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当地时间7月16日,美国“The Wire China”网站刊登了前《华尔街日报》记者鲍勃·戴维斯对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的专访。
在采访中,坎贝尔表达了他对中美关系现状与未来的看法、在地区与全球层面的意义,并为本届美国政府的印太战略做出辩护。
身为美国一系列对华竞争、打压与遏制政策的制定者之一,坎贝尔的观点明显从美国主观视角出发、旨在服务美国利益,并带有大量对中国外交、发展模式与双边关系本质的曲解及傲慢。在他眼里,中美关系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因为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由美国主导的国际和地区秩序。坎贝尔还声称,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美中关系的本质是“竞争关系”。
对于美方常挂在嘴边的“中美竞争”,中方多次强调,中方不回避、也不惧怕竞争,但反对以竞争定义整个中美关系,打着竞争的旗号对一国进行污蔑抹黑,限制别国的正当发展权利,甚至不惜损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这不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所为。
美国白宫国安委印太事务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
“中美都在谨慎对待近期的一系列互动”
坎贝尔称,过去四、五十年是亚洲漫长历史中一段最好的时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某种“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的诞生。该系统包括和平解决争端、以合乎国际法的方式管控复杂议题,由美国承诺维护整个亚洲和平与稳定所支撑的航行自由等。
他声称,“某些中国所寻求的改变会破坏这一秩序,对美国及其盟友与合作伙伴非常不利。”
坎贝尔否认美国正打压中国发展,“我认为没有任何证据支撑这个说法”。他表示,美国试图确定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并认为美国在这些领域维持领先的能力至关重要。坎贝尔称,美国试图表明,狭义的“去风险”与广义的“脱钩”是有区别的。
以“去风险”取代“脱钩”,是一段时间来西方政客颇为热衷使用的话术。“去风险”的说法看似更温和,但本质却是打造针对中国的“小院高墙”,是更加精细化的“脱钩”。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曾驳斥,以“去风险”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实际上是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本身是在制造风险、扩散风险,没有人能从中受益。
谈到中美关系,坎贝尔表示,在“气球事件”之后,美国又重新回到了寻求与中国进行“谨慎、富有成效的战略互动的道路上”。中美两国都在谨慎对待近期的一系列互动,中方会在互动中表达不满,他相信双方正在标记各自认为重要的问题,“这种外交是有效果的”。
坎贝尔称,他认为美中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外交成果更多体现在建立清晰的沟通管道,以及阐明双方在具体领域的焦虑和关切。
他表示,双方在外交和金融等领域开展一系列更加可预测、审慎的互动符合美国的最佳利益,希望未来某一时刻也能实现军事层面的互动。这些讨论可以稳定双边关系,建立处理意外或误判的沟通机制。
随即坎贝尔话锋一转,声称他不认为这些互动会从根本上改变美中关系的特点,“其本质是竞争关系——过去如此,将来也会如此”。
美国不想做“狂热的追求者”?
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以“国家安全”之名,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之实,援引“301条款”(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俗称)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尽管美国国内不断有声音呼吁取消对华关税,但拜登政府在这一问题上却进展缓慢。
谈及削减关税的问题,坎贝尔声称,在几乎所有贸易领域,中国的活动都面临“普遍关切”。美国正处于评估下一步该如何采取最佳措施的阶段,以解决美中经济关系中“仍然存在的不平衡问题”。
他声称,特朗普政府时期达成的许多关于中国大幅增加采购机械产品、农产品及其他商品的协议,大部分都尚未实现,“中方的缺乏意愿显然一定程度影响了我们的看法。”
戴维斯追问,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在刚刚出版的书中承认,除了采购问题,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兑现了当初的承诺,“难道这不正是一个双方可以在没有太多情绪包袱的情况下开展讨论的领域吗?”
坎贝尔一边回避问题,称自己没有太多发言权,一边又继续指责中国的行动与美国及其伙伴的利益“背道而驰”。
2023年5月26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美国底特律参加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期间会见美国贸易代表戴琪
事实上,美国加征关税的行为才是真正的伤人害己。今年3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特朗普时期对华征收301关税后,关税的成本几乎完全由美国进口商承担。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3月23日回应称,美方301关税措施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做法,严重干扰了中美双边贸易正常开展,破坏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美国的进口商和消费者也深受其害。此前,世贸组织专家组已裁决301关税措施违反世贸规则。美方应倾听国内各界呼声,尊重世贸组织专家组裁决,尽快取消全部对华加征关税,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坎贝尔参与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被问及从过去的经历中学到了什么,坎贝尔称,必须确保美国与中国接触的方式能适应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变化。
“这是一段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时期,意味着每一次与中方的接触都需要精心准备。我们必须清醒地牢记对话的目标,并采取谨慎的方式。”坎贝尔称,应该清楚地表明,美国不想做“恋爱关系中过度热情的追求者”。
未来美印关系更重要?
在采访中,坎贝尔主动抛出了所谓“中俄结盟”的问题,还称欧洲人发现,中国就俄乌冲突采取的很多行动“令他们深感担忧”。
坎贝尔称,现在的美国更关注欧洲地区,“当时(奥巴马时期)的计划是从欧洲转移注意力,更多地关注印太地区。这是一个错误。美国历来在国际舞台上采取的任何有目的行动,都是与欧洲一道做成的”,“他们(欧洲)希望在印太地区开展更有建设性的工作,想和美国一起工作,并对所看到的情况感到担忧。”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一直热衷炒作所谓“中俄结盟”话题。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曾回应,中俄关系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之上,两国始终坚持结伴而不结盟,对话而不对抗,发展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同俄罗斯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造福两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这与某些国家抱着冷战思维不放,到处拉帮结伙,大搞“小圈子”和阵营对抗,处处霸权霸凌霸道的做法完全不同。
在谈及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QUAD)时,戴维斯指出,印度作为合作伙伴一直令人失望。
坎贝尔却称,他相信美印关系是未来对美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且就“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以志同道合的方式在各领域开展合作”而言,印度比中国更重要。
坎贝尔称,印度在提供技术、侨民、教育机会以及渴望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等方面,对美国具有深远意义,“尽管美印关系在很长一段时期中充满了不信任,但是这种不信任已经被抛到一边。”
当地时间6月22日,印度总理莫迪访美,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 图源:澎湃影像平台
美国要“未雨绸缪”什么?
戴维斯提到,坎贝尔曾在全面关注“对华接触”的克林顿政府时期,从事对华关系方面的工作。坎贝尔2018年曾表示美国的“接触政策”失败了,2021年又说“对华接触”的时代已经结束。但是,近一段时间,美国又开始努力重启对华接触。
坎贝尔称,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实行了某种对华“接触加威慑”的政策组合,“我认为现在与当时并没有多少不同,只是如今与中国竞争相关的因素更加重要。”
坎贝尔称,过去美国在中东和南亚过度投资,错过了全球政治在亚洲的主导节奏,“我们反应太迟,可能过于沉迷某种商业层面的交往,而未能注意到,或者刻意没看到,乌云正在聚集。”
他表示,美国将继续开展“对华接触”,但会有一份“清醒评估”,“我们需要继续保持与中国的关系。但需要通过一系列相应的行动来反击中国正在做的部分事情。”
当被问及“历届美国财长都表示,一个强大、繁荣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利益。你认为现在情况仍然如此吗?”坎贝尔一边强调美国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另一边又宣称美国正寻求以多种方式与中国竞争,并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正尝试在各个竞争的领域做一定程度的“未雨绸缪”。
坎贝尔称,美国的目标更多是关于宏观的世界局势,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美中可以建立健康且相互竞争的关系,不过建立这样的关系很有挑战性。美国同时也相信,应该采取措施确保盟友及合作伙伴具备对美国来说至关重要的能力。
2023年7月19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应邀出席阿斯彭安全论坛,与旗语新闻社创始编辑克莱门斯举行专场炉边对话。谈及中美竞争问题时,谢锋指出,我们反对以竞争为幌子打贸易战、科技战。中国不怕也不回避竞争,但美方所谓竞争显然是不公平的。
谢锋指出,首先,美方剥夺了中方的参赛资格,比如美方以莫须有的安全借口彻底封杀华为,华为提出签署“无后门协议”仍不放过,都不让你上场还怎么竞争?第二,美方不是“一对一”,而是纠集盟友“多打一”,还讲不讲规矩?第三,美方还出台“芯片禁令”,禁止向中国出口14纳米以下芯片,就像在游泳比赛里自己穿上最先进的鲨鱼皮泳衣,别人只许穿过时的泳衣,还有起码的公平吗?
谢锋强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方不希望世界降下“铁幕”,也不希望拉下“硅幕”,比谁都不希望陷入“以牙还牙”的恶性循环。美方迄今将1300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各种制裁清单,导致中方无数人失业,影响无数家庭的生计。中国人民不会无动于衷,中国政府更不会坐视不管。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