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公安部新闻宣传局官方微信

——心理科普——

破窗效应


假设你分别到两位朋友家做客。朋友甲的家里窗明几净,地板上一尘不染。如果他忘了给你准备烟灰缸,你一定会在点烟之前请他帮你找一个烟灰缸,而决不忍心让烟灰落在光亮的地板上。而朋友乙的家里是随处可见的尘土和纸屑。估计你也懒得要朋友给你找烟灰缸了,而是任由烟灰飞散,或是直接把烟蒂扔到地上了。这就是“破窗效应”


PART 1

图片

破窗效应的起源

图片



图片

01

起源

破窗理论起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他找来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放在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在相对杂乱的地区,把车牌卸掉,打开车窗,很快便有人来偷车里的东西,演变到最后,整个车都被人拆完搬走。而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不但完好无损,还放了一个星期之久,也没有遭到任何的破坏。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自由,会不停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问题就会越来越大,甚至会引发一系列更为严重的后果。一扇打破的窗子,如果不及时修补好的话,那将会引导人们去破坏另外好的窗子。如果任其发展,那所有窗子都将会被打烂。破窗理论的可怕之处,在于有强烈的暗示作用,并会引诱你去做类似的事情。因为你站在破窗环境中,是觉察不出有任何不妥的。

图片




PART 2

图片

破窗效应的原理

图片



破窗效应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心理作用,即环境对人们行为的暗示作用。但要具体分析这种效应发生作用的缘由,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解析,分别是心理、环境和客观条件。


(1)心理认同

如果一件事情被人们心理认同之后,这件本来就不应该做的事情也会变成合理,比如第一个扔垃圾在地上他可能是在破坏环境,但垃圾多了,这里成为了垃圾场,那么后面扔垃圾的人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没有错,在心理认同之下,破窗效应发挥出了它的作用。


(2)环境

环境在一定条件下会对人产生影响,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然是形容人的,但也从一定条件上反映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孟母三迁易是如此。


人的学习能力很多时候都是靠模仿别人,周围的环境会对人们的行为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一点在生活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去出席一次聚会,桌上有免费的甜品,你也会觉得不吃白不吃,占便宜其实每个人都想,环境就是在这不知不觉之间影响着人们的选择。


(3)客观条件

一件事情的好坏在没有明确的定位时,人们会下意识地以为这件事情能够去做,人们的观念是“法无禁止皆可为。”

社会存在的客观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而环境也是有社会客观条件决定的,只有从客观条件分析破窗效应产生的缘由,才能从根源上了解这个理论。

图片



PART 3

图片

理论与启示

图片



图片

01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犯了错误,要及时的改正,每个人都不是圣人,犯错在所难免,不能够因为犯错会受到惩罚而去选择逃避。这个错误可能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小错误逐渐积累,形成大错,可能就没有悔改的机会了。

02

做人要有自己的主见,不可以盲目的跟随他人,也不可以随意的放任自己。对一件事情的判断,每个人的见解都是不同的,应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做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人。

03

做好人很难,做坏人却很容易,坏习惯会传染的很快。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他人对自己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要想保持良好积极的生活态度,就要严于律己,正确地要求自己,严格管理自己。

图片


近日要览

学习语丨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
学习语|如何“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学习语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学习语|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22个故事讲述习近平的调研之道

审 核:李彤华
值班编辑:常 佳
稿件来源:聊城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学苑
投稿邮箱:gabxcj@qq.com






举报/反馈

警苑心语

11.6万获赞 101.2万粉丝
铸警魂聚警心树形象 用心用情讲好警察故事
优质社会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收藏
分享