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徐蔚
两次折戟后,第三次闯关的Keep,终于叩开了港交所大门,成为“运动科技第一股”。7月12日,Keep创始人兼CEO王宁在港交所敲响了上市铜锣。不过,此次上市颇为低调,既没有大排场的敲钟仪式,也没有网上直播全过程。近年来,“帕梅拉”“刘畊宏”等现象级IP出现,中国线上健身行业迎来快速成长期。从盈利能力到用户争夺,一路艰难跋涉后的Keep上市后仍有不少“必考题”需要作答。
上市首日盘中一度破发
据公开资料,Keep的前身北京卡路里科技公司诞生于2014年,彼时90后创始人王宁曾花了8个月投入健身,成功减肥瘦身50斤,随着全民运动风靡,他选择了创业,打造一个优质健身内容的社区。
2015年,Keep的移动应用程序上线,在其推出的第105天内吸引了百万用户,并在第921天内突破了1亿用户。
成立至今,Keep共进行了9轮融资,其中F轮获3.6亿美元,为数额最大的一笔融资。根据天眼查数据,F轮投资方包括软银愿景基金、高瓴资本、腾讯投资等。目前的Keep已贯通线上线下业务,兼具线上APP、自有品牌产品和线下健身馆的完整商业闭环。
不过,Keep的上市之路颇为波折,去年2月25日和9月6日,其先后两次递表失效。今年3月份,其再次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6月,港交所公开资料显示,Keep通过上市聆讯,最终得以成功IPO。
显然,上市之路波折坎坷,从侧面反映出资本市场对Keep未来成长不确定性的担忧。
此外,外界常拿来对标的是,在2019年登陆纳斯达克的Peloton。专注智能健身的Peloton,曾是与Uber、Airbnb齐名的独角兽,而如今陷入市值暴跌、亏损裁员的泥淖中不能自拔,目前市值仅剩30亿美元。
上市当日,Keep股价高开4.77%,但盘中一度破发,截至收盘,总市值为150亿港元。7月14日,Keep报收29.75港元/股,最新市值为156.4亿港元。
盈利问题仍是必考题
虽然成为“运动科技第一股”,但keep的用户增长、盈利、创新仍是三大难题。
招股书显示,Keep主要通过销售智能健身设备(Keep智能单车 、手环 、跑步机和智能秤等),销售配套运动产品(健身装备、服饰和健康食品),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以及广告产生收入。
2020年至2022年,平台营收分别为11亿元、16亿元、22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1.06亿元、8.27亿元、6.67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6亿元。
财务数据显示,从收入构成来看,上述三年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五成以上,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收入占比在三到四成之间,广告及其他收入占比在一成左右。
盈利难题之外,Keep还要面对愈加激烈的竞争。记者注意到,同类产品就有悦跑圈、咕咚、动动、Fit私人健身教练等APP的市场抢夺。另一方面,随着直播形式的走红,一部分人更乐于跟随KOL(关键意见领袖)的引领健身,且不乏刘畊宏、周六野等现象级的IP出现。
一位Keep的用户对记者表示,刚接触健身时每天在Keep打卡,但后来还是选择了健身房。“健身动作的规范、用力程度等问题还是面对面与健身教练交流更顺畅些。”此外,如今大量的短视频平台都有免费的健身视频,没必要专门下载Keep。
“未来中国健身市场仍然保持巨大增长潜力。但在互联网市场整体进入存量阶段且获客流量愈加艰难的当下,Keep必须提供新的商业化模式和盈利可能。”有互联网分析师表示。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