,修缮整治了台湾路,使老街恢复了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历史风貌,重新焕发了光彩,彰显了整洁平坦的古石板路、古色古香的花木窗、红黑相间的油标砖、书法颇佳的老字号招牌等,再现了明清风韵。一些来漳州投资的台商说,漳州的台湾路和台南的一些旧街道很相像。如今的台湾路横卧在九龙江畔,默默连接着历史与未来,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氛。
邵爱霖
来源:闽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