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宣布,选择泉州作为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活动的第五处试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教授表示:“这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泉州和中国,在城市层面以文化驱动可持续发展的绝佳机会,并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泉州的平台合力,分享遗产保护的优秀实践。”就在今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古厝新声”新试点活动正式启动,将在非遗传承、跨文化交流、青少年遗产教育三大领域开展系列活动。
两年前的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从二十载接力申遗,到一朝申遗成功,再到坚持世界遗产“社会共建、人民共享”,一路走来,泉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秉承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实践,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以“绣花”功夫做好文化遗产固态保护、活态传承,推动千年古城携着厚重历史积淀和市井烟火气息,向世界传播泉州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而今,在保护和活化利用中更好传承,泉州以文化遗产为媒介,在更广泛的时空里发出泉州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泉州故事。 □泉州晚报记者 蔡紫旻
“宋元看泉州” 价值独一无二
“宋元看泉州”是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对泉州系列文化遗产的高度评价。世遗泉州,由22个遗产点串联成线,讲述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一段佳话。
泉州世界遗产的核心价值,在于对人类的海洋文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体现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申遗文本团队负责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傅晶认为,泉州以开放的胸怀,积极融入10—14世纪世界经济体系,接受思想文化、技术理念交流,整合各方资源,谋求飞速发展,这一发展智慧建立在平等互信、积极探索基础上,助推泉州达到辉煌、传承至今,这对当代与未来的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仍有重要启示意义。
刚刚发布的国家文物局《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中,泉州有46方碑刻石刻上榜,数量占到全国的1/36,位居全省设区市第一、全国前列。这些泉州名碑名刻中,许多出自宋元时期,不少分布在九日山、草庵、洛阳桥等处,佐证着世遗点的重要价值。
南宋司马伋等祈风石刻
千百年来,这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吸引着众多学者的目光。《诸蕃志》等史籍里,泉州港被视为中国的“海上零公里处”。《岛夷志略》中,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同泉州有贸易往来。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盛赞“东西文化交流碰撞,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历史巨著”。今年,北大教授荣新江专程来泉,寻找马可·波罗的足迹、发掘宋元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若一艘装载胡椒的船可能运到亚历山大港或者其他地方……就有超过一百艘来到这个刺桐港”,他引用《马可·波罗行纪》的记载,向大家描述“东方第一大港”往日荣光。
2001年11月12日,时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研究部署泉州申遗工作,泉州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正式启动。他还在省政协委员赴泉州、漳州两市视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上批示:“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文物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保护文物就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泉州二十载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历届泉州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历史使命,市级职能部门、遗产地县(市、区)齐抓共管,专业人员全覆盖,全力做好泉州系列遗产申遗和保护管理工作;2001年起,先后启动一系列考古发掘,以实实在在的成果支撑泉州作为宋元时期国际贸易中心的价值;成立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为全省设区市中唯一获得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资质的文博机构;坚持保护文化遗产为先,遗产区、缓冲区、景观控制区严格管控,泉州古城被整体纳入遗产缓冲区;首部地方实体法《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聚焦海丝史迹保护。
守好“根”与“魂” 迸发蓬勃生命力
千年以前,泉州以“东方第一大港”的身姿走向世界、光芒四射。千年以后,秉承“申遗是手段,保护才是目的”理念,泉州在保护传承、守正创新中,守好城市的“根”与“魂”,文化遗产迸发蓬勃生命力。
世遗之城拥有众多考古遗址、丰富的遗产资源。申遗成功两年来,泉州加快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为文化遗产的考古发掘、研究阐释、活化利用、传承传播提供载体,也让遗址本体得到有效保护。德化窑、苦寨坑窑遗址获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磁灶窑金交椅山窑址入选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南外宗正司遗址、安溪青阳冶铁遗址获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
着眼于做好申遗成功“后半篇文章”,泉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目标,统筹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从制度、法规、要素保障、能力建设等入手,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共管、社会参与”保护体系。
建立长效机制。成立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第一副组长,统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物部门和公安、司法、纪委监察等建立常态化案情通报、案件移送机制,法院设立专项巡回法庭,检察院开展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公安机关开展打击遗产犯罪;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遗产保护和安全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综合评价体系,纳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综合治理和平安单位建设,纳入文明创建考评体系,纳入干部教育体系的“五纳入”体系。
丰富保护屏障。颁布《“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对泉州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研究、利用及相关活动进行系统规范;制定《“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管理规划(2021—2030)》,逐步形成“1+N”保护管理规划体系;出台《关于加强泉州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常态化监测、遗产影响评估、专家咨询制度等专项制度;编制形成2021年—2035年泉州世界文化遗产考古研究计划,从中长期规划入手,统筹谋划世遗研究与保障体系;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条例》地方立法工作,为泉州世界遗产保护提供规范、健康、可持续的制度保障。
探索保护新模式。晋江成功落地首笔世界文化遗产点保护保险,为3处世界文化遗产点提供千万元风险保障。鲤城在全国率先成立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展馆,在全省率先推行首个覆盖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险服务试点。立足“微更新”“微改造”活态保护和综合提升,金鱼巷、中山路古城街巷保护提升项目示范全国。
泉州走向世界 世界看见泉州
去年,由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泉州市人民政府、菲华各界联合会联合举办的“根脉寻踪 情系桑梓——中菲人文之驿·走进世遗泉州”活动,在泉州与菲律宾马尼拉分别设立会场,探寻世遗泉州的“前世今生”,追溯菲华群体乃至菲律宾与泉州的不解之缘。
图为菲律宾马尼拉会场,大家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参与活动
泉州走向世界,世界看见泉州。申遗成功后,7月25日成为泉州世界遗产日。每年这一天,举办主题活动、论坛,组织策划系列展览、研学活动等,在共建共享中,持续扩大“宋元中国·海丝泉州”世遗品牌影响。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以“海丝”为关键词,泉州走出国门开展交流活动,引进落地重磅活动,在携手合作、交流互鉴中成就佳话。
春节期间,与泉州同为首批“东亚文化之都”的日本横滨,在该市的黄金町举办泉州世遗纪念展,讲述世遗点及古城故事。在此之前,横滨“艺术改造城市”项目展也来到泉州办展。
5月,泉州市文化代表团在联合国总部、纽约华美协进社、美国梦购物中心、华盛顿美国华人博物馆、中国驻美大使馆,举办“茶和天下”文化交流研讨会、雅集分享会及城市文旅体验推广活动,南音、提线木偶、茶艺、永春香道、陶瓷等泉州非遗走出国门、展示高超技艺,“一片神奇的叶子”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茶文化展、“世界的泉州”城市文化遗产展等惊艳了世人,这也是泉州第一次走进联合国总部、驻美大使馆举行专项城市文化交流推介活动。
“泉州是一座生活在文化遗产里的城市。你只要热爱生活,你就一定会爱上泉州。烟火气是这座城市用得最好的香水,而文学一定是在充满烟火气的生活里提炼出来的香精,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并且继续下去。”年初,在第一届中国电影编剧周和第一届海丝泉州文学周系列活动上,著名媒体人、作家白岩松再一次推介泉州、贡献“金句”。泉州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把编剧真正推上舞台,成立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个创作基地,电影和文学在这里深度联结。
2023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期间,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国内外影视机构负责人、知名导演、专家学者齐聚泉州,探索纪录片创新发展新路径,发出《2023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实影像合作共同倡议》。
以“南戏”为媒,首届海丝泉州戏剧周——2023年全国南戏展演广邀全国大部分南戏及古老剧种、艺术家齐聚泉州,举办展演和艺术沙龙,这是继1989年南戏学术研讨会后,中国最大规模的南戏展演与研讨活动之一。
“更好地保护,更好地共享”逐步成为社会共识,也成为世遗泉州的一个个鲜活场景。
坚持活态化利用。位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总展示馆内,以文物展品为引导,结合多媒体数字技术,让参观者了解并思考中国海洋文明基因。“五一”期间有戏剧展演、陈列展览社教活动,端午节有“王爷船”巡海、海上泼水、海上捉鸭、龙舟邀请赛,贯穿全年的海丝泉州古城徒步游、南音常态化公益演出、“威远楼之夏”戏剧节、“闽南美好生活”嘉年华等活动,让游世遗之城、体验非遗文化成为泉州的“保留节目”。在正音书院、欧阳书院、小山丛竹书院等复建古书院内,打造展陈空间、启动公益阅读计划、举办名家讲座和主题文化活动,让书院成为解读泉州历史、传播泉州声音的文化窗口。
做好服务功能提升。通过“微循环”模式,实现市民游客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无缝接驳,主干道有公交“小蓝”,背街小巷里有社区巴士“小白”,灵活出行可以选择三轮车“小红”和自行车“小黄”。在建立世界遗产点展示馆基础上,各遗产点上线5种语言版本的智慧讲解系统,组建志愿讲解队伍,共同讲好世遗故事。
随着“世遗”IP逐步形成,泉州成为生活化、沉浸式体验文化旅游的最佳目的地,上半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815.92万人次,同比增长49.4%。未来,泉州将持续擦亮世遗品牌,守护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讲好“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故事,留住原住民、留存烟火气,努力打造全国最具有烟火气的旅游目的地和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
举报/反馈

泉州晚报

142万获赞 4.4万粉丝
泉州主流大报,中国“百强报刊”
泉州晚报新媒体运营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