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心灵是一个神秘而又复杂的领域,我们常常对自己的个性、能力和命运产生许多疑问,而巴纳姆定律,也被称为“万金油定律”或“个体化幻象效应”,揭示了一个有趣而又深刻的现象:人们往往容易相信一些似乎适用于自己的普遍性描述,而实际上这些描述是虚假的或者适用范围很广,例如占星术、塔罗牌、心理测试等等,都可以利用巴纳姆效应来让人们信以为真。

一、巴纳姆定律的起源及心理机制

巴纳姆定律得名于20世纪早期的美国马戏团老板、娱乐家以及心理学家——P.T. 巴纳姆。

他在经营马戏团和博物馆时,善于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吸引观众。他的成功不仅在于精彩的表演,更在于观众对所看到的神秘现象深信不疑。巴纳姆通过善于观察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总结出一系列能够吸引人们兴趣的技巧,最终形成了后来被称为“巴纳姆定律”的心理学现象。

巴纳姆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巴纳姆效应的心理机制是一种认知偏差,是由于人们在接收信息时存在着个体差异和认知偏向。它与人类的心理特点紧密相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倾向于自我认同:人们通常更愿意相信那些与自己的价值观和经历相关的信息,因为这种信息会增强他们的自我认同感。

  • 模糊性的吸引:虚假信息通常含糊不清,而人们会根据自己的解读,填补信息的空白,使其与自己的经历和期望相吻合。

  • 顺应社会期望: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倾向于接受符合社会主流观点的信息,以避免与他人产生冲突。

  • 个体差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认知倾向,因此对虚假信息的接受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举一个例子:有一只乌鸦,常常看到老鹰能轻松地捕捉羊来吃。乌鸦和老鹰都长着翅膀、尖嘴和爪子,所以它就自以为也能像老鹰一样轻易地抓到羊。于是,它决定试试自己的本领。然而,当乌鸦扑向羊时,却发现自己不仅没有抓到羊,反而被羊的角给顶死了。很明显,这只乌鸦犯了一个不自知的错误,它没有认清自己和老鹰之间的差异,只是盲目地认为老鹰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结果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二、巴纳姆效应:“不自知”是一种危险

巴纳姆定律说明,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自己。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这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在春秋时期,越国曾经历一段动荡不安的时期,政治混乱、兵力疲弱。楚庄王,作为“五霸”之一,认为这是攻打越国的绝佳时机,因此计划着出兵讨伐。


然而,这时一个名叫杜子的人前来劝阻,他对楚庄王说:“大王欲攻打越国,为何如此行动?”楚庄王回答:“因为越国目前政治混乱,兵力疲弱!”杜子则微笑着说道:“一个人的智慧好比眼睛,可以看得很远,却看不见自己的眼睫毛。大王的军队曾在与秦国的战争中败北,失去了大片国土,这也是兵力疲弱的体现;而国内又有人造反,官吏却束手无策,这正是政治混乱的表现。当前,楚国的军力与政治局势与越国并无太大差异,您还要动手攻打它,真的看不见自己的不足吗?”


楚庄王听罢,顿悟过来,立即取消了攻打越国的计划。

剩余53%未读
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
举报/反馈

遇见洞见

6.5万获赞 2.8万粉丝
职场培训,洞见真相,解码人性,思维破局。
上海沪木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关注
所属专栏
快速洞察事物本质(定律篇),认知突围

作者:遇见洞见

专栏简介:本专栏将会为大家介绍各种人生定律、效应、法则,比如破窗理论、彼得原理、手表定律、羊群效应、二八法则、木桶定律、凡勃伦效应、蝴...展开

49.9元 立即购买本专栏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