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贵商》杂志2023年03期总035
今年以来,贵州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着力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的贵州,坚持以“数实融合”为导向,以“万企融合”为抓手,依托生态资源和政策红利叠加优势,强化科技和数字创新,助力全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设备赋智、为企业赋值、为产业赋能,不断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提速提质
一头是黑乎乎、硬邦邦的煤,另一头是20余种应用在纺织、工程塑料、新能源等领域化工原料,贵州盘江电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正上演一场绿色转型的技术变革。
该公司围绕煤焦化、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粗苯精深加工、氢气提纯等生产环节,建成了9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衍生出焦炭、煤焦油、硫酸铵、纯苯、液化天然气、氢气等20余种产品。
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的天能焦化通过生产工艺“蜕变”,向“绿精细”华丽转身。通过节能降耗与绿色生产,今年一季度实现产值约15亿元。
7月初,走进毕节威宁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光伏组件生产车间,智能化设备运转有序,机械手和传送带不停穿梭,一片片太阳能电池片在各个工段有序传送。
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公司入驻威宁,是毕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完善产业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毕节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引进了长通、金元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落地,开发光伏、风电及光伏产业配套项目。
紧攥生产与市场两端,贵州积极推进毕节、六盘水、安顺、黔西南、黔南等五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建设,同时着力引导绿色电力消费新业态。
与此同时,以技术创新作为主要评定标准,今年2月工信部公示的2022年绿色制造名单中,贵州有18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录,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个园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
此外,近日,贵州36家上市公司陆续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其中,以中伟股份、振华新材、安达科技等为代表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3家上市公司在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08.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7.14%。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募集资金再建一个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安达科技董事长刘建波表示,公司将向关键技术领域、重点产业方向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产业链实现共赢,力争开拓新的增长空间。
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贵州工业发展的新赛道,也是推动工业经济升级的方向。
今年以来,省委主要领导在深入基层调研、主持召开会议时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工业主导产业”,“推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
当前,贵州工业已经站上了“新常态、千亿级”的全新起点,全省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加力提速提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更好出力、新兴产业加快做大做强,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贵州将重点打造“六大工业基地”,即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新型综合能源基地、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和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产业备份基地。
现代农业产业高速发展
今年以来,贵州将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延伸产业链条,节约资源,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让生态和农业经济进行良性循环,点燃现代农业加速前行“引擎”,打造乡村产业振兴重要平台载体,在黔山贵水舒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卷轴。
每年3月,石阡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茶山上便热火朝天忙碌起来,“两条腿”走好大宗茶和名优茶并重的路子,茶叶采摘持续至10月。
石阡苔茶是贵州三大茗茶之一,在石阡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上千年前。全县茶园面积43.6万亩,综合产值超过30亿元,通过政府引领、龙头带动的方式集群化发展,全县178家企业共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隆起为茶产业高地。
而在湄潭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起“祥农云”智慧平台2.0茶产业链综合大数据平台,覆盖全县茶园,加速茶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强化科技支撑,赋能茶产业提质升级,大数据助力产销两旺。
一批批占据茶叶行业一席之地的农业龙头企业,纷纷入驻湄潭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擦亮现代农业的“金字招牌”。园区引领,全县茶叶出口企业从2019年的1家发展到了2022年的15家,茶叶出口份额从459万美元发展到5689万美元,三年来增长了1139%,2022年全省茶叶出口排名第一。
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湄潭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都匀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石阡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园区已逐渐成为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这一切丰硕成果均离不开贵州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产业集群,立足发展实际,出台政策、创新机制,推动形成一个个乡村产业高地,如“强磁场”一般吸引科技、资本、信息、人才等农业现代化的必备的资源要素向产业园高效集聚。
水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首批获准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猕猴桃为主导产业,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从猕猴桃种植到冷链仓储、精深加工和特色营销等全产业链上发力,并同步推动乡村旅游蝶变,一产优、二产强、三产大的产业图景愈加轮廓清晰,带动一批批农户增收。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带动农民增收。以水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在各类政策引领、各级政府推动下,累计建成猕猴桃“吨产园”2.1万亩。高质量示范引领和助农增收的目标正从“施工图”变为“实景图”。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贵州全方位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聚焦主导产业,以一二三产融合为抓手,培育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产业园。近年来,习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形成种羊繁育、饲料生产、疫病防控、屠宰加工、产品开发等全链条式产业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黔北麻羊主产区。
乘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东风,贵州在火热的实践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锚定联农带农,不断蓄放连城带乡的新势能,带动农民与龙头企业等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小农户嵌入大市场,将产业链增值收益、就业岗位留给农民,让更多农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双赢”。
服务业迎来复苏
今年以来,我省大旅游、大数据融合、大健康、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科技研发、文化产业、养老服务、会展服务等服务业十大工程正强劲复苏。
5月,贵州“村超”火爆出圈,黔东南州榕江县搭乘“村超”快车,“超级星期六足球之夜”品牌价值日益彰显,旅游业持续升温。据初步测算,榕江县已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
此外,餐饮、住宿等消费需求也在同步增长。5月以来,榕江县住宿业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102%。餐饮业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68%。
与此同时,全省大数据产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贡献突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数据显示,1至5月,全省大数据领域完成投资累计为120.25亿元,同比增长57.91%,达全年投资目标任务的54.66%,提前实现“双过半”目标。
不久前,贵州省第一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公布,软服类企业占比近30%,其中位于黔南惠水百鸟河数字小镇的贵州梦动科技有限公司是唯一产值过亿企业。
“从整体经济环境来看,现在挑战更多一些,我们不会做太快扩张。”今年以来,梦动科技CEO盛华明显感到因上游科技型企业与百度等平台方调整带来的竞争越发激烈。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AI、自动驾驶、金融、大数据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海量高质量的标注数据作为支撑,数据标注平台要标注的数据变得更多、更复杂。
梦动科技正是以数据标注业务起家,而百鸟河数字小镇的其他80多家企业的主要业务也与数据标注有关,目前年产值近30亿元。稳健推进,不断适应行业发展,便是数字小镇获评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示范基地的关键因素。
从百鸟河数字小镇出发,约一小时车程,可达贵阳贵安新区——贵州软服业的主战场。在这里,华为云发展势头强劲,成为贵州省软服业绝对龙头。
以华为云为核心,贵州推动着云上艾珀、云上贵州、世纪恒通等重点企业齐头并进。日前,贵阳贵安推出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升级版,从要素保障、品牌培育等14个方面均给出直接的资金支持。各市(州)遍地开花之势显现,遵义的江南航天信息、腾翼达科技,安顺的迅游网络、国电南自,六盘水的金指纹等重点企业发展迅猛,共同拉动贵州软服业高速增长。
同时,日前,由贵州移动参与推进,横跨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四省的中国移动算力网络400G全光网技术试验取得成功,对后续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具有重要意义。贵州联通联合贵州茅台打造了“i茅台”,上线当天1小时申购量超620万人次。
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的背景下,贵州通信业迅速发展,积极发展新的增长点。1至4月,贵州信息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9.59亿元,占比41.05%。
今年,贵州将继续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持续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力争贵阳和遵义以外的7个市(州)全部入列“千兆城市”。
贵阳市
三大门类增速全面提高
数据显示,1-5月,贵阳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力,全市经济运行呈平稳向好态势。
1-5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较1-4月提高2.1个百分点。三大门类增速全面提高。 1-5月,规上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较1-4月提高2.8个百分点;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较1-4月提高2.0个百分点;规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较1-4月提高2.8个百分点。
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8.7%,降幅较1-4月扩大13.7个百分点。三大领域投资“一正两负”。1-5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9%,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37.7%,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30.2%。
1-5月,全市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0.3%,增速较1-4月由负转正,提高3.1个百分点。汽车类零售继续回暖。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0.7%,保持两位数增长,延续上月恢复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119.5%。
1-5月,全市财政总收入464.86亿元,同比增长19.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9.24亿元,同比增长19.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2.57亿元,同比增长18.1%。
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899.51亿元,同比增长6.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238.12亿元,同比增长11.9%。
1-5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8%,涨幅较1-月回落0.1个百分点。
八大类消费价格呈“六升二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2.3%,衣着类上涨2.8%,居住类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9%,医疗保健类下降0.1%。
接下来,贵阳市将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示范区战略定位,深入推进“生态立市”战略,聚焦“一城一路径一战一整改”强生态,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
遵义市
工业经济高速发展
走进遵义高新区盈田工谷产业园,海普智联科技(遵义)有限公司正在加快赶制订单。作为一家以组合式防伪瓶盖、智慧e盖及智能e盖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民营企业,第一季度已完成产值3400多万元,今年的预计产值目标是1.3至1.5亿元。
“我们现在每天生产20余万个瓶盖,主要供应贵州茅台、习酒、国台、珍酒、云峰、茅泉等名优白酒企业。”海普智联科技(遵义)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宁告诉记者,接下来,公司将根据生产需要,引进更多先进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切实推动企业降本、提质、增效,同时从自身数字化建设出发,在设备制造、软件开发、制造中心等方面继续摸索、创新、建立完善更丰富的数字化转型方案,为深耕白酒瓶盖、智能制造以及相关产业链,助力白酒企业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海普智联公司只是遵义高新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类似这样新增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22家,他们正在遵义高新区的沃土上加速发展。
遵义高新区
近年来,遵义高新区始终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高”和“新”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着力增强产业发展驱动力,不断引领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目前遵义高新区建成标准厂房128万平方米,现有工业企业40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家、高新技术企业5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
“到2025年初步构建以基础材料为首位产业,先进装备制造、健康医药为潜力产业的‘1+2’产业体系,不断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大数据赋能基础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遵义高新区《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的意见》中如此写到。
数据显示,今年1-4月,遵义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6.73亿元,同比增长21.6%,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1.62亿元,同比增长19.6%。向“高”向“新”,遵义高新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接下来,遵义高新区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高新区工业经济主阵地、主战场作用,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健康医药、传感器(感应器)、大数据等产业招大引强、补链强链,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奋力闯出一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扩增量、材料工业发展稳存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质量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努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六盘水市
数字经济实现融合创新
数据显示,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排名全省第五。
从三大门类看,1-5月,采矿业同比下降1.6%;制造业同比增长1.7%;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8.5%。
从重点行业看,1-5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下降1.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0.2%,其中电力生产同比增长23.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19.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14.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1.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下降7.7%,其中,煤炭加工同比下降7.8%。
矿井通风、压风、排水……在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生产现场情况,操作人员坐在电脑前,有条不紊地下达各种指令,实现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有机“嫁接”,成为西南地区第一个智能化工作面,开启贵州煤矿综采工作面“无人驾驶”模式。
发耳煤业“数字生产力”的爆发,折射出六盘水市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力度。
今年,六盘水相继制定印发《六盘水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和《六盘水市大数据电子信息企业挂帮服务专项行动方案》,牢牢把握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关键环节,加快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政府治理、民生服务等各领域的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引导企业走出一条从“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到“未来工厂”的智能制造之路,各行各业实现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六盘水梳理重点培育数字融合创新项目52个,争取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基金以及“两化融合”专项资金支持,其中恒鼎集团“5G+工业互联网”、盘誉泰合“5G+综采综掘设备智能制造”、双元铝业智能化技改升级项目(一期10万吨)已通过专家评审。
在数据融通和共享应用方面,六盘水安全应用支撑平台(政务数据中台)整合归集3793万余条数据,形成了全市政务数据资源全流程数据治理能力,打通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数据共享交换通道,获“2023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信创赛道”西部赛区三等奖。
此外,今年六盘水还建设了“凉都·智税链”,通过税收数据和部门间数据共享互通,构建“政”“税”数据链、分析链、协同链、生态链,面向全市提供经济运行分析等七大数据应用服务功能;“服务企业联系卡”率先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政策匹配二维码向企业精准推送政策事项,让企业和对口帮扶领导对惠企政策一目了然。
毕节市
推进经济绿色转型
近年来,毕节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绿色发展路径,推进资源型经济全面绿色转型,传统能源焕发新活力,清洁能源“风生水起”,新兴产业不断集聚,经济增长实现从资源粗放开发为主到绿色发展引领的华丽蝶变。
在织金县文家坝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控制室里,工作人员按下操作键。井下采煤机便运转起来,工作面一刀刀煤炭被割下,源源不断输送到地面。
“过去一个工作面需要15个人左右,现在实现自动跟机移架,只要4个人就够了。”文家坝矿业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杨波说。
“智能化采煤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生产安全。”杨波乐说,“机智采煤”“一键开采”,让采矿告别了“傻大黑粗”。
毕节市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总量313.65亿吨,占全省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的42%,是贵州省主要优质无烟煤产地,是国家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的云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炭经济一直是该市的重要经济支柱。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开采方式粗放,收入主要靠挖煤卖煤,给外界造成了“傻大黑粗”的印象。
近年来,毕节市立足煤、做足煤,大力实施煤矿“三化”升级改造。目前,全市煤矿的机采率达100%,辅助系统智能化覆盖率达100%,基本实现“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目标。
此外,毕节市一直致力于延伸产业链,先后建成了黔北电厂、纳雍电厂、大方电厂、黔西电厂、织金电厂等一批火电厂,让煤变成电,从空中“走”出大山。
一直以来,围绕“双碳”目标,毕节各地火电厂纷纷实施技改,节能降耗,推动火电变“绿电”。与此同时,火电企业纷纷探索循环利用富余资源,变废为宝。金沙黔北电厂将高参数蒸汽输送到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用蒸汽替换锅炉;围绕固废脱硫石膏引进石膏加工厂。
毕节市紧紧围绕煤炭资源,全力做好“富矿精开”这篇大文章,在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上积极谋划、努力作为,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化工产业,推动煤炭产业绿色发展。
总投资63亿元的黔希煤化工项目是全国最大的单套煤制乙二醇装置、西南地区最大的煤制乙二醇基地,最高日产达1000吨以上。在这里,一块块黑黢黢的煤炭通过加工,变成了乙二醇、二氧化碳,再变成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一个新型化工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毕节,以煤为主的传统能源产业正在逐绿而行。
安顺市
建成良好生态产业集群
近年来,安顺经开区依托山地高效农业建设发展,打通种植、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打破生活服务、乡村数字、农业农服等行业壁垒,将内部数十家农业企业“串珠成网”,推进产业全链条、集群化发展,打造“参天大树”与“灌木丛”共生的良好产业生态集群。
走进普定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一条条管道从安顺电厂基地向外延伸,为园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热蒸汽,生产喷涂石膏的贵州智慧快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外景
从落地普定县循环工业园区开始,该公司就一直使用热蒸汽作为生产的主要能源,不仅如此,电厂燃烧产生的石膏固废也成为了企业生产的原材料。
“我们公司使用热蒸汽主要在烘干和煅烧这两部分,相比较其他能源,热蒸汽有很多好处,热蒸汽本身就是对能源的循环利用,不仅仅安全可靠,同时还可以更大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公司生产经理聂胜告诉记者,这几年来,依托安顺电厂提供的热蒸汽能源和石膏固废,公司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自热蒸汽供给项目建成后,安顺电厂每年减少锅炉燃煤消耗约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1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200吨,真正实现了绿色循环供能。
普定县“热蒸汽”循环在工业产业发展中运用逐渐成熟,为各企业、各单位提供源源不断的热力保障,切实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近年来,安顺聚焦抓保护重治理,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在安顺经开区产业园区金尘茶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全力生产冷泡袋装茶。据了解,贵州金尘茶叶有限公司是近年来安顺经开区引进的一家原叶袋泡茶生产企业。目前,该公司已经建成全省最大的履带式茶包生产线,日均产量在25万包左右。
贵州金尘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中华说:“公司落户经开区以来,采取边建设边生产的方式,以满足市场客户需求,公司主要是看中当地坚实的茶原料基础资源,能够为我们打造优良系列产品提供要素保障。”
为更好地发展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安顺经开区在前期“穿透式”调研的基础上,自去年5月份开始,采取“基层党组织+合作社+村民+公司”的组织方式,引进天赐贵宝、得宝、金蔷薇等6家民营企业投资4000万元合股成立SPV公司,撬动金融机构融资1.4亿元,吸引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在经开区48个涉农村(居)种植金刺梨,带动群众5万人次积极参与种植。
近年来,安顺经开区为打造绿色生态食品产业集群,引进了以金刺梨、茶叶等为主的多家特色食品深加工企业。
此外,安顺经开区还打造了装备制造、健康医药和生态特色食品为三大主导产业。截至目前,汇聚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23家,2022年产值5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4家,规模以上种养殖经营主体15家,每年产值34.02亿元。
铜仁市
高铁助力工业聚集
5月,在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北部工业园区,一派火热朝天的景象。
凯金、嘉尚、山河智能、中伟循环三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处处抢工期、抓进度;
汇成、红星、长虹鹏程等锂离子电池材料企业的员工们挥汗如雨、生产正酣……
“外面只能看到生产线的冰山一角,要走进去才能体会到科技的先进与创新。”汇成电池新材料产业园总经理说。
转入车间内,利用硫化锰渣制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材料的生产线露出全貌,别有一番洞天:硫化锰渣经过球磨、浸出、除杂等一系列环节后,提取出镍、钴、锰、锌等有价金属,再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制作成电池用高纯硫酸锰、电池用四氧化三锰等材料,销往国际国内市场。
“电池用高纯硫酸锰从年产不到1万吨,到现在的10万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可以说是高铁成就了汇成。”曾昭华说。汇成的技术人才大多来自省外,刚开始交通不便,人才不能本地化,与那个年代大多数工业企业一样,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经历了很多风雨。
2015年6月18日,随着沪昆高铁新晃西至贵阳北开通运营,位于大龙开发区的铜仁南站投入使用,将大龙和广州、深圳、长沙、成都、重庆、上海、浙江等沿线6个省市串联起来,标志着铜仁市正式步入了“高铁时代”。
大龙开发区招商引资局副局长杨路萍说,作为铜仁工业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聚集区”,高铁的开通让大龙开发区进一步拉近了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地的距离,产业发展的数量和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便利的交通缩短了城市的距离,让人才留了下来,助推了企业的发展。以2012年入驻的汇成新材料为例,高新技术人才从最初的10人增加到现在的70余人,加速了该公司生产工艺和产品的迭代升级。
以“锂”逐“锰”,聚才成谷。在人才的创新推动下,汇成新材料自主设计建设的利用硫化锰渣制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材料的生产线投入使用,加快了当地锰渣的综合利用,减轻了环保压力,掀起了锰行业循环经济的技术革命。
黔东南州
塑造乡村经济新范本
今年以来,黔东南州坚持以乡村产业振兴为引领,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探索出了一条聚焦发展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从台江 " 村BA" 到榕江 " 村超 ",贵州 " 两江两村 " 体育赛事正以其独特的生长模式成为黔东南州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 鲤吻香米 "" 台江鲟鱼 "" 三穗麻鸭 ",这些曾在 " 村BA" 赛场亮相的特色奖品声名大噪,销路大开。台江敏锐察觉,迅速跟进,一批区域公共品牌走进大众视野,多家著名农业产业集团项目落地,成功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在 " 村超 " 赛场周边,近 500 个摊位让群众免费使用," 榕江牛瘪 "" 榕江卷粉 "、竹筒饭、杨梅等当地农特产品卖到脱销,不仅是 " 夜间经济 ",还是 " 地摊经济 ",更是 " 周末经济 "。作为贵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 " 桥头堡 ",榕江立足优势,抢抓机遇,以本地木材、农特产品为主的大招商如火如荼,一批广东企业争相到榕江投资建厂。
赛事火了,游客纷至沓来。借助 " 村 BA" 游客流量,台江创建 2 个 4A 级景区,提升改造多个 3A 级景点,一批闲置低效旅游项目借机复活,台盘村餐饮、商超、民宿更是拔地而起。2022 年台江县接待游客 165.34 万人次,同比增长 23.27%,旅游收入 17.12 亿元,同比增长 36.74%。今年 3 月下旬贵州省首届 " 美丽乡村 " 篮球联赛总决赛三天时间里,全县接待游客 18.19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5516 万元,带动黔东南州旅游预订同比增长 140%。
" 酒店爆满了 "" 餐饮爆满了 "" 西瓜脱销了 ",6 月 3 日的 " 村超 "" 超级星期六 " 足球之夜,榕江县城足球场聚集了 5 万多人。从7月1起起过去一周,携程 APP 上 " 村超 " 搜索量比前一周增长 562%。5 月 13 日至今,榕江接待游客 50 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 2 亿元。" 超好吃 "" 超好玩 "" 超好住 " 等 " 村超 +" 品牌应运而生。
体育搭好台,文化经济来唱戏。农文体旅融合发展,贵州 " 两江两村 " 正在给出新答案,逐渐塑造乡村经济新范本。
黔西南州
聚力数字经济
“你们上云了吗?”在今年的黔西南州两会上,推动企业上云,以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方向促进传统业态转型升级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一大热点。
事实上,早在2015年,黔西南州便已开始布局数字经济发展。彼时,贵州刚被确定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处于摸索阶段。这一年,黔西南州将大数据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三大战略之一,计划将黔西南州打造成为中国南方绿色云基地,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通过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提质升级。
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数字生态体系日益完善……进入2023年,全球新兴技术迭代加速重构产业生态,各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更为迫切。在此背景下,黔西南州数字经济发展 “十四五”专项规划提出,黔西南州将以大数据产业为核心抓手,持续推动数字经济深入发展,形成资源型、应用型、融合型、服务型“四型”数字经济发展体系,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为推动文旅产业经济快速复苏,黔西南州通过“小桔子”数字平台等多个渠道向广大市民发放3500万元“幸福金州、助商惠民”文旅消费券。从景区门票到酒店民宿,从特色美食到休闲娱乐……一时间,上“小桔子”抢券成了当地的潮流活动。
据了解,“小桔子”数字平台是由黔西南州文旅集团与兴义市万峰林旅游集团、兴义阳光集团共同出资打造的一个“线上-移动-线下”三位一体数字文旅生态系统。该平台聚合黔西南州多个优质文旅资源,将全州旅游市场供应商体系内的商户进行品类式的排列组合和分配,用户可更加便捷高效地享受到相关服务。
自上线运营以来,“小桔子”数字平台已吸引全州含景区、酒店、民宿、餐饮、交通、购物等领域1600余家商户入驻,初步形成了州内旅游资源合力发展的良好格局。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是黔西南州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和推动实现历史性新跨越的主动战略选择。站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风口,黔西南州正紧抓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机遇,以数字经济带动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变革升级。
“十四五”期间,黔西南州将重点推进5G网络、宽带网络、数据中心等通信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基础,加快工业智能化改造,促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构建产业数字转型新路径。
黔南州
助推林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黔南州林业部门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统领,统筹推进资源培育、资源保护、产业发展、林业改革等各项工作,林业产值达528亿元,为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森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林业产业增效工程、森林彩化美化在黔南落地落实。
同时,黔南州立足于破解生态产品“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等具体问题,从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推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探索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创新林业碳汇、公益林质押贷款方面取得了突破。截止目前,全州共制发林业碳票3张,林业碳票碳减排量总量24.3万吨,获得银行授信800万元。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林业碳票+生态司法”机制,实现全省林业碳票首单现金交易。共完成“林业碳票+生态司法”碳票交易7笔,交易金额约9万元。盘活林草资源助推绿色金融发展,在都匀市、三都县、荔波县、长顺县积极探索开展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工作,黔南州推进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入选国家林草局第三批《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
此外,黔东南州把林下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全州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达到418.13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9.6亿元。培育林下经济企业183个,带动合作社、农户等其他新型主体612个发展林下经济。通过林地流转、吸纳就业、带动发展等方式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全州林下经济实施主体1012个,带动25.43万农村人口增收。抢抓国家储备林建设共享绿色红利。结合全州资源禀赋,规划“十四五”期间建设国储林200万亩。截止目前,全州获银行授信和专项债项目25个、142.03万亩,总投资114.51亿元,授信额(含专项债申请额)88.73亿元。通过国储林项目建设带动195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创收2801万元,助民增收3.3亿元,覆盖1.7万户,户均累计增收1.94万元。
贵安新区
全力打造算力保障基地
6月17日,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紧扣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一极一高地两示范”四大定位,做强贵安新区经济、开放、生态、城市四大功能,全力推动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大踏步前进。贵阳市委、市政府,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制定的《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将实施“八大行动”,推动新区实现裂变式增长、引领性突破。其中,在实施重点产业突破行动上,新区明确提出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重点发展“一软一硬”两大产业。
当前,贵安新区依托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禀赋等方面的优势,用好用足国家推进“东数西算”政策,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打造贵安数据中心集群;
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中心、东数西算贵安新区算力产业集群配套项目、超互联新算力基础设施3个项目建设,统筹发展基础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等多品类算力;
以市场化运作和商业闭环为导向,充分利用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的政策优势和基础设施条件,积极与高校、医院、科研院所、数字传媒和动画动漫设计头部企业、生物医药企业等开展需求对接,提供工业模拟仿真、科学计算、动漫与影视特效渲染等算力服务,打造“东数西算”合作平台;
在用好优越的自然和地理条件进行制冷的基础上,制定贵安数据中心集群可再生能源保障方案,深入推广电力市场交易价格“基准价+上下浮动”模式,鼓励企业采取预制化、装配式、高密度集成、洞库、冷液、高效集约供电、源网荷储等新型节能技术和建筑技术,降低数据中心用电成本和电能使用效率(PUE);
积极打造数据中心“网络+物理”防护体系,加快推进数盾项目建设,制定数据分级分类保护、流动安全管理制度,持续推广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评估,构建一体化信息安全防护技术支撑框架;
围绕“一硬一软”两大产业不断发力,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重点发展服务器制造、智能终端制造、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方面,大力实施软件再出发行动,主攻“云服务”首位产业;
以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为载体,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两类平台,采取平台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方式,积极引进华为、满帮、满运、美的、联通数科、网易等一批优强企业……
截至目前,贵安新区已成为全球聚集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累计落地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17个(已建成投运7个、在建5个、已签约待建5个),总规划投资79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约190亿元;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累计招引企业526家(大数据企业占比达66%以上),注册资本215亿元。
接下来,贵安新区将聚焦“数网、数纽、数链、数脑、数盾
”五大体系建设,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围绕数据中心打造产业链、做大做强数据中心集群等方面全力推动。
来源 新华网、人民日报、澎湃新闻、天眼新闻
责编 罗丹
二审 冯艳
三审 胡燕妮
举报/反馈

天眼新闻

1129万获赞 102.3万粉丝
国家一类新闻资质网站。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