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的本质


科普重点

图片


·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


·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正是因为它的复杂性,使得不少人在研究心理现象的时候,走入了歧途。这就是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产生的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对人的心理做出了科学的解释,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两个科学的命题是我们认识心理现象的指导思想。


1、心理是脑的机能(从功能上讲):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2)伴随神经系统的进化,心理的发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无机物和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也没有心理。
单细胞动物,变形虫,趋利避害,有感应性
②感觉无脊椎动物发展到,只具有某种感觉器官,只认识个别属性。
心理现象的产生以能对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做出反应为标志,或者说以形成条件反射为标志,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
③知觉脊椎动物,具有脊髓和大脑,有了各种感觉器官,能认识到整个事物;
④思维萌芽灵长,能认识外部联系
⑤人有思维。把人的心理叫做思维、意识、精神。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⑥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充分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02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健全的大脑为心理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大脑所具有的功能。客观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的活动将客观外界事物变成映象,从而产生了人的心理。所以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离开客观现实来考察人的心理,心理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人来说,客观现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心理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地产生人的心理。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自己。心理的反映不像镜子似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物质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象,这种主观映象既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还可以是体验

即使长大成年后长期脱离人的社会生活也将使原已形成的人的正常的心理失常。如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曾经掳掠我国许多同胞,其中之一的刘连仁不堪在日本矿山的奴役劳动,逃往北海道深山,过了13年茹毛饮血的穴居野人生活。1958年被解救回国时,语言能力几乎丧失,听不懂也不会说,失去了正常人的心理状态。

事实说明,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着制约的作用。人只有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才能对客观事物发生一定的态度,并表现出克服困难的意志行动,从而增强能力。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也使人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离开社会生活实践,则会导致个体心理失常。


近日要览
学习语 |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习近平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些要求
学习语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学习语丨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
学习语|如何“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审 核:李彤华
值班编辑:戈丽菲
稿件来源:蚌医心视介
举报/反馈

警苑心语

11.6万获赞 101.2万粉丝
铸警魂聚警心树形象 用心用情讲好警察故事
优质社会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