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林学生张逸轩不足10平方米的卧室里,养着几十种他从大自然寻觅回来的“宝贝”,有昆虫、虾、鱼,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蟹,时间最久的养了近三年。
去年,张逸轩在容县都峤山山涧发现了华石蟹属新物种:卷肢华石蟹。
从小热爱自然 热爱生物
张逸轩今年17岁,是玉林高中一名准高三学生。
张逸轩和爸爸在山里采集小螃蟹。
“我们小时候在农村,没少捉鱼摸虾。”爸爸从小在农村长大,最大的乐趣就是跟小伙伴摸鱼捉虾。或许是受了爸爸的影响,张逸轩从小就特别喜欢鱼虾蟹。后来,智能手机兴起,为了让孩子少接触电子产品,爸爸妈妈一有空就带他到户外玩,去拥抱大自然。
张逸轩采集到的玉州黔桂溪蟹。
放寒暑假,父母无暇照顾他,只好送回平南老家,那简直是张逸轩的快乐天地。“出门就能捉鱼捉虾,真是太开心了!”
像大部分五六岁的小男孩一样,张逸轩也曾迷恋过恐龙。对于恐龙的种类、特点、习性等,他如数家珍。至今,爸爸仍保存着张逸轩小时候看过的恐龙图书。
卧室里藏着个迷你生物研究室
如果说小时候捉鱼虾蟹是一种童趣,那现在分辨、鉴定鱼虾蟹、昆虫则是张逸轩更为热衷的事。为此,爸爸给他买了一台显微镜。每次从山上带回“宝贝”,他就一头钻进自己的房间,首先用盒子给“宝贝们”安个家,然后准备工具,打开显微镜开始解剖、对比、研究、做记录,查阅文献资料。遇上有价值的生物,他会制作成标本。
在张逸轩不足10平方米的卧室里有一个置物架,上面摆放着几十种他从大自然寻觅回来的“宝贝”,有昆虫、虾、鱼,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蟹,时间最长的养了近三年。置物架旁边的椅子上,还放着十几个浸泡在瓶瓶罐罐里的标本。显微镜就放在他的书桌上,各种工具一应俱全,俨然一个迷你生物研究室。
“这只是南海溪蟹,一年前在六万山捉到的,前段时间刚蜕壳。”张逸轩拿出一只漂亮的螃蟹,它大约有三根手指大小,蟹脚节节分明,活力十足。他还展示了前几天刚捉回来的小虾。“这个虾不同于其他的河虾,尾巴泛着红,眼睛也特别小。”
发现淡水蟹新物种
去年,张逸轩在容县都峤山某个山涧发现了几只螃蟹,“粗一看这种螃蟹平平无奇,仔细看,感觉跟别的淡水蟹又有所不同”。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张逸轩带了7只回家,在显微镜下解剖观察之后发现,这种螃蟹跟同属的其他物种相比,雄性腹肢末端比较狭窄而且边缘外翻。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他从形态学的角度鉴定,认为这种螃蟹是一个新物种。
这一发现,让他很是欣喜。他联系到了南昌大学邹节新副教授,并将标本寄往南昌。在邹节新副教授的指导下,张逸轩进一步提供关于这种螃蟹的生活环境、产地等相关信息供实验室研究,结合基因分子检测,这种螃蟹被确定为新物种。邹节新副教授团队将这一发现撰写成论文,并在国际期刊Zookeys上发表。论文将广东和香港的鳃刺隐溪蟹修订为鳃刺华石蟹,描述和命名了张轩逸在容县发现的华石蟹属新物种:卷肢华石蟹。
也是这一发现,使华石蟹属由3种扩增到5种。加上这个新种,广西的淡水蟹以43种超过台湾的42种,成为仅次于云南的中国淡水蟹多样性第二大省份。
“目前发现的华石蟹都沿珠江流域分布,未来还可能在珠江流域发现更多的华石蟹新种。”张逸轩说。
为喜欢的事情而努力
爸爸妈妈都十分支持他的爱好,一有时间就带他去户外采集,手电筒、手套、铲子、桶、盒子、网兜就是他的装备。这些年,父子俩几乎跑遍了玉林所有的山脉,周边的江河湖泊也常有他们的身影,最远的一次去到昆明,几乎是去到哪儿就采集到哪儿。
张逸轩加入了十几个鱼虾螃蟹生物爱好者的微信群、QQ群,每当群里有人提问或是分享有趣的生物信息时,他都积极互动。他的QQ空间,分享的几乎全都是他外出采集的日常。他还特别喜欢看“生物大咖”们的论文,尽管很多都是纯英文,但并不妨碍他“汲取营养”。
张逸轩喜欢生物,计划明年报考生物方向的专业院校,“我希望可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寻生物的奥秘。”张逸轩说。
(原标题:玉林这一新物种,竟是他发现的→)
来源:玉林晚报 作者:覃琴
流程编辑:TF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