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谭耀广
记者19日从江门市教育局获悉,《江门市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日前印发,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增基础教育阶段公办学位超11万个,培养教育师资人才队伍超2万人;到2035年有效解决全市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建成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记者注意到,《方案》的总体要求聚焦教师队伍建设和公办优质学位供给,到2025年,培养教育师资人才队伍超2万人;重点加强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教师队伍建设,到2035年,三市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与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鹤山市大体相当;到2025年,全市新增基础教育阶段公办学位超11万个;到2035年,学校布局更加优化合理,公办优质学位大幅增加。
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任期制
根据《方案》,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江门市将大力实施“新强师工程”,通过提高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加强教研队伍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式提升校长、教师、教研员能力素质。同时通过建立全方位结对帮扶机制,实施结对帮扶计划,加大结对帮扶力度。
《方案》提出,实施中小学校长“领航工程”,落实校长全员培训制度,市县两级建立中青年校长和后备校长培养制度,建立完善后备校长人才库择优选拔。建立健全校长职级评定、考核、激励等制度体系,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任期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
教师培养方面,《方案》要求各市(区)、各中小学校要按照不低于教师队伍总数10%的比例培养本地本校骨干教师。实行中小学教师全员轮训制度,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到省内师范类院校培训。支持全市中小学教师通过网络教育、脱产学习、在职进修等多种方式提升学历层次,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按标准给予学费补助。
同时,《方案》也要求全面落实省对口帮扶工作任务,加强与珠海对口帮扶单位的对接沟通,制定常态化工作机制。市内实施全口径结对帮扶,以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的乡镇中小学校、普通高中为重点帮扶对象,建立集合各类成员的支援团队,为受援方提供教学教研、行政管理、信息化等全方位支持。
支持民办学校转型为公办
《方案》也特别提出,要增加公办优质学位供给。原则上不得审批设立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要以城镇住宅社区、城市发展新区、老城改造区、城乡接合部、外来人口集聚区、产业集聚区、商业区等学位紧缺地区为重点,科学布局中小学幼儿园。
记者注意到,《方案》印发时以附件形式同时发布《江门市增加中小学幼儿园公办优质学位供给实施方案》,要求以增加公办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为重点,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公办优质学位建设,满足适龄儿童青少年入学需求。到2025年,实现学位供给总体平衡和布局结构合理,新增基础教育阶段公办学位超11万个,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到2035年,公办优质学位大幅增加,学校布局科学合理,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水平明显提升,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附件中的“‘十四五’期间基础教育公办学位建设任务表”,在新增基础教育阶段公办学位超11万个的同时,江门还将压缩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位超3.2万个。据悉,相关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开展民办学校办学和资产情况摸查,支持民办学校和“公参民”学校按规定逐步转型为公办学校,支持各市(区)政府收回租赁集体资产到期的民办学校举办为公办学校,支持各市(区)和镇(街道)以租赁、协议合作等方式将非财政资金所建学校办成公办学校。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黄铁安校对 | 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