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新浦新区新舟镇沙滩村不仅风景秀丽,也是贵州的一个文化高地。高程 摄
沙滩文化是多彩贵州的一个鲜明符号,它传递的人文内力,坚韧而笃定。“万马如龙出贵州”,究其精神原动力,可以看见沙滩文化强大、执着的身影。百余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虽如白驹过隙,但它夯积的文化因子,有力地推动着地域文化和教育的进程。
黔北文化风景眼
日前,记者走进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镇乐安江畔的黎庶昌故居,木结构建筑,石板铺就的院坝,石条夯实的地基,似乎在讲述着旧宅主人风起云涌的生动过往。
黎庶昌故居是了解沙滩文化的一个窗口。陆青剑 摄
清朝首批走向世界的外交官、沙滩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黎庶昌,就出生在这里。故居内存放有黎庶昌生前使用过的部分家具、文具和介绍他生平事迹、著述的展示资料,陈列着沙滩文化代表人物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等先贤的部分手迹、书法遗作,以及有关沙滩文化的诸多物件。
黎庶昌故居陈列的资料。
黎庶昌的传奇始于乐安江畔的沙滩村。沙滩村这处籍籍无名的所在,成为“沙滩文化”的发祥地,成就了黔北的一段人文佳话。从明末至清末民国初300余年间,沙滩产生了数十名举人、进士,尤其是晚清时期,涌现了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数十位文人学者,其著述达221 种、2000余万字,内容涉及经史、诗文、音韵、地理、训诂、版本目录、金石、书画等领域,多方面的文化学术成就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沙滩文化”成就曾名噪华夏文坛。20世纪40年代,浙江大学史地研究所张其昀主编的《遵义新志》称:“故沙滩不特为播东名胜,有清中叶曾为一全国知名之文化区”。
“沙滩文化”在教育、学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辉煌。教育上,郑、莫、黎三家数代以教育为主业,执教遍及贵州省内外,桃李满天下。学术上,郑珍父子是晚清的汉学大师,莫友芝是金石和版本目录学大家,郑珍、莫友芝史学著作有多种,二人合编的《遵义府志》,梁启超称之为“或谓为府志中第一”。文学艺术上,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三人都擅长诗词和古文创作,都有文集行世。郑珍、莫友芝为清末宋诗派代表作家,黎庶昌为散文名家。三家多有擅长书法、绘画者,著作丰富,已刊行论著80多种、600多卷,未刊者近百种。据民国《贵州通志·艺文志》载,在清代贵州的著述中,沙滩人及“沙滩文化”传人的著述占 1/3。
郑珍长于经学,撰写有经学和文字音韵研究专著10余种,已刊行的经学著作有5种,即《巢经巢经说》《仪礼私笺》《考工轮舆私笺》《凫氏为钟图说》《亲属记》,另有两种已遗失。郑珍的经学采用传统的考据方法,每有一疑都穷究原委,因此受到当时学术界的推崇。当代新编的《辞源》中有不少的古字释义,注明参考郑珍《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郑珍的《汗简笺证》,是清代系统研究《汗简》的唯一专著。
《遵义府志》雕塑。
莫友芝与郑珍一样著述甚丰,诗词文有《影山草堂学吟稿》《郘亭诗钞》《影山词》《郘亭日记》《郘亭信札》等。学术著作《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韵学源流》,见解独到,精审确切,《韵学源流》甚至被高校当作文科教材。莫友芝还潜心于目录版本学的研究,成果丰硕,传世著作有《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二书为古籍版本研究者的案头必备之书。莫友芝广泛收集明代贵州一地诗人的诗歌,编成《黔诗纪略》三十三卷,近百万字,贵州的历史文化、山川地理、风土人情、贤达人物等藉此得以传播。
沙滩三贤——郑珍、莫友芝、黎庶昌。 邓永平 画
比郑珍和莫友芝生年稍晚的黎庶昌,曾署理江苏吴江、青浦知县,后随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出使欧洲诸国任参赞,后任驻日本公使。尽管忙碌为官,但因文字造诣深厚,黎庶昌一生著作达20余种。他担任外交官的期间,考察域外山川风土、社会制度,撰有《欧洲地形考略》《西洋杂志》《奉使伦敦记》等,使得当时的国人大开眼界。其在文化学术史上最大的贡献,是辑集编印流落在异邦的古籍,汇刻成《古逸丛书》200卷,可谓洋洋洒洒。晚清时期,黎庶昌还是桐城派曾门四弟子之一。
黎庶昌手迹。李连昌摩刻 陆青剑 摄
有意思的是,郑珍、莫友芝、黎庶昌3家互为姻亲。如此以耕读传家作为纽带的特殊关系,推动了家族性文化的阔步迈进,促进了沙滩文化的形成。与其说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的成就编织出璀璨的文化风景,不如说沙滩的耕读传家风尚延伸出一个地域性很强的文化符号,不管在过去还是现在,都产生广泛的影响。华东师大图书馆馆长胡晓明的评价让人亮眼:清史没有“沙滩”,清代就是一片沙漠。
禹门寺,郑珍、莫友芝、黎庶昌曾在这里读过书。陆青剑 摄
距黎庶昌故居不远的禹门山上,有一座精巧简朴的寺院,这里曾是当年黎氏的家庙。家庙增设学堂,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就曾在这里读过书。明万历初黎朝邦父子于此修建沙滩寺,清初沙滩寺改称龙兴禅院,顺治年间易名禹门寺后,广建禅院及藏经楼。黔北战乱,寺庙毁于烽烟,光绪二十年(1894年)黎庶昌重修。寺外古树参天,曲径通幽,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在摩崖上的题词清晰可见。
一生钟情一生痴
遵义市文史专家李连昌认为,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蜿蜒的乐安江边,走出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其影响深远的学术成就,堪称贵州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而务本求实、崇文养德、自信开放的“沙滩文化”,也成为遵义文化的一面旗帜,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理想而奋斗。
李连昌今年77岁,记者到位于红花岗的他家探访时,他正在围茶秉书。他手里捧着一册形近字古籍说,这是他在民间淘来的宝贝,是个孤本。“从印章上看,这个孤本是黎庶昌父亲黎恺的藏书,上面都是五言韵文,作者把容易混淆的形近字排在一起进行对比、甄别,由此可以看出写这个孤本的人,文字功底深厚,且很有学问。”李连昌说他目前正在研究这个形近字古籍,如果有机会影印出版,他就把它捐出去,让它在更为合适的地方发挥作用。
从印章上看,这本古籍是黎庶昌父亲黎恺的藏书。陆青剑 摄
从20世纪80年代,李连昌就开始在新舟镇的沙滩附近寻访古籍,搜寻到200多册。搜集古籍,李连昌都是自掏腰包,加起来有五六万元。搜集沙滩文化古籍的同时,他还把精力放在名人关于沙滩文化的诗文石碑搜寻上,几年前他在中华书画网征集线索,虽反馈不多,但也有收获。
禹门寺的碑林,都是李连昌一块一块摩刻的。陆青剑 摄
让那些石碑上关于沙滩文化的文字出现在大众视野,成为李连昌的一个执念。他在距沙滩不远的在禹门寺建碑林,碑上就刻录着名家对沙滩文化的评价。10多年来,他陆陆续续刻建了30多块石碑,石碑上的文字根据名家的手迹摩刻,这些名家包括曾国藩、梁启超、章士钊、黄宾虹等。收录名家手迹资料,李连昌都是自己掏腰包,但他乐此不疲。
“一代宗师黄宾虹根据郑珍的一首诗的内容而描绘的沙滩画,因为黄宾虹没到过沙滩,所以画家根据自己以往所见把沙滩画成崇山峻岭。”李连昌说,虽有出入,但很有价值,这个画,他已刻在石板上,如今放在禹门寺那里。
李连昌现在的身份是贵州省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在文献古籍搜集方面,他的作为深受社会赞赏。记者在他家那个貌似大杂烩的楼上,看见好多尚未刻字的石板和已刻好字的石板。对于刻好字的石板,他要搬运到禹门寺进行展示。石板上的字都是他亲手刻的,一笔一划,包含着老人对沙滩文化的浓厚感情。“刻在石板上的字跟名家的手迹很接近,因为我是根据放大扫描的照片来刻的,字迹比较接近原件。”经常,李连昌在楼上一刻就是好几个小时,每块石板刻好,需10多天的时间。
李连昌搜罗制作的拓片。陆青剑 摄
李连昌幽默地说,以前搜集古籍是他一个人,后来搜集名人诗文变成了三人行。他们这个有共同志趣的小团队,走江西,赴陕西,发现石碑上有与遵义有关的文字,经得同意后就用拓片把文字“取”下来,至今已拓了200多块碑,其中有50多块碑反映的是沙滩文化的内容。李连昌在自家屋子的楼上指着一堆拓片对记者说,这些拓片来之不易,每件拿回来都充满艰辛,不过他觉得这很值。“我们搜集关于沙滩文化的石碑诗文,有几个条件必须满足:首先,诗文的作者必须是名人;其次,石碑必须有故事;再次,必须是名人手迹。”
李连昌经常受邀开讲沙滩文化。李连昌供图
一次,李连昌得知陕西汉中武侯祠的一块碑上有黎庶昌写的关于诸葛亮的诗文,便驱车直奔汉中。他了解到,当年黎庶昌回贵州老家为去世的母亲尽孝,复职时经过汉中写了这篇《吊武侯文》,文字被刻成碑存立在汉中武侯祠里。汉中是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地方,而黎庶昌一直崇敬诸葛亮。“我们去的时候,武侯祠不允许拓片。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最后才允许我们拓了。”李连昌说,拓片时要捶打白纸上千下,虽说辛苦,但他很快乐。
古韵遗风代代传
从某种角度看,李连昌的梳理、传承实际上也是沙滩文化的一部分。而作为遵义市沙滩文化研究促进会会长的黎铎,在研究沙滩文化方面因为“黎氏直系后裔”这个优势,似乎更有“地缘”之机。
遵义市沙滩文化研究促进会会长黎铎。陆青剑 摄
黎铎一家都在遵义师范学院工作,妻子、女儿都是老师。退休后,黎铎就把精力投入到沙滩文化的研究上。他说,这些年,遵义市集中力量搜集整理沙滩文化资料,出版沙滩文化典籍,推出了《郑珍全集》《莫友芝全集》和《黎庶昌全集》。其中《莫友芝全集》就有两套,一套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剑主编,另一套由黔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梁光华主编。而《黎庶昌全集》,则是他和仁怀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龙先绪合作的结晶。
梁光华主编的《莫友芝全集》。陆青剑 摄
“沙滩文化的资料搜集整理基本齐全,有475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出版的三大全集1500万字。两者加起来近2000万字。这两大项工作花了10年的时间,而我参与其中也有8年。”为沙滩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弘扬而付出,黎铎觉得“这份工作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身为遵义市沙滩文化研究促进会会长,策划、组织各种活动已成为黎铎的一种生活日常。至今,该促进会已举行4次学术会议,包括郑珍和莫友芝诞辰200周年学术活动、黎庶昌诞辰180周年学术活动,以及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而3套论文集的推出,凸显沙滩文化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黎铎介绍,促进会还和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合作,在遵义沙滩举办过一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加拿大、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专家学者积极与会,用黎铎的话说,“影响还是很大的”。
扩大外延是沙滩文化守正创新的一个方式。图为遵义沙滩文化研学基地启用。魏风 摄
这个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一个是,我国大学硕博士的论文,在举行这几次学术会议之前,研究沙滩文化和郑莫黎的仅是个位数。黎铎发现,学术会议举行之后的几年里,我国大学锁定“沙滩文化”的硕博士跃为七八十个,沙滩文化研究升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学者成了沙滩文化研究的新生力量。
“九九重阳晒诗会”是遵义市沙滩文化研究促进会开展的亮点活动,同时也是遵义市级非遗项目。晒诗会始于郑珍时代,黎铎介绍,那时先贤们在每年春天的三月三、秋天的九月九举办晒诗会,已成为一个传统。“黎庶昌当年在日本工作,每年遇到这两个时间节点都要举办晒诗会。现在我们举办的晒诗会,是对这个传统的一种继承。”黎铎认为,对于沙滩文化的研究,一定要与现实结合起来才有时代性。
“九九重阳晒诗会”,看看这些新作的韵味。黎铎供 图
这几年举行的“九九重阳晒诗会”,参会人员有老师、学生、干部、农民等,只要热爱诗歌,都可以写出来,然后展示给大家看。活动至今已举办6届,第一届很少有农民写诗参加,近些年农民和孩子们都参与进来,“第一届与会者40多人,到2021年发展到150多人,说明晒诗会能吸引人。”在黎铎看来,这是一个诗歌普及活动,这样的活动在全国也不多见。
让黎铎高兴的是,沙滩文化进校园已初见成效。原先的新舟禹门小学更名为沙滩文化小学后,遵义市沙滩文化研究促进会就跟该校合作,开办诗歌班和书法班。记者在沙滩文化小学3楼的两间教室看到,两个班的孩子们或认真地朗诵诗歌,或挥毫书写,样子特别认真。该校校长说,校园文化以“沙滩文化”为引领,从开办传统文化班到校园里道路的命名,乃至宣传橱窗、墙画的内容展示等,都要注入沙滩文化元素,突出学校的地域文化特色。
诗歌班的孩子们在听老师讲课。陆青剑 摄
书法班的孩子们挥毫临帖。陆青剑 摄
“沙滩文化从平时的教育中慢慢浸润,比如吃午饭时,学生在排队等候的间歇背诵沙滩的‘八景’,这样沙滩文化就像种子一样种在孩子的心中。”刚从沙滩小学退休的教师黎镜是黎铎的妹妹,是沙滩文化的坚定追随者,退休前就曾在诗词班给学生上课。她说,很多文人都写过沙滩八景,但最有名的是黎庶昌的父亲写的那8首诗。“细节,往往最能进入心灵深处。”
黎氏家庭的发蒙仪式要在孔子像前完成。黎铎供图
学识盈余,始于发蒙。遵义许多人家的孩子每逢4岁4个月4天这个时间节点,都要举行发蒙仪式。发蒙仪式要拜师,如果父母可以胜任,孩子就拜父母为师,举行一个很正式的拜师仪式。如果家里没人可以当“老师”,家长就要提着糖食果品之类的礼物,带着娃儿到已“物色”好的老师家去拜师。拜师时,孩子要向老师磕头致礼。老师对着孔子像,教孩子写一个“人”字,并送给孩子一套笔墨纸砚。
为什么写“人”字?黎铎说,因为“人”字是两只脚,一只脚是德,一只脚是才,德才要兼备,如此做就是让孩子知道“人”的含义。家长带孩子回家后,在自家堂屋里告诉先祖,娃儿4岁了,可以读书学习了。“这个传统如今正悄然复兴,相信有一天会四面开花,沙滩文化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这些后人。”黎铎说。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
视觉/实习生 朱海勇
编辑/陈江南
二审/赵相康
三审/黄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