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骆志平
两位年轻姑娘怀揣一份木槿花的憧憬,从“组庵”先生家宴中,裁剪出一些雅致和口感,拼接出一幅陌槿美食图。厨案、文案新颖有料,经得起推敲,调得起胃口。“陌槿”门脸拉得开,奢念不奢华,看得出,花的心思不比花的银两少,柔媚之花,铁骨之力,胆识不小。
组庵菜乃谭延闿家宴菜,因谭延闿字“组庵”而得名。组庵先生官至民国政府行政院长,一手颜字,力可扛鼎,近现代鲜有人可及。未曾想,年寿欠高,身后留名更多体现在书法和组庵湘菜上。
说起湘菜的口感,大家一般就会头上冒热汗,“酸甜苦辣”摆上一桌子。但这只是民间湘菜的吃相,和湘域炎热潮湿气候有关。官府湘菜则不一样,其引粤味入湘,以煨炖为主,口感上,偏向滚、烂、淡,食材讲究,淳和清香,怡心养胃。
组庵先生“会员”出身,其父谭钟麟官至清代两广总督,如果不是同姓的谭嗣同搞变法,惊扰了慈禧心境,手生慌乱,朱笔一斜,清末钦点的最后一个状元,可能就不会是刘春霖。
民国时期思潮迭起,中西混搭,公子名媛,崇尚个性,讲交集,时不拘礼,家宴文化盛行。组庵先生家底殷实,父子二人同为有名美食家,阔气排场自然不输他人。其留存的日记食谱多达十二本,可见其对湘菜研究之深,下力之沉。
组庵先生饱读诗书,重礼仪,讲江湖义气,“四大五常”入骨入髓,其妻去世后,孙中山先生有意将妻妹宋美玲婚约于他,其奉守不再另娶的承诺,言辞婉谢,顺水推舟,遂蒋心意,才有了“宋蒋”家族联姻。
组庵先生家宴之约,来者皆为达官显贵,为图热闹,省却分桌之烦琐,其请木匠做大宴桌一张,那时没转盘,特制二尺长筷,以便客人夹菜。组庵菜品精到,一顿盛宴花费不菲,可抵光洋150块,按那时的行情,5块光洋可置田地一亩,足见组庵家宴之奢,气象之大,如此待人接物,难怪其人缘极佳。
能左右中国文化走势的人,非官即贵,有些享受生活的美事,偶被后人嘲讽,并不可怕。其实,等到岁月沉寂之后,就会发现这些星星点点的奇闻轶事,更有烟火气,真情实感,不欺事理,玩味无穷。
陌槿主打组庵菜,算是走进了历史,传承了正脉,对于湘菜走向高端是件好事。然而,组庵菜作为湘菜中的官府菜,只是开了个篇,时代的口感不再局限于民国味,若想撩动时令的胃口,还得匠心再造,另辟组庵蹊径。
礼仪之邦,尤重礼节,窑口有官窑民窑之分,穿衣吃饭,有锦衣玉食和布衣草根之别,民间之法皆为生存,能吃饱穿暖即为好日子。湘菜在组庵菜之前,简单粗糙,相比淮扬、岭南菜品的讲究,只能屈居不尊。
烹厨之法各有传承,名师主理各有侧重。组庵之宴,不缺银两,不存拘谨,如何比拼?当然,离不开刀工、食材、调料、火候、口感、健养、杯羹、环境等诸多元素。
但主厨打理至关重要,任何一家湘菜名店,要想超越品牌,走向长远,最终的营销是口感,除此之外,所有场景,都只具备辅佐之功,组庵先生家厨中,曹四爷跟随最久,名声最大,厨艺融淮扬、岭南之长,在先生指导下,不断推出组庵菜品,先生去世后,曾在长沙开店营生,可称组庵菜的头号传人和推手。
组庵先生发脉之地茶陵,对地方菜系十分考究,专研组庵菜品,形成了具有茶陵特色的炖品汤羹、山珍海味、畜肉鱼鲜、秘制腌菜等组庵菜系,成为了湖南地方菜中颇受欢迎的品牌。
杨敬伟乃湘菜名厨,主推组庵菜,其对中国菜谱精研细摩,匠心研制的祖庵菜时有翻新,创造了不少新式制法,陌槿老板曾媚为其门下弟子,自然悉心辅佐,不吝赐教。
组庵菜讲究煲汤,用老母鸡和猪肘、虾米、干贝一起煨钵吊汤,火功不下8小时,40斤水熬成10斤左右,方算老汤原味,由此以引组庵之鲜,这是陌槿组庵菜品的精髓所在,只闻其香,不见其料,回味绵长。
除此,组庵食材苛刻考究,一道传统组庵豆腐,制式十分繁杂,先去除四周豆皮,将浮动豆心打成豆腐泥,加入鱼茸、肉茸、鸡茸、鸡蛋清,蒸制15分钟,待形成豆腐原形,再切成小块头,置入老汤锅㡳,充分吸收原汁,最后取佐料作探花,几十道工序下来,一盅组庵豆腐才轻奢入席,既有北派豆腐的粗犷沙爽,又有南派豆腐的细嫩顺滑。
引粤味入湘,粤味湘制。组庵先生的见识奢华,暂且不表,但组庵菜的传世,为湘菜露脸江湖,行走天下,打足了底子,其功不可没。
1998年的中国菜谱上重提组庵菜,从此湘菜一改低调无为的刀锋,转入高奢融合考究,如今,湘菜馆遍布全国,其口感独特,在几大菜系中名头渐稳。
隔行如隔山,虽说几十年下来,见过的排场也不少,但骨子里的三菜一汤,还是抢占了胃口顶端。如果不是陌槿以组庵菜入市,至今,对湘菜的认知,仍将停留在吃香喝辣的热闹上。
两个乘风破浪的小姐姐,砸钱很猛,好在新店的品位和口感都不错,一道樱桃鹅肝,好看又好呷,入口即化,爽心爽胃,木槿花拼盘浪漫清欢,媚而不俗,从老母鸡煨出的鲜汤中稍一打个滚,即为清热润肠之佳肴,还有各种说不清的匠心美食,难怪门庭尚未全敞,飘出的组庵菜香,已跑进了市井烟火中,就连远处的荷塘上,那些调皮的小蜻蜓,也偎进了荷花的心蕊,好像又嗅出了一点别样的风情。
同行陌上,知己槿长。其意不显世俗之气,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和古诗古词擦出一点小火花,流年往事,温情婉约,总带着一些李易安心中的“声声慢”,延伸出雨打芭蕉的意境。
但陌槿二字,妩媚中尽显情谊,知己同行,人生何寞。和长沙几大名店相比,不输字中义,门店开脸简洁,几枝木槿花,引路言欢,撩动“组庵”风情。
人就这样,一旦有了陌上相逢的喜悦,胃口就来了。人情社会的口感太重要,杯盏言欢处,商船泊岸来,这是一种文化,和菜品一样,讲情缘,重口感。
光靠几个农家乐,撑不起职场的气派,口感过重,易生火生疮。组庵菜将粤菜海鲜置入湘菜体系,可见谭氏父子之开明 ,大道趋同,湘粤名厨同台主理,各取所长,陌槿菜品体贴入怀。
组庵菜品丰盛:鱼翅、燕窝、整鲍、鱼生、银耳、笋泥等二十多品,足够温心暖胃。发丝百叶,细如发丝,溜牛里脊,薄如蝉翼,用吊汤泡发生鲜,鲜可入味,上等食材,珍品调料,鲜储管理,加上杯羹不输礼仪,打卡不存奢念,一种“月里宁无姊,云中亦有君”的清新淡然,不拘而至。
曾媚、细桃二位小姐姐伶牙俐齿,职场拼打多年,挣了一口袋辛酸,半口袋银两,好在眉宇不俗,头上轩窗开在了开阔地,可揽群山、可见奢华和人脉。
闲聊之中,可知二位创业不易,豪情之中尚存懵懂,许多的讲究还只是停留在个人的理解上。然而,市场的节奏,又来不及让人过多考量。和二位未曾有过交集,朋友邀我小聚,偶然落座于此,两位小姐姐热情,茶水煮得滚烫,言辞生鲜,不便推婉,加之自己平日喜欢习颜楷,也有意借此走近一下组庵先生。于是,依陌槿口感,抒组庵情怀,用简单文字,为时令“添油加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