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挨打和从未挨打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明显,父母可别不当回事
中国式教育提倡“棍棒底下出孝子”式的严厉教育,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家长在教育自己小孩的时候要不是骂要不就是打,但是也有一些家长崇尚温和教育,就是以单纯的说教来教育自己的小孩,从来不会打自己的孩子。
这两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在我们生活中都会遇到,那么,到底哪一种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进步更有利呢。
一、脾气火爆的父母认为: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成材
这种教育方式是比较粗暴简单的,很多时候孩子最后都不能成长成家长希望的样子,很多小孩最后都是越打越叛逆,采取这样教育方式的家长一般都是这么考虑的。
1、避免孩子受到更大的伤害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以后会步入社会,社会是很残酷的,因此,在孩子步入社会之前,在家里就应该对孩子严厉一些,狠一点。
因此,为了防止孩子步入社会犯错,接受社会的毒打,很多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对于孩子犯的错那是严厉对待,打一顿免不了,就是为了让孩子长个教训。
2、打是最有效果的办法
很多家长现在身上承担的压力比较大,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无心过问,于是乎,当孩子出现问题,犯了错的时候,他们习惯于简单粗暴的用武力解决问题。
这样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不可取的,长期用这种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只会让孩子变得害怕敏感,因为他们害怕被家长暴力教育。
3、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喜欢暴力教育的家长,都认为孩子从小打起来的,抗压抗挫能力比较强,对他以后的人生也有帮助,总比从来不打孩子在温室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坚强,等孩子真正面对以后现实的社会,适应能力也会更强,面对打击也能有效的应对。
二、温和型的父母认为:打孩子百害而无一利
温和型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从来不会打骂孩子,不管孩子犯了多大的错,他们都不会暴力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会跟孩子分析问题利弊,让孩子认清事情的本质,下面是这类家长教育的一些理念。
01、经常挨打的孩子更容易使用暴力
孩子都有学习模仿的天性,长期生活暴力环境家庭当中的孩子,长大了肯定会有暴力倾向,因此,这类孩子长期在被打的家庭当中,他们会将这种暴力铭记在心里,并把它当做生活的一种状态,久而久之,他们就习惯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02、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暴力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孩,自尊心是长期受到伤害的。因为当他们在遭受家长的打骂时,他们的自尊是受到践踏的,长期以往,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那么他们就不会有自我认同、自我坚强的意志和决心,更何谈自强不息。
03.孩子会变的自卑
被长期暴力的孩子,一般都是自卑的性格。曾经专门有学者做过类似的研究,一般生活在暴力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多半是没有自信的,他们内心深处是自卑的。
在与人接触交流的时候,他们是缺乏自信的。因此,在很多时候,这些孩子都很难在各行各业取得自己的成绩。
那么,那么很少挨打或者没有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呢?
001、不挨打的孩子更加阳光、自信
从小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孩,长大以后都会很阳光、自信,这是因为他们在很小的时候没有被家长打过,他们不会生活在恐惧当中。
而家长跟他们友好的交流反而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被尊重的个体,他们会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越来越自信。
002、更愿意与父母做朋友
从小不挨打的小孩,知道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合理且有效的,对于这样的家长,孩子也会变得懂事和乖巧,他们会乐意跟家长成为朋友。
如果家长老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打他骂他,相信是谁都不愿和这样的家长交心做朋友。而如果家长能以平等的方式,朋友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不仅能够快速接受,还能与爸妈很好的沟通交流感情。
003、性格更为乐观
这个道理其实很浅显,和谐的家庭环境造就孩子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这样的孩子性格也会更乐观一些。而遭受家长暴力的孩子,性格则会悲观。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暴力,把孩子当做独立个体来看待,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关心爱护,那么孩子自然会成长成才。
父母的教育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谓的“言传身教”是有一定道理的,《父母的语言》这本书可以让我们与孩子建议良好的沟通,《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这本书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为人处世。
这两本书非常适合我们新时代的妈妈们,里面的油墨印刷字迹清洗,有着良好的工艺考究,精良的纸张,非常的有安全保障,我们只有把孩子读懂了,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帮助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我们父母一定要掌握正确的说话方式,建议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有需要的家长朋友们,
赶紧点击上方商品卡入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