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 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在于发展储能技术,电化学储能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的关键。多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凭借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钟发平带领团队在电化学储能领域不断突破创新,助力持续打造行业可持续发展绿色体系,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
据了解,1981年起,钟发平先后在中南大学攻读有色金属冶金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1991年于武汉大学取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1993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出站,1995年,年仅29 岁的钟发平被破格晋升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2010年担任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2022年担任国家轻工业电池及储能材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
20世纪90年代,二次可充电电池的研究成为世界各国的研发重点。1997年,采用镍氢动力电池的丰田混合动力汽车正式上市,而我国的泡沫镍材料仍依赖高价进口,严重阻碍国内电池产业的发展。钟发平意识到科技成果只有完成工程化、产业化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毅然辞去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工作,亲自主持连续化泡沫镍工程化探索,实现镍系二次电池关键材料——连续化带状泡沫镍的量产,打破了法、日等国家的垄断。2000年11月,钟发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作了《定位国际舞台构筑世界高能电池材料王国》的典型发言,时任科技部部长的朱丽兰接见他时说:“你为中国电池界几代人争了口气。”
作为我国镍系绿色电池技术的主要带头人,钟发平长期从事绿色二次电池、电池关键材料及电化学混合储能的应用理论研究和工程化开发,创建由发改委批复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持完成“863”计划、工业强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多项国家重大任务,并进行了一系列工程化实践。他主导设计了我国首条连续带状泡沫镍智能化生产线,成功打破法、日垄断;系统开发了电池智能化制造装备,优化出宽温域、长寿命、高安全电池正负极配方工艺;他还牵头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电池用泡沫镍国家级标准,形成了从理论研究、工程化实践,到标准推广的完整科技成果体系,为行业大容量、大功率电池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和材料绿色化制造、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成果基于电池安全和寿命的样本大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机器学习方法优化机理模型参数,制定了电池充放电动态控制和多能优化控制策略,首创了多能量源混合柔性调度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混合储能系统,安全风险大幅降低,循环寿命显著提高。
作为一位立志要“把科研成果写到祖国大地上”的科研工作者,钟发平致力于为国家绿色二次电池技术与智能化制造补齐短板、铸造长板,收获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研究成果体系包括电池关键材料、绿色二次电池、多能量源优化,为我国在该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入选国家“万人计划”、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排名第一的授权发明专利115件(含美、日及欧盟5件),发表论文57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
近些年来,为了应对储能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钟发平提出产学研各界应该充分协同,通过强化跨学科协同创新突破储能发展瓶颈。近期,钟发平提出建议,期待各方共同努力,打造储能行业大规模、市场化、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体系,为我国的节能减排事业提供高效、高质量支持。(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