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见习记者 李燕琦 龙腾 枣庄报道
7月25日,“扮靓‘城市会客厅’ 建设品质薛城”水务领域新闻发布会在薛城区召开。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薛城区城乡水务局紧紧围绕“扮靓‘城市会客厅’建设品质薛城”,系统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将幸福河湖建设成为人民共享的亲水空间,全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薛城区城乡水务局党组成员、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孙向阳,区城乡水务局党组成员、四级主任科员殷明明,区城乡水务局水资源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田超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会上,孙向阳就薛城区水务工作及现代水网建设情况进行介绍。
孙向阳介绍说,近年来,薛城区围绕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发展水经济、改善水民生,积极融入省、市“水网+”行动,以打造现代生态水网为重点,精心实施河湖库水系连通、引湖入薛、周营大沙河流域综合提升等重点水利工程,不断提升河湖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全区河湖面貌持续改善,构建起水安全保障网、水民生服务网、水生态保护网的大水务格局,为“扮靓‘城市会客厅’ 建设品质薛城”贡献水务力量。
高起点规划,构筑综合治水新样板。全力构建绿色生态水网体系,通过科学布局、系统谋划,先后完成《薛城区现代水网规划》《河湖库水系连通规划》,新储备水美乡村建设、大沙河下游段河道治理、薛城区雨洪资源利用等一批省级重点项目,形成“一站四轴、三纵五横、水美薛城”总体布局,实现区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截至目前,已经完成铺设管道30公里,综合河道治理9公里,新建塘坝及桥梁14座,对城区河流实施生态补水,连通河道14条,有效灌溉面积11.6万亩。持续实施河湖库综合治理及引调水项目,有力促进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水域环境的提档升级,现代水网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高质量推进,打造人水和谐新景象。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技术支撑,压实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全力推进纳入省水网清单的重点项目建设。坚持建管并重,汛前完成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450万,对水毁严重的4座漫水桥及生产桥进行改造,确保河湖安澜、群众安宁。稳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投资1000万元,实施常庄街道、沙沟镇等10个村内管网改造提升,接入区级、镇级供水管网,解决1万余人饮水水质安全问题。依托城区原有河道,实施小沙河片区改造工程,框定沿岸7平方公里,搭建水岸交织、城水相依的城市会客厅。目前,已完成小沙河、锦阳河道清运50万立方,完成硬质护坡3公里,铺设污水管线4.5公里、中水管线5公里,正在实施供水管网铺设及亲水平台景观打造。加快推进智慧水务工作,建成具有感知体系、支撑体系、智慧大脑、智慧应用等模块的智慧水务体系,数字孪生底座持续擦亮,让水“动”起来,岸“绿”起来,生态“美”起来,河清岸绿、水治民安、人水和谐的幸福图景日渐清晰。
高标准落实,构建水美薛城新家园。坚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坚决守护一湖碧水。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制定《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方案》,完成对全区22条河流、7座小型水库的一河一策的修编。今年,排查核实完毕155处水利部卫星遥感河湖问题,累计清理河道淤泥、垃圾5000余吨,实现河长制工作新常态。积极探索河道智慧化管护模式,全面启动河湖健康评价,建立健康河湖档案,推动区域水质持续向好。同时,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组织开展“世界水日”“关爱山川河流”等公益活动,搭建公众护水平台,形成合力治水护水的新局面。全力推进水美乡村示范带、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河湖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探索出一条保护河湖、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的共赢之路。
高要求管控,构建生态治理新格局。全面加强水生态保护精准修复,推动提升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坚持水污染从源头治理,投入使用提升改造后的陶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规模达2万吨;投资1.35亿元实施薛城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目前主体工程建设完毕,主要设备安装完毕,正在进行运行调试。积极开展雨污分流排查整治工作,并结合城区雨污分流三期项目,摸排雨水管道 230公里,污水管道207公里。疏通雨污水管道疏通600余米,重新安装500余座污水检查井防坠网,到2023年底,完成现有城市主干道21.3公里雨污合流管网改造。今年以来,探索建立“水资源+司法”保护机制,成立水政执法专班,全面启动水资源、河湖、水保、供排水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强化水务行业监督职能,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水生态环境稳步提升。
孙向阳强调,治水在路上,责任在肩头。接下来,薛城区城乡水务局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做实源头管控、做优雨污分流,做美水域生态,全力打造人水和谐秀美薛城,为打造首善之区生态名片不懈奋斗。
新闻伴读
发布会现场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结合现代水网建设,请介绍下薛城区的典型做法。
殷明明:强化水生态修复。科学规划水网体系。按照“河湖互济、河湖互通、水城交融”思路,科学编制薛城区现代水网规划、河湖库水系连通规划等方案16个,为水系连通工作开展提供遵循。构建水网生态布局。按照“大流域辐射小流域,小流域延伸全区域”思路,构建“一站四轴、三纵五横、水美薛城”的全域现代生态水网。目前,已完成“一站”“两线”骨干输水工程建设,铺设管道30公里,连通河道及骨干沟道14条。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编制“十四五”水利项目规划57个,其中纳入省“十四五”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库的24个,对上争取资金2.7亿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引进社会资本元参与现代水网提升工程,破解资金瓶颈制约。
狠抓水污染防治。因势利导打造水路径。北部以蟠龙河、古薛河为轴线,构建集“观光旅游、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水系长廊;中部以防洪除涝工程为依托,开展锦阳河、小沙河等河道治理,做靓城市河岸风景线;南部以周营沙河为轴线,通过扩挖拦蓄、硬化道路、生态治理等措施,创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持续用力建好水项目。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先后投入20亿元,实施蟠龙河综合治理、院山水库开挖、黑峪水库除渗扩容等重点水利项目12个,治理河流7条、53公里,建设湿地4500亩。依托城区原有河道,实施总投资7.8亿元的小沙河片区改造工程,框定沿岸7平方公里,搭建水岸交织、城水相依的城市客厅,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片区。驰而不息做好水治理。坚持水污染源头治理,投资5亿元,新建第二污水处理厂、陶庄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6万吨/天,有效缓解全区污水处理压力。改造118个老旧小区的污水管网,完成雨污合流主管网改造14.6公里,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筑牢水安全保障。探索数字河湖新路径。通过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区域内的水库、河道、塘坝、农业灌溉水源互相连通,有效改善全区21.6万亩农田灌溉条件。同时提高河道和水库塘坝防洪除涝水平,河道防洪标准从5年一遇提升到20年一遇。加快推进智慧水务工作,完善水利感知网、水利信息网、水利大数据中心3大系统,提升河湖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做活水美乡村新画卷。整合观光农业和红色文旅等特色资源,带动沙河沿岸农业结构调整8000余亩,土地“亩产”效益相比传统种植增加8000余元,有效提升沿河群众的满足感、幸福感、获得感。绘制乡村振兴新文章。以现有水系为中心,把治水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目前,已精心打造陶源坞·蟠龙画卷、九龙泉·归园田居、三湾里·薛河古韵等5个美丽乡村示范区;十里湾美丽乡村片区成功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建成游客中心、瞭望塔、白楼供销社等10余处景观设施,人水相亲、农旅融合的效益河湖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记者:请介绍下薛城区现代水网是如何规划的?
田超:薛城区以重点闸坝、水库为节点,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手段,统筹水资源配置、水灾害防治、水生态保护,构建起“一站四轴、三纵五横、水美薛城”的区级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并与市级水网连通,形成一体化的薛城现代水网,努力践行“保护水生态、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经济、发展水民生”。
“一站四轴”是现代水资源配置网的主节点和主骨架,“一站”为现代水网枢纽泵站;“四轴”是引湖入薛、水系连通、南水北调一期、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 “三纵五横”构成全区防洪排涝的主动脉,“三纵”指周营大沙河、官庄分洪道、蒋官庄河(杨庄沙河);“五横”为薛城大沙河(蟠龙河)、新薛河、蒋集河(薛城小沙河)、袁河、蟠龙河南支,同时通过水系连通、美丽河湖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雨污分流、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全面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区域水环境,建设“以水护城、以水美城、以水润城、以水活城”的“水美薛城”。
水系连通和引湖入薛作为现代水网的骨架,通过建设枢纽泵站,提取微山湖地表水,通过南、北线输水管道,连通薛城南部、西部、北部主要河道水系,向河道、水库、塘坝、灌溉水源补水,并通过自然沟道、管道等连通工程向下游补水,达到地表水、微山湖客水、地下水、再生水的统筹利用,实现区域内水资源优化配置。南线即薛城区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总投资3亿元,铺设15公里输水管道,串连南部13条河道、10座水库、91座重点塘坝、47处小型灌区,大大改变南部区域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建立起以黎旭沙河、杨庄沙河、周营大沙河为主的水网,形成“涝可排、旱有水”的水利工程体系,构建起完整的南部水生态体系。北线即薛城区引湖入薛工程,总投资2.4亿元,铺设34公里输水管道,串连西部、北部主要河道,统筹利用微山湖客水、南水北调二期长江水、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区域地表水等,实现“湖河互济、河湖互通、水量充沛、水质优良”的总体目标。北线工程可对西部薛城区唯一的城市饮用水源地进行回补,涵养地下水;同时向薛城大沙河(蟠龙河)、薛城小沙河等重点河流、水库等进行生态补水,增强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力,改善水生态;兼顾沿线工矿企业、化工园区供水,提高区域地表水和再生水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