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通行证办证处。中新社记者董易鑫摄
中新网金华7月28日电(董易鑫)“当时我刚从‘北漂’到‘横漂’没两年,横店说是要办演员公会走正规化管理,我就去了。到了以后工作人员给我发了份合同,满满三页纸,我大致看了眼也都合理,一拍脑袋就签了,成了头一号。”
7月28日,在浙江金华东阳市横店影视城,全国首位“横漂”演员王筱刚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回忆道。
谈及从北京到横店“南下”发展的原因,王筱刚坦言,“自己是被剧组带着来”。
“2002年的冬天,我在北京相熟的一位演员跟剧组来横店拍戏,就把我也喊来。当时,在横店当群众演员的报酬是60元一天,价格不是很高,但是胜在戏多,隔三差五就能接到活。”他说。
得益于横店影视拍摄基地2000年实行的“免场租费”政策,大批剧组来横店拍摄,吸引了不少演员在横店“扎根”。
进入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下称:演员公会)后,科班出身的王筱刚能接到的戏越来越多,最多时一个月拍了32场戏,每日平均收入从过去的60元涨到400元不等。
“跑的剧组多了、演技提高了,就会有导演下次拍戏点名选你,也会时不时给你安排点有名有姓的小角色。那时候我就想,能不能利用这些资源尝试做幕后的工作,一来我自己有搞创作的热情,二来也是想能再多赚点。”王筱刚说。
2005年起,王筱刚成了“斜杠青年”——在镜头前当“横漂”演员、陪导演跑剧组当助理、闷在家里写剧本当编剧……尝试着无限可能。
“我记得我做副导演的时候总是全国各地跑,被导演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连符合要求的群演都找不到,要你有什么用’,这都成了我当时的心病了,直到跟着剧组再次回到横店,问题才迎刃而解。”王筱刚说。
有一次,王筱刚为找不到“露后背的替身演员”头疼,便试着联系了演员公会。随后,工作人员给他拿出一沓照片让他选。
“他一边翻一边说‘前几张是年轻男子,中间有老中青的女性,还有一些小孩,都符合你的条件,你要哪位,日薪都是差不多800元’。看到这么多的选择,我激动得有点手足无措,眼泪止不住地流。”王筱刚说,自那时起,他决定重新回到横店。
2014年至2015年,网络大电影出现流行趋势。王筱刚借此“风口”尝试“自立门户”,担任制片导演并顺利转型;2022年11月,王筱刚的第一部院线电影《天之书》在全国上映,大部分剧情在横店拍摄制作。
今年,王筱刚成为演员公会的一名公益导师,“反哺”助他成长的“家”。“这么专业的影视城确实需要更专业的演员。演员公会的演艺培训中心有许多专业、敬业的老戏骨、老前辈,我很佩服他们,也很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他说。
数据显示,演员公会注册登记的“横漂”演员目前有近13万人,常年在横店拍戏的近万人,成立20年来累计为4000多个剧组输送群众演员和特约演员800多万人次。(完)
举报/反馈

中国新闻网

3979万获赞 638.3万粉丝
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由中国新闻社主办
北京中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