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冬天,刀郎从工作室出来,一推开门,漫天大雪,只听旁边有人说了句:“这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啊……”刀郎灵感迸发,顿时返回工作室,拿起乐器弹唱起来。八楼的二路汽车,飘落的黄叶……

仅仅半个小时,一首歌就出来了。他没想到,这首歌日后竟会响彻大江南北,传唱十几年。刀郎的命运,也因此改变了。

落魄的岁月里踏上西域土地

20岁的时候,刀郎结婚了,还有了孩子,可当时他还在到处“跑摊走穴”,足迹遍布四川、广州等地。奔波中,一家人过得十分拮据,刀郎意识到自己没办法给妻子一个完整的家,也没能力给妻女更好的生活

更可悲的是,他还无法承诺什么。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男人,口口声声说“会给你幸福的生活”,怎么听都像是花言巧语。

刀郎索性什么都不说,妻子渐渐地也受不了刀郎,两人开始吵架,生活很不顺,几乎天天都要吵一次。他们的生活也经常遭遇不顺,妻子将一切苦难归结于刀郎没有能力。有一天妻子实在受不了,收拾行李悄悄离开了。

那段鸡零狗碎的日子,刀郎称之为“贫贱夫妻百事哀”

离婚之后,刀郎陷入低谷,很颓废,整天醉生梦死,连为什么活着都不知道,更别说音乐理想。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多,直到他遇到新疆姑娘朱梅。一个是新疆的,一个来自四川,身在他乡为异客,两人诉说着内心的苦闷,久而久之走进了彼此的世界里

在海南相互依偎的那段日子,他们聊起了音乐,说到新疆民乐,给了刀郎极大的震撼!在刀郎心目中,中华民族音乐的源头在新疆、西藏或者内蒙,所以他想到这几个地方去寻找音乐的灵魂。

刚开始,他除了在朱梅口中能够得知新疆的人文情怀,但具体对新疆没有太大感觉。他偶然想起小时候听过的藏歌,觉得很不错,就在西藏和新疆两个地方,选择了西藏。

结果去了西藏待了两个月,实在适应不了那边的气候,只能又回到了海南……

这次西藏之行,给刀郎还是带来不小的挫败感,去了两个月,一首歌没有写出来,反倒被折磨得很苦,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追寻的道路

幸好当时朱梅陪伴在身边,不然刀郎还真熬不下去。

一次看电视,看到一个讲述新疆维吾尔族的故事,他对剧情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电视剧的主题曲、插曲给刀郎留下深刻印象。

主题曲和插曲很好听,听到的第一感觉就十分震撼的那种!

于是刀郎就跟朱梅说了自己的感受,朱梅顺势给刀郎提议,要不去新疆看看?那里可能比较适合你。

刀郎被西藏之行整得有点后怕了,没有马上同意,直到过了一段时间,朱梅的母亲打来电话,生病了需要人照顾,朱梅必须马上赶回新疆去。

就这样,在1995年的某天,刀郎第一次踏上了新疆这片西域土地

决定在新疆扎根

刀郎来到新疆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舒服,浑身通透、自在。朱梅的家人对刀郎很热情,好酒好菜欢迎他,拉着他载歌载舞。

每天不谈苟且,只谈生活,唱歌跳舞,一切烦恼都抛之脑后,有音乐、美酒,爱人,还有一望无际的荒凉和旷野,有那么一刻,刀郎觉得这就是自己寻觅已久的天堂。

住了一段时间,朱梅问刀郎:“还习惯吗?”刀郎说:“我大概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了!”

确实,从这个时候起,刀郎就有了扎根新疆的想法,但中途也有过动摇,主要是因为在新疆很难找到机会,理想不能当饭吃,一边要玩音乐,一边还要生存,这是一个需要自己融合的事情。

他特意打电话问朋友,朋友告诉刀郎,要想有发展,就必须去广州或者北京,只有在那两个地方,才能真正让别人听到你的音乐。这两个地方,刀郎之前都去过,他感觉大都市不太适合自己,喧闹、灯红酒绿,会吞噬自己内心的净土,就算有了机会,也会随之迷失自我。

离开新疆,以后会有更大发展,但是理想会丢掉,留在新疆,可能一辈子不会有太大发展,不过理想也不会破灭。怎么选?刀郎无比纠结。

终于,他想通了,留在新疆,永远追随理想,做最真实的自己。

朱梅对刀郎说:“如果你想去广州或者北京,我也会支持你。”刀郎笑了:“条条大路通罗马,我是做音乐的,踏踏实实做好音乐就够了,至于这辈子有没有机会,就留给老天。

四川小伙的飘零半生

刀郎原本是一个四川小伙,老家在内江资中县罗泉镇,父母是县文工团的演员,罗林从小耳濡目染,爱上了音乐,加上天生的文艺细胞,小时候就开始学习乐器,渴望登上舞台演唱。

不过,罗林小的时候爸妈总是外出演出,家里就剩下他一个人,孤独总会无缘无故地袭来,唯一排解和陪伴的只有音乐

音乐就像他的伙伴好友,一直默默陪在身边,所以从这个时候起,就对音乐有了一种“洁癖”,不允许它被世俗弄脏了,这种“洁癖”伴随了刀郎一生,从未改变过,即使成名了,他也始终坚持初心。

确立了音乐梦想之后,罗林开始登台,刚开始没有太多的机会,就参加各种比赛。后来,他参加了“资中之春”的文艺调演,得到了不错的评价,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道路。

17岁那年,刀郎决定离开家乡,而且想法很迫切,主要是逃避,因为当时哥哥意外离世,父母很痛苦,一个家也变得很沉闷,这种情况下,刀郎就想暂时逃离这个地方……

还有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己的音乐理想。因为在资中这个小县城,根本没有条件和环境去接受系统的音乐学习,刀郎很清楚,要想真正走上音乐这条道路,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找到一个老师,一帮朋友,一起走这条路才能走下去。

关于学音乐这件事,父母的态度模棱两可,他们都是从事文艺工作的,知道这一行不好干,可那又是儿子的梦想,不能去打压。

所以当选择权交给罗林时,他义无反顾选择离开,去追寻梦想,但是这条路走得并不顺利,之后去内江的歌厅唱歌,挣得还算多,但很不稳定。

于是,他就到处飘零,去重庆,走出四川,南下去广州、海南……这些年走的这些路,就像他的音乐道路,十分波折。

然而,他始终没有放弃,一段失败感情后又遇到了另一个心爱的姑娘,机缘巧合下来到了新疆,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里。

那时的罗林,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在新疆这块净土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然后一辈子就沉浸在这个世界里,永远不要被世俗给玷污了自己的音乐

在新疆各个地方行走时,他见识到了这里的美景,这种美是之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和都市的霓虹灯不一样,纯净到一尘不染。

罗林给自己取名“刀郎”,这是新疆维吾尔族的自称,也是新疆一个地名音译,他决定将一生留在新疆这个地方

刀郎与新疆民乐的“矛盾”

刀郎埋头研究音乐,为了生活又进入新疆的一家唱片公司,一边工作一边写歌,1997年到2002年这五年时间,创作了很多歌曲,不过并没有得到赏识,他把自己的歌投出去,别人都说他写的是垃圾!

2003年,刀郎发布《西域情歌》这张专辑,其实在新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很多人听到了刀郎的名字,但始终走不出新疆。

可是,这个时候刀郎又有点纠结,如果走出新疆,那么代表的是什么呢?新疆民乐?还是他刀郎?

在他迷上新疆民乐之前,就大量研究过新疆民乐改编的前辈王洛宾的歌,“西部歌王”王洛宾,当年就对西部民乐,其中包括青甘宁以及新疆地区的民乐改编创作,虽然广为流传,被传唱至今。但是很多新疆民族音乐人,并不认可王洛宾的成就,甚至认为他是在“盗窃新疆民乐”

所以,刀郎当时也很谨慎。《西域情歌》在新疆火的时候,没人知道刀郎来自四川,而且他唱得也好,所以还是挺受欢迎的。

不过就在《2002年的第一场雪》火了之后,刀郎就有点担心了,因为当时二道桥一天到晚在放这首歌,放了一个星期,后来有媒体专门去看了CD的信息,监制罗林,演唱刀郎。

刀郎当地人都知道,但是罗林又是谁?很多人就开始质问刀郎,刀郎坦承自己就是罗林,媒体又开始调查他的背景,发现他是四川人,而且还不是在新疆长大的,“矛盾”很快就发生了。仅仅一天时间,就再也没有在二道桥听到刀郎的歌

刀郎讲究原创,他原创的基础,不是拿新疆民乐的旋律来改编,而是去了解一首民乐背后的故事,把这个故事融入到自己的歌曲来。

不过我们现在听刀郎的歌,好像极具浓厚的西域味道,是因为他加入了很多西域音乐的元素,他说自己不想成为第二个王洛宾,只想做好好唱歌的刀郎。

可尽管刀郎一直在努力,他还是遭到很多人的批判,除了主流音乐圈之外,还有新疆的一些歌唱家,比如克里木就批评过刀郎:“原创和新疆无关,翻唱又把我的旋律和节奏都变了,完全改变了原本的意思!”

其实这一点很难去评论,因为有人坚持原创,有人觉得翻唱就是致敬,何况还是带有地域风格的音乐,难怪刀郎在巅峰时期也不敢高产。刀郎自己也表示,当初沉寂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个。

不过,他的沉寂也是好事,至少可以让他自己静下心来创作。大量的时间能够赋予刀郎的,一定是更优质的作品,更加深邃的灵魂。

刀郎一辈子都在做音乐这件事情,他这辈子大概都不会离开新疆,从天南海北地闯荡、奔波,再到择一城终老,刀郎把这一切都归结为“宿命论”。

在他的宿命论中,音乐始终是老不过去的弯。

举报/反馈

元宝的江湖

5.5万获赞 2810粉丝
欢迎来到元宝的江湖,为您呈现精彩世界观!
娱乐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